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326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二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3日
第1页
第5页

    参见附件(260931KB,225页)。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二版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内容包括学习要求、重点内容、习题及参考答案四部分。前两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其中学习要求总结了各章节学生应当掌握,感兴趣的就快来吧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内容包括学习要求、重点内容、习题及参考答案四部分。前两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其中学习要求总结了各章节学生应当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重点内容并不是把所有章节逐一展开,而是将重点、难点以图、表或其他形式归纳总结,努力做到少而精。为了便于学习,测试题部分以教材章节为序,各章内容含习题和参考答案。习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A、B、X型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其中名词解释、选择题及填空题作为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目录

    ●章绪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第六章脂代谢紊乱

    第七章缺氧

    第八章发热

    第九章应激

    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三章休克

    第十四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五章心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肝功能不全

    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

    第九章脑功能不全

    第二十章多器官功能障碍

    第二十一章病理生理学常用实验

    实验一家兔髙钾血症

    实验二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和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三大鼠应激性胃溃疡

    实验四失血性休克

    实验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实验六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七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八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实验九急性肺损伤性呼吸功能不全

    实验十实验性急性右心衰竭

    实验十一氨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十二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

    朱大年《生理学》考研学习笔记课后答案题库

    本书是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的学习辅导书,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近年来考研西医综合的真题,以及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考研真题,绝大部分真题均提供详细的解答。

    这些真题的命题点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提供所有题目的答案,部分疑难试题还附有详细的解析。熟练掌握本书的考题,有助于学员培养敏捷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1.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

    (1)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医学中主要指人体生理学。

    (2)任务

    研究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过程和规律,发生机制、条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原理,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对机体结构功能活动的影响,以及机体的适应机制等。

    2.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为医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手段。同时临床医学实践又可以丰富生理学理论,推动生理学的发展。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前者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有其各自的特点,详见表1-1。

    表1-1 各类生理学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二、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机体的内环境

    (1)体液及其组成

    体液是指人体内所含的液体。正常成年人体液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图1-1 体液的组成

    (2)体液的分隔与相互沟通

    人体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但又可通过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互相沟通。血浆是人体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

    (3)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与外环境相区别,机体的内环境指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是细胞实际生活的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2.稳态

    (1)稳态的概念

    稳态又称自稳态,是指机体细胞外液的成分(离子成分、营养成分等)、各种理化特性以及体温和姿势的维持等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特点和生理意义

    ①稳态是细胞生存和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

    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若变动超出一定范围,稳态会受到破坏,可能引起疾病。

    ③稳态的维持是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机体自我调节(如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反射),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所进行的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②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只有反射弧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机体才能做出规律性应答。

    b.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体液调节

    ①定义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由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细胞受体,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②分类(按作用方式的分类)

    表1-2 体液调节的分类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依靠自身,而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而对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详见表1-3。

    表1-3 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的作用方式、特点及在调节中的地位

    2.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概念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受控部分(各靶细胞、靶器官等)一方面接受控制部分(如中枢神经、内分泌腺)发出的指令来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发出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2)反馈的分类

    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

    ①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导致控制器调节作用减弱或抑制。体内的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负反馈方式调节。

    ②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使控制器调节作用增强。正反馈可激起机体功能活动迅速达到某种特定状态,完成相应的生理功能。

    (3)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发生于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之前。体内某些监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预先发出信息至控制器,使其及时做出适应性反应。前馈自动控制的意义在于使机体的反应性调节功能具有预见性,及早做准备并使活动更加准确,减少滞后现象及波动。

    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二版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60931KB,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