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41059
探访“平价”医院(四) 南京:惠民之路怎么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6年第4期
     核心提示

    为解决患病低保群体看病贵的问题,南京2002年开始举办惠民医院,同年8月,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成为南京市第一家挂上“惠民医院”招牌的医疗机构。2年之后,南京建邺医院、江宁中医院、浦口医院3所医院同时“变脸”,分别成为第二惠民医院、惠民中医院、第三惠民医院。为减轻病人往返负担,4所惠民医院分布在南京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

    在南京,人们习惯称那些持有惠民证看病的病人为“惠民”,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缺乏经济支持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成员中没有享受医保待遇并因为患病,需要医疗救助治疗,他们由民政部门核准认定,并颁发“惠民证”。目前南京市有“惠民”12.3万人。

    惠民的影响

    58岁的王绕其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病区的医生护士都不错,见我有思想包袱,常常陪我聊天,我觉得自己儿女也不过如此。”王绕其是南京市惠民医院外科病区的病人,是1名结肠癌晚期患者。面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自己的“惠民”身份,虽然医院为消除“惠民”心理上的障碍,只有在入院时需要出示惠民证,其他和普通患者没什么不同。
, http://www.100md.com
    王绕其是2003年成为“惠民”的。他心中有一份清晰的账单——因为享受惠民政策,他的床位费和x线等检查费用可以减半,药品费用优惠8%,基本医疗护理费、住院费都是免费的。他说,这次住院看病花了1万元,街道补助了2500元,惠民政策减免了3000元,剩下的是弟妹们拿出了4500元。

    南京市惠民医院院长李元淮介绍,惠民凭医疗救助卡(惠民证),可享受五免五减半三优惠: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住院诊疗费、基本医疗护理费;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放射费减免50%;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特困病人,所有费用均执行一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定额标准和自付比例;药品零售价下降8%;因病致贫特困病人给予更大医疗优惠。李元淮说:“我们目标很明确,这里就是政府搭建的贫困人口就医平台。”他说,医院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实行低价收费的,只不过对“惠民”优惠更多:做1次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别的医院要花1.3万元,我们正常收费才5000元,持惠民证的患者只需要3500元就可以了。
, 百拇医药
    实际上,惠民医院受救助群体不仅是“惠民”们,还有多个项目和帮扶政策在运作,比如针对白下区外来劳务人员的“关爱工程”,有2000人享受该政策;针对白下区70岁以上孤寡老人的“旺旺基金”,有100人享受政策;针对返乡残疾军人的“红卡”,有140人享受政策;针对白下区特困企业特困职工的“绿卡”,有700人享受政策。“‘惠民’是覆盖社会层面最广泛的群体,社会影响力也最大。”李元淮说。

    记者了解到,3年来,南京市惠民医院共接诊惠民患者5.5万人次,减免各项费用260万元;惠民病人平均门诊人次费用37.69元,人均减免费用21.9元;住院人均费1763.69元,人均减免费用1350元。医院去年门诊病人32万,其中“惠民”占了门诊的5%,住院病人5100人次,“惠民”占了5.7%。统计数字表明,仅2005年,南京4所惠民医院共接诊惠民患者2.2万余人次,收治住院400余人次,共减免各项费用100多万元。

    良性的循环
, 百拇医药
    在南京,惠民医院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副院长郭明说:“红十字会医院名字提得反而少了,我们这里已成为‘穷人医院’的代名词。”

    良好的口碑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效应,李元淮说,挂上丁惠民医院牌子后,病源明显增加了,去年医院内科病区床位使用率高达98%,外科病区也保持在八成左右,医院收入为5400万元。在大小医疗机构林立、医疗资源集中的南京市区,作为一家二级医院,这张“成绩单”是相当让人满意的。

    南京市卫生局规财处处长韦广辉介绍,当初南京市在选中红十字会医院挂牌时,考虑了这样的因素:一是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积极性高;二是比起更小规模的医院,这家医院医疗技术力量相对较强,能保证“惠民”基本医疗问题,同时交通便利。

    韦广辉认为,惠民医院的挂牌对医院来说是双赢的,“四家惠民医院全部是在现有二级医疗机构基础上增挂惠民医院的牌子,盘活了现有卫生资源,解决了医疗设备和资源闲置问题,提高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了社会需求。”
, 百拇医药
    第二惠民医院院长孙祥华说,惠民医院实际上成为城市二级医院重新定位和发展的契机。

    投入的困境

    谈到惠民医院面临的困难,李元淮不假思索地说:“最大困难是投入不足。”

    李元淮说,惠民医院建立之初,是本着“财政拿一点,社会拿一点,自费拿一点”的设想运转的。建设初期,政府给予了130万元一次性的投入,其中市财政拿了50万元,区县财政配套50万元,市卫生局出了30万元,这笔钱帮助了红十字会医院顺利挂上了“惠民”的牌子。

    但是,惠民医院建成之后,资金投入渠道并不通畅。记者了解到,目前惠民医院资金来源有几块:政府以项目拨款名义投入400万元,民政部门以救助“路倒病人”等专项支出10万元,此外还有少许来自慈善基金的捐助。

    李元淮实话实说:“我们想集中精力做惠民事业,就需要在投人方面有所保证,至少职工工资能解决,无后顾之忧,否则,我们生存的压力还是实实在在的。”他告诉记者,医院是所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医院,职工有600人,其中离退休职工就有180人,包袱沉重,光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一年就需1800万元。
, 百拇医药
    医院还面临着另外的压力。外科病区医生刘岳松说:“到这儿看病的患者都不富裕,惠民政策虽然有所减免,但有些患者减免后的那部分钱也拿不出来,所以欠费现象一直存在。”还有医务人员说,贫困患者大多是年纪较大的慢阻肺或肿瘤病人,按理说应该转到条件更好的大医院治疗,但政策不允许我们把病人往外“推”。

    下一步怎么走

    去年7月,为扩大筹资渠道,有关部门建立起了“惠民医疗救助基金”,动员社会和企业积极进行慈善募捐。但南京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说,募捐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只能带点强制性要求医药公司参与。

    如何保证惠民医院健康发展呢?有关人士认为,帮助他们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是首先任务,应当完善补偿机制。随着保障面的扩大,“惠民”群体在增加,从一开始的7万人到现在的12万人,如果完全靠医院自己消化,很难保证惠民医院向健康方向发展。目前,惠民医院已采取奖励政策,每收1个惠民病人,奖给相关科室100元,防止医务人员拒收惠民病人。
, 百拇医药
    韦广辉说,对惠民医院,目前各方面也在想办法,提出多条支持途径:比如寻求信誉好、实力强的医药公司统一经销惠民医院的药品,降低药品营销成本;一些大医院采取上门会诊、上门手术等方式,从技术和人才等诸多方面,给惠民医院支持和帮助;减免的费用,根据门诊和住院病人数,市、区政府给予定额补助。 南京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对惠民医院提出现实的思考,他说,惠民援助的范围是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可惠民的疾病不少是危重疾病,与当初的设定是矛盾的。有的惠民医院连血透都做不了,“三甲”医院中又没有惠民医院,病人的转诊问题得不到解决怎么办?如何通过和慈善门诊合作,建立起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网络?

    这位负责人说,惠民医院的举办,属于政府行为,医疗救助是政府的责任,不能单独依靠医疗机构开源节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把惠民医院推上“健康路”。

    (摘自《健康报》2006.01.25), http://www.100md.com(李天舒 臧继全 丁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