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牙周病
编号:13302837
咬合调整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病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第10期
     纳入标准:①无其他相关疾病者;②牙周出现咬合畸形;③患者在清洁口腔后,菌斑得到了有效控制;④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年龄<35岁者;②患者存在全身性疾病;③处于妊娠和哺乳期的患者;④曾接受过正畸治疗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咬合调整治疗,患者如果出现牙牙合畸形,采取直接修复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牙周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疗程通常为2~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咬合调整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首先制定正确的正畸方案,取直丝弓技术调整畸形牙齿,每4~6周治疗1次,疗程为10~15个月,治疗期间要注意维护患者的牙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牙齿修复情况,包括牙齿整齐良好、后牙咬颌良好和前牙覆牙合覆盖良好。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通过菌斑面积评价菌斑指数,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通过牙周出血症状和牙龈的颜色判断龈沟出血指数。患者牙齿修复情况分为牙齿整齐良好,后牙咬合良好以及前牙覆牙合覆盖良好。疗效判定标准[2]:优:治疗后患者PD<3mm,牙部疼痛、肿胀消失,松动程度显著改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良:治疗后患者4mm>PD≥3mm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