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604411
干细胞技术与牙齿再生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0期
     近年来,iPS牙向分化及参与牙齿再生的研究成果开始被相继报道,iPSc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嵴样细胞[33],它能表达诸如STRO-1、Lhx6和Msx1等牙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通过与鼠牙源性上皮的相互作用神经嵴样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主要是成牙本质前体细胞),从而显现出iPSc在牙齿再生方面的潜能,但是相对于ESc,iPSc存在着分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iPSc与牙源性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诱导其分化为表达p63、CK14和成釉蛋白的上皮[34],这是第一次报道iPSc通过与牙源性上皮交互作用而分化为成釉细胞。但是,目前这些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相关标记分子的检测阶段,未真正获得再生牙。然而,Cai[35]课题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尿液来源的iPSc经过BMP-4、RA诱导后能形成表达p63的上皮组织,将上皮组织与鼠的间充质重组形成的重组牙胚移植入肾包膜下后能形成完整牙齿,这是首例运用iPSc产生再生牙。虽然在文章中提及有牙齿产生的概率问题,但iPSc在牙再生中的应用已开始崭露头角,其应用前景不容小觑。

    iPSc的来源更方便、更丰富, 可以通过有限的几个转录因子转染并直接诱导胎儿、新生儿和成年动物或人的体细胞来获取多能性干细胞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