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311639
3D生物打印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第6期
     一直以来,巨大皮肤肿瘤、严重皮肤烧伤等引起的皮肤大面积缺损所致的皮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都是困扰人类的重大医学问题。鉴于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水平有限,打印皮肤还局限在对皮肤表层(表皮和真皮,不超过200μm)进行再造,不包括血管组织。3D生物打印人工皮肤还只是处于实验阶段,未真正应用于临床。

    Binder[11]是第一个用猪的伤口模型(背部10cm×10cm的皮肤缺损)在体外打印出皮肤。他们对伤口的皮肤厚度和宽度以及皮肤替代物(包含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原、角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并且使用喷墨生物打印机精准输送到要求的空间。2012年,基于激光诱导前向的原理,Koch等[12]使用激光辅助技术进行生物打印,他观察到基底膜的形成,提示皮肤组织的形成有Cx43(一种缝隙连接)在膜上的表达。2013年,麦克等[13]同样利用激光辅助技术在小鼠背部完整的伤口上打印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质醇的混合物。用Ki67染色技术显示细胞的增殖,但是缺少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以及皮肤血管的形成。

    威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研究了一种用喷墨打印技术制造皮肤薄层的方法[14]。制皮之前需要取伤者身上一块不大于邮票的皮肤组织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