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37824
三种硫磺洗剂治疗Ⅱ度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杨 挺,浦 洁,施和建
第1页

    参见附件(1783KB,3页)。

     1.4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均采用4级评分法记录不良反应:①红斑、水肿:0=无红斑,1=单纯红斑,2=轻度浮肿性红斑,3=红斑伴明显水肿;②灼热、瘙痒:0=无,1=轻度灼热、瘙痒,不影响正常生活,2=中度灼热、瘙痒,介于1和3之间,3=重度灼热、瘙痒,明显影响生活;③干燥、脱屑:0=无,1=轻度干燥、脱屑,2=中度干燥、脱屑,3=明显干燥、脱屑。

    1.5疗效判定及标准:Ⅱ度寻常性痤疮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粉刺、炎性丘疹、浅在性脓疱、红斑。观察治疗前后皮损,采用评分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评分标准为各指标在每次评估时均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即0为无症状或经治疗后皮损减少90%以上,1为治疗后皮损减少60%~89%,2为治疗后皮损减少30%~59%,3为治疗后皮损减少量小于30%。临床标准开始治疗前有症状及皮损则为3,无症状及皮损为0。疗效判定标准:以总积分值减少的百分数作为疗效指数来判断疗效。疗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初诊时总积分-每次随访时的总积分)/初诊时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1%~89%;有效:疗效指数为30%~60%;无效:疗效指数<30%。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详见表1。

    B组与C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1%氯霉素硫磺洗剂治疗Ⅱ度寻常性痤疮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5%硫磺洗剂;A组与B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10%磺胺醋酰钠硫磺洗剂治疗Ⅱ度寻常性痤疮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1%氯霉素硫磺洗剂。

    2.2不良反应:试验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25例,A组的不良反应患者少于B组和C组。其中14例出现轻度灼热、瘙痒,17例出现轻度干燥、脱屑,5例出现中度干燥,1例出现用药局部浮肿性红斑,即刻停止外用药物,予以3%硼酸水或复方康纳乐霜或金霉素眼膏外用,并退出试验。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局部皮肤对硫磺、磺胺醋酰钠或氯霉素过敏相关,也不排除对制剂中樟脑醑过敏的可能。

    3 讨论

    细菌感染在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从痤疮患者的丘疹、脓疱和粉刺中分离最多的是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8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