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331
修心三不.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21日
第1页
第8页
第16页
第29页
第46页
第120页

    参见附件(1252KB,170页)。

     修心三不,这是一本在网络上面非常爆火的书籍,现在本站为大家提供,让你能够在这里阅读到精彩的内容,充实自己的生活!

    修心三不简介

    世上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一辈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度过。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就让我们从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开始吧!

    修心三不主目录

    第一章不生气,为小事郁闷不值得

    第二章修养好,不做坏情绪的奴隶

    第三章 消消气,做人可以不生气

    第四章 心放宽,没什么事情过不去

    第五章 争口气,做人追求高境界

    第六章 冷静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么

    第七章 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伤害自己

    第八章 认清事实,优秀的人不抱怨

    第九章 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改变

    第十章 拒绝抱怨,远离各种借口

    第十一章 常怀感恩,赶走抱怨的恶魔

    第十二章 计较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第十三章 人无完人,对他人何必吹毛求疵

    第十四章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第十五章 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必太苛求

    第十六章 爱情经不起比较,更经不起计较

    修心三不文摘

    生气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气憋在心里,不向外发泄,一般持续时间均较长。这种不良情绪压在心头不消散,可导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身体的抵抗力随之下降,从而有损健康。气憋在心里,则是越憋越重,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时再骤然发泄,如同山洪暴发,即大发雷霆,我们称之为盛怒,而盛怒则会对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我们更想说的是气也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最怕的是两个最亲或关系最密切的人相互生气。如夫妻之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斗气,谁也不服输,谁也不先开口,久之不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夫妻关系也会日益紧张,隔阂加深,双方感情受到伤害,甚至会招致严重的后果。据调查研究,性格内向或孤僻者,以及平时很少与人交际,朋友甚少,不愿意与亲友同事谈心的人,都比较好生气。因此,这些人应该更加重视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加强自身修养。诚然,改变性格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办不到的。这些人应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走出狭小的天地,多结交一些朋友,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经常参加文娱和体育活动。这些都可以逐步优化自己的性格,开阔自己的心胸。特别是要逐步养成与熟人、朋友、同事谈心、聊天的习惯,心里不痛快就及时向外宣泄。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其亲友和同事们的帮助,当发现他们有气憋着、闷在心里时,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其将心里话说出来。

    修心三不截图

    前言

    不生气

    第一章 不生气,为小事郁闷不值得

    生气没有好结果

    气大伤身:生气有损健康

    气极伤心:生气的极端是绝望

    气易失和:脾气太大影响人际关系

    气易误事:效率在生气中被降低

    气易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气易失控:不能自控是不成熟的表现

    气易失足:别动不动就负气出走

    气易伤情:绝情的“老死不相往来”

    气易失机:“摔门而去”,后悔的是自己

    气易失策:一生气,什么也想不出来

    第二章 修养好,不做坏情绪的奴隶

    改变自己的心境

    “请随时保持微笑”

    驾驭好情绪,没事不找事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别给自己心里添堵

    控制不必要的欲望

    第三章 消消气,做人可以不生气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钱很重要,但别为钱坏了事

    看透得失才能不生气

    独木桥边退一步

    遇事冲动是“发狂的野马”

