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果品类 >
编号:11086044
柿子致病与治病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齐贺彬,男,53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20余年,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与实验研究,尤其对肝胆疾病较为擅长。编写《实用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实用经方集成》等8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普文章10余篇。现任《中华新医药杂志》副主编等职。

    炎夏已过,金风习习,各种秋水果相继上市,黄橙橙的柿子更是惹人喜爱。张家阿姨上街看到水果摊上有卖柿子的,想起儿子小明最喜欢吃,就买了几斤回来。小明中午一连吃了好几个,下午便觉得上腹部不适。棒小伙子对一点小毛病也不在乎,心想过两天就会好的。可几天过后,上腹不适有增无减,并隐隐作痛、恶心、不想吃饭,更严重的是上腹部能摸到一个鹅蛋大小的活动包块。这下可急坏了小明全家,急急忙忙到医院找医生。经过X线检查,发现胃内有一个馒头大小的包块。医生说小明得的是“柿石症”,医学上常叫“植物球”。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药物治疗,小明腹中的包块仍未缩小,症状越来越重,无奈只好手术取出了一块又黑又黏的“植物球”。

    吃了柿子为什么会得“柿石症”?原来生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鞣酸,与胃酸作用即会变成一种甚为黏稠的胶状物。它可以把植物的纤维和皮、籽等胶合在一起,形成植物球,造成人胃黏膜的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柿石症”的发生呢?由于生柿子含有大量的柿鞣酸,因此一定要吃熟透的柿子(即脱涩、红熟)。吃时最好不要空腹,也不要与白薯或香蕉一起吃,因为白薯和香蕉可刺激胃酸分泌。每次吃的量不宜太多,这样就可以避免得“柿石症”了。

    其实柿子是很好的食品,不但甘甜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病。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清热、润肺、止渴的作用。柿果以外的部分,如叶、蒂、根、皮及果实的涩味也都有药用价值。 柿叶具有止血作用,能显著地增强毛细血管弹性,可治疗胃、十

    二指肠溃疡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紫癜等等。用柿叶3-10克,煎汤内服,每日2次。亦可研面外用。

    柿蒂 降气止呃。用柿蒂30克,丁香15克,生姜10克,煎汤送服,每日2次。

    柿漆 即未成熟的柿果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主治高血压。因其味涩苦,因此常常用牛奶或米汤和服,每次1-2匙,每日2-3次。

    柿树皮 主要治疗水火烫伤。将柿树皮晒干烧成灰,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柿霜 即柿果制成“柿饼”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用柿霜10克,硼砂6克,麦冬6克,元参3克,乌梅1.5克,配成蜜丸含化,每日2次,每次1丸。

    另外,新鲜的柿子每100克含碘49.7毫克,可用于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日本学者还报道,长期服用柿树叶能湿润皮肤,保持皮肤的健美,具有美容作用。可见柿子治病的妙用还真不少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