    开个玩笑,消除尴尬和不愉快

    第四章 心放宽,没什么事情过不去

    别绝望,坏事总有好的一面

    宽恕敌人是一种高姿态

    给自己的心留一把锁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不走极端,给别人留有余地

    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物极必反,有点烦恼不是坏事

    第五章 争口气,做人追求高境界

    自己要强,老天也会帮你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为梦想而奋斗

    聆听内心的声音

    你必须有目标

    明确想要的结果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不抱怨

    第六章 冷静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么

    工作琐碎无聊

    碰到郁闷的主管

    个人怀才不遇

    没有机会青睐

    领导大材小用

    老板苛刻盘剥

    无法适应新环境

    坐不住冷板凳

    受到同事的孤立

    第七章 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伤害自己

    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

    抱怨让你一无所有

    抱怨让你失去机会

    抱怨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企业从不重用抱怨的人

    坦然接受工作中的一切

    打铁还须自身硬

    第八章 认清事实,优秀的人不抱怨

    在失败面前屡败屡战

    逆境让人变得更坚强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不放弃就不算输

    比别人更努力

    第九章 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改变

    抱怨不如改变

    不要害怕改变

    态度决定命运

    不要被昨天的事情牵绊

    心态归零,坚持改善

    面对挫折不气馁

    选择正确就坚持下去

    你有多么渴望成功

    这是你最艰难的时候吗第十章 拒绝抱怨,远离各种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借口是对懒惰的纵容

    借口造就平庸

    成为公司一流的员工

    想办法才会有办法

    工作意味着担当责任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责任所在,不要推辞

    第十一章 常怀感恩,赶走抱怨的恶魔

    感恩沉淀在人的生命里

    感恩让所有人都快乐

    对工作心怀感恩

    感谢老板的“折磨”

    感激同事帮助你成功

    感激客户为你创造业绩

    感激对手使你进步

    感激家人对工作的支持

    感谢曾经的失败和错误

    感谢踹你一脚的人

    不计较

    第十二章 计较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幸福是感觉,感觉到了便是拥有

    想要多一点幸福,就要少一点计较

    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

    计较只会让人处于尴尬的位置

    小计较,会产生大遗憾

    第十三章 人无完人,对他人何必吹毛求疵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计较是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

    懂得接纳别人的缺点

    寻找发现别人的优点

    对事不对人,不轻易贴标签

    第十四章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做人不能太较真、认死理

    大智若愚,该糊涂时且糊涂

    不计较,吃亏就是占便宜

    不妨吃点儿“眼前亏”

    吃亏在明处,才能换来“福”审时度势,肯做亏本生意

    第十五章 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必太苛求

    接受缺憾、接受不完美

    太过苛求,生活会和你过不去

    无须为自己有缺陷而痛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笑置之

    既拿得起,也放得下

    要学会记忆,也要学会遗忘

    第十六章 爱情经不起比较,更经不起计较

    不要拿恋人去跟他人做比较

    对背叛爱情的人,无须太计较

    算计心太重的人,过得并不快乐

    浪漫是暂时的,平淡才是常态

    为爱人的“情感隐私”留点空间

    夫妻之间别太计较谁是谁非

    关注微信公众号:取金之道

    免费领取电子书

    股票金融,创业,网络,文学,哲学系列等都可以在公众号上寻找。

    公众号“书单”书籍都可以。

    公众号每天推荐书籍!

    我收集了 5万本以上的电子书,喜欢看书的人,关注它就对了。目录

    前言

    不生气

    第一章 不生气,为小事郁闷不值得

    生气没有好结果

    气大伤身:生气有损健康

    气极伤心:生气的极端是绝望

    气易失和:脾气太大影响人际关系

    气易误事:效率在生气中被降低

    气易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气易失控:不能自控是不成熟的表现

    气易失足:别动不动就负气出走

    气易伤情:绝情的“老死不相往来”

    气易失机:“摔门而去”,后悔的是自己

    气易失策:一生气,什么也想不出来

    第二章 修养好,不做坏情绪的奴隶

    改变自己的心境

    “请随时保持微笑”

    驾驭好情绪,没事不找事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别给自己心里添堵

    控制不必要的欲望

    第三章 消消气,做人可以不生气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钱很重要,但别为钱坏了事

    看透得失才能不生气

    独木桥边退一步

    遇事冲动是“发狂的野马”

    开个玩笑,消除尴尬和不愉快

    第四章 心放宽,没什么事情过不去

    别绝望,坏事总有好的一面

    宽恕敌人是一种高姿态

    给自己的心留一把锁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不走极端,给别人留有余地

    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物极必反,有点烦恼不是坏事

    第五章 争口气,做人追求高境界

    自己要强,老天也会帮你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为梦想而奋斗

    聆听内心的声音

    你必须有目标

    明确想要的结果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不抱怨

    第六章 冷静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么

    工作琐碎无聊

    碰到郁闷的主管

    个人怀才不遇

    没有机会青睐

    领导大材小用

    老板苛刻盘剥

    无法适应新环境

    坐不住冷板凳

    受到同事的孤立

    第七章 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伤害自己

    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

    抱怨让你一无所有

    抱怨让你失去机会

    抱怨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企业从不重用抱怨的人

    坦然接受工作中的一切

    打铁还须自身硬

    第八章 认清事实,优秀的人不抱怨

    在失败面前屡败屡战

    逆境让人变得更坚强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不放弃就不算输

    比别人更努力

    第九章 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改变

    抱怨不如改变

    不要害怕改变

    态度决定命运

    不要被昨天的事情牵绊

    心态归零,坚持改善

    面对挫折不气馁

    选择正确就坚持下去

    你有多么渴望成功

    这是你最艰难的时候吗第十章 拒绝抱怨,远离各种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借口是对懒惰的纵容

    借口造就平庸

    成为公司一流的员工

    想办法才会有办法

    工作意味着担当责任

    三分能力,七分责任

    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责任所在,不要推辞

    第十一章 常怀感恩,赶走抱怨的恶魔

    感恩沉淀在人的生命里

    感恩让所有人都快乐

    对工作心怀感恩

    感谢老板的“折磨”

    感激同事帮助你成功

    感激客户为你创造业绩

    感激对手使你进步

    感激家人对工作的支持

    感谢曾经的失败和错误

    感谢踹你一脚的人

    不计较

    第十二章 计较少一点,幸福多一点

    幸福是感觉,感觉到了便是拥有

    想要多一点幸福,就要少一点计较

    当你开始计较,你便开始烦恼

    计较只会让人处于尴尬的位置

    小计较,会产生大遗憾

    第十三章 人无完人,对他人何必吹毛求疵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计较是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

    懂得接纳别人的缺点

    寻找发现别人的优点

    对事不对人,不轻易贴标签

    第十四章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做人不能太较真、认死理

    大智若愚,该糊涂时且糊涂

    不计较,吃亏就是占便宜

    不妨吃点儿“眼前亏”

    吃亏在明处,才能换来“福”审时度势,肯做亏本生意

    第十五章 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必太苛求

    接受缺憾、接受不完美

    太过苛求,生活会和你过不去

    无须为自己有缺陷而痛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笑置之

    既拿得起,也放得下

    要学会记忆,也要学会遗忘

    第十六章 爱情经不起比较,更经不起计较

    不要拿恋人去跟他人做比较

    对背叛爱情的人,无须太计较

    算计心太重的人,过得并不快乐

    浪漫是暂时的,平淡才是常态

    为爱人的“情感隐私”留点空间

    夫妻之间别太计较谁是谁非前言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

    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 QQ:

    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

    福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

    称为:周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样度过?这恐怕永远也无法正确解答。许多人一生都在感叹:我这

    一辈子,没有一刻让自己安宁过。直到死时,才悟出一点道理:原来是自己“杀”死了自己。

    一些人之所以感到处世艰难并不是因为外在的原因,而是自己的思维观念和处世方法

    出现了问题,愤世嫉俗、圆滑世故、投机取巧、烦闷、暴躁、怨忿、折腾等,好像整个世

    界都在跟自己过不去。

    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没有人一辈子都辉煌,也没有人一辈子都落魄,辉煌与落魄只

    是一时的,关键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智慧的人始终秉持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的态度,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为开创自

    己的美好未来而不断前行。

    (一)不生气

    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情感的冲动甚至失控的出现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经常

    处于容易冲动、点火就着的状态,则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内经》说“百病生于

    气也”,是有道理的。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情绪失控、暴怒、大喜大悲等来自心理和情感

    的负面因素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使人体为疾病所侵袭。

    生气不仅会伤身,还会使人远离真理。也即是说,“气”不仅会危害个人,还会贻误事

    业。《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怒气难抑,率兵讨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导致惨败。第四

    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第 190 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

    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 85 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在 3分钟内这 85 辆坦克便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聪明人如果生气,则在情感失控、冲动的情形下,比普通人更危险一些。正如美国先

    哲爱默生所言:“聪明人比庸人更懂得避免祸事;但在冲动的时候,聪明人吃的亏比庸人

    更大。”一个只会冲动的人是蠢人,一个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做到尽量不冲动做事的人是

    真正聪明的人。所以,你要想真正发挥自己智力的潜能,就要学习运用理智的原则驾驭情

    感、控制怒气。

    不生气还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弱者不在于战胜不了别人,而在于战

    胜不了自己。他们或多或少地充当着情感的奴隶、受着情感的驱使,少有克制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真正的强者都是驾驭情感的高手,他们控制情感冲动、内心欲望的过程也正是战

    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而战胜了自我的人多为生活中的强者。所以弱者之弊正在于受

    驭于情感。如果愤怒之时,你能冰释掉心中的火焰;消沉之时你能寻回奋斗的力量;无聊

    之时你能够将时间用于有意义的忙碌;空虚之时,你能够充实自我;懦弱之时,你能够找

    回信心,扬帆起程……那么,孤独、忧心、失望、丧气、沉沦永远不能打扰你。东边是光

    明的彼岸,你扬帆向东,西边是成功的港口,你挥桨朝西,如此,你不为强者,谁为强

    者?

    能否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也是一个人是否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

    不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西楚霸王项

    羽不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感情用事地放走刘邦,终难成大事,虞姬玉陨,霸王自刎。这

    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因自己的悲喜而改变生活的原则,以宽

    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言行,以成熟的心智判断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

    养,也是一种百炼成钢的大智慧。

    (二)不抱怨

    你觉得自己现在心情愉快吗?你数过自己每天会为几件事劳神费心吗?你是否经常抱

    怨碰到郁闷的事儿并因此牢骚满腹?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每天都有人不是抱怨这个人就是抱怨那件事,甚至有的人从早到晚不停地抱怨:早上上班挤公车跟人吵架,心情不爽;合租的人一身烦

    人的生活恶习,不好明说;老板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内心纠结;老婆每天都会用琐事烦

    自己,没完没了……我们不仅会针对某个人,也会针对某件事抱怨,一旦找不到知心人倾

    诉心中的抑郁,我们就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长此以往,抱怨也就成了一种不自觉的

    习惯。

    当抱怨成为坏习惯后,它就像紧箍咒一样令我们苦不堪言、无法自拔,对他人、对自

    己都没有任何好处。心灵一旦成了“抱怨”编织的牢笼,就会看谁都不顺眼,对任何事都不

    满。实际上,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或许真的是我们的心灵太过沉重了,需要减点压,放轻松。

    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很正常,但千万不要让负面的抱怨情绪和不

    顺心的状态把心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使心态变得更坏。比如,当你总是抱怨世界上没有一

    个好老板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一个“不相信有好老板”的结论。即使遇到了相对好的

    老板,你也会从心底对他产生怀疑,这样一来,你还能在公司安心工作吗?如果给心灵减

    点压,换成另一种心态,以专注和感恩之心在职场工作,你就会自然营造出有利的工作氛

    围。

    为什么我们总是活得很累?因为我们的压力太大了。过于沉重的心灵负担,让我们变

    得小心眼,过分在乎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或是偏执地认为自己的所得远

    远小于付出。

    生活是一面镜子,不抱怨的人从镜子中看到的是不抱怨的生活,心灵轻盈的人看到生

    活总是绿树成荫、阳光倾泻。世界上每一件事都是公平的,得与失总是交替存在的。停止

    抱怨、放开心灵,让生活继续流动,让周围的一切不如意都因为你的不抱怨而改变。“减压”真就是一种神秘的解药,它能治愈习惯抱怨的人,打扫每个人内心的垃圾,再

    把好心情传递给周围的人。给自己减压,给他人减压,给世界减压,这是我们都应该做的

    事。

    不妨这样去想:如果因为自己的事抱怨,就试着学会接纳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别人

    的事而抱怨,就试着把抱怨转化成宽恕。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的生活便会有巨大的改观。

    俄国有一句老谚语:“打扫全世界,先从打扫你家门前的台阶开始。”给心灵减点压,就是一种不抱怨的智慧。每天保持这种智慧,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无论面对同事还是

    家人,你都会充满微笑,拥有一颗乐观、平和之心。

    也许我们做不到永不抱怨,但至少应该让自己的心灵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轻松。拥有

    好心态从不抱怨开始,放下心灵包袱才能自在每一天。就让书中这些充满不抱怨智慧的故

    事,告诉大家如何正确驾驭自己的心灵和人生。

    (三)不计较

    很多人时常郁郁寡欢,时常唉声叹气,时常坐卧不宁,时常寝食难安,时常感到身心

    疲惫,时常怒不可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太计较了。由于心存计较,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总会充满着矛盾和怨气,自己会感觉活得很累、很不幸福。

    通常情况下,计较之人容不得自己吃亏,容易被他人或外界环境所干扰,容易与他人

    发生矛盾、对立,甚至陷入无谓的争执与纠纷中,认为自己不能受辱,或是看不惯什么、听不得什么。他们时常抱怨自己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抱怨自己空怀一身绝技却没有伯乐

    赏识自己,抱怨命运待自己太薄,总将快乐赐予他人,而将悲伤、痛苦、失意留给自己;

    他们郁郁寡欢,总觉得生活不遂自己心意,经常是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不想学习,不想

    工作,干活就烦……

    人生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大惊小怪的,更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斤斤计较。很多时候,人生就好比一条锁链,倘若我们计较太多,那么这条锁链就会越来越重,心中的烦恼也会

    丛生。一旦我们挣脱开了,轻松与畅快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进而感到快乐与幸福。

    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我们懂得不抱怨,懂得无贪欲,懂得淡泊生活,懂得知足常

    乐,懂得乐观,懂得宽容,懂得忍耐,懂得糊涂与吃亏的智慧,懂得感恩,懂得放下,懂

    得珍惜……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计较之心,理性而

    豁达地面对人生,那么,幸福与快乐的光芒将时刻沐浴着我们。

    说得更明确一些,幸福本是一种心境,很多人之所以感觉不幸福,乃在于他们存有过

    于计较之心。其实,在现实中,没有一种生活是绝对完美无遗憾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

    一个人百分百地称心如意。一个倍感幸福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在于他计较的少。

    倘若你果断地去尝试,将计较抛至九霄云外,你就能感受到世界充满鸟语花香。

    在现在这个功利社会,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更不希望自己的一

    生无所作为,于是,一些人动起来了。教师扔下课本去卖茶叶蛋,孩子辍学去学做买卖,公务员撇下铁饭碗下海经商,商人抛开生意去当官……结果每个人都变得面目全非,在失

    败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就像一块易碎的玻璃,稍不注意就会哗啦一声变成碎片。因此,我们的生命是禁不住折腾的。但是,我们毕竟只是凡人,不可能一生都只做正确的事而不

    做无意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人生智慧,尽量少做一些瞎折腾的事。

    世上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一辈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度过。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就让我们从不生气、不抱怨、不折

    腾开始吧!不生气

    人生好比一出戏,相扶到老不容易。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为了小事发

    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人生的悲与喜都源自于你对它的态度。就像照镜子一样,当你斤

    斤计较时,你会看到一个小肚鸡肠的世界;当你豁然开朗时,你会看到一个宽宏大量的世

    界;当你咬牙切齿时,你就会看到一个横眉怒目的世界……第一章 不生气,为小事郁闷不值得

    生气,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当你为小事而生气时,不妨冷静

    地想一想:我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生气没有好结果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让人心情不愉快的事,这些事情多数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有

    时候正是这些小事却能酿成一场大的灾祸。

    新闻中曾报道过一起命案,事件的导火索竟然是开空调这样的小事。犯罪嫌疑人是一

    个 22 岁的小伙子,在餐馆就餐时要求开空调,遭到了女服务员的拒绝,两人就此开始争

    吵。经众人拉开后,小伙子愤然离去,不过他越想越生气,冲动之下就跑到商场里买了一

    把钢刀,回到餐馆对着这位跟自己同样年纪的女服务员连刺数刀,导致女服务员当场死亡。

    这一时的生气和不冷静,毁了两个不同的家庭,也毁了两个年轻人的未来。事后小伙

    子追悔莫及,但无奈事情已无可挽回,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临刑之前,小伙子为

    了表达他悔罪的心意,同时也为了警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咬破手指,在纸上写下了

    “生气没有好结果”这几个字。

    人在生气时,交感神经兴奋,通常会肌肉紧张,毛发竖起,鼻孔开大,横眉张目,咬

    牙切齿,双拳紧握……总之是调动了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储备,这时的人就好比是一个炸药

    桶,一旦爆发,后果可想而知。

    在民间,有一种“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这虽然在佛经上没有依据,却是中国人培

    养“做人不生气”这一好习惯的宝贵经验。男人多戴观音,是为了让阳刚之气中少一些残忍

    和暴力,多一些像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与善心;女人多戴弥勒佛,是为了让阴柔之气中少

    一些嫉妒和斤斤计较,多一些宽容和包容,像弥勒佛一样肚量宽广。如果这一美好的愿望

    能够实现,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家庭不就幸福了吗?

    身上不戴观音和佛像,我们也可以做到为人理性不生气。清代的东阁大学士阎敬铭为

    了平时能浇灭心中的怒火和怨气,就写了一首文字朴实却道理深刻的《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急则有失,气则无智”,遇事冲动、动辄生气,不仅有损身体健康,又容易让人丧失

    理智,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令自己失去金钱、友谊甚至是生命。同时,经常冲动、爱生

    气的人,他的心脏、大脑和肠胃都会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致死。

    由此看来,生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损人又不利己的愚蠢行为。我们遇事时千万

    不要生气,要用平常的心态、大度的胸怀、理智的思维去对待,把“生气”这个魔鬼赶得无

    影无踪。这既是正确的做人之道,也是和谐的处世之法。

    我们遇事时千万不要生气,要以平常的心态、大度的胸怀、理智的思维去对待,赶走

    “生气”这个魔鬼,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气大伤身:生气有损健康

    你是爱生气、容易暴怒的人吗?是不是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气得脸红

    脖子粗、全身发抖呢?

    当你觉得那些糟糕的事情让你心情不佳时,会不会觉得生气才是最佳的发泄方式,而

    且已经习惯这种方式了呢?可是,动不动生气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它会损

    害你的健康!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

    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毫无杂色;悲痛时的“气

    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玛把人生气时的“气水”

    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他进而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生气

    10 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 3000 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

    衡,这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不利。

    美国心脏协会发行的《循环》杂志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脏病发作或是突然暴毙的几

    率比冷静、不易生气的人高两倍以上。

    由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阿恩沃尔夫·西格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 101 名男性和95

    名女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 44 名已经确诊有心脏病的人和 99 名没有得心脏病的人。

    研究包括测量每个人在运动之后心脏的血流量。

    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统治欲和性情平和的人相比,有统治欲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

    增加 47%,易怒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 27%。

    研究还发现,不善于表达自己愤怒的女性,更容易得心脏病。而倾向于淋漓尽致地表

    达自己愤怒的男性,也更容易得心脏病。这就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他们经常

    发怒,便容易得心脏病。

    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项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不佳、易动怒的情形

    之下,对于身体健康具有绝对的负面影响。

    虽然本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高血压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血压正常

    而容易生气的人,他们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相对地也增加了危险性。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

    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

    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

    怒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

    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出血。

    怒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怒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水肿、皱纹多生。

    怒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

    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怒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怒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怒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看来,为一点点小事生气,代价也太大了吧?生气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

    健康,我们要学会收敛自己的脾气。

    气极伤心:生气的极端是绝望

    当一个人遭遇尴尬、侮辱、被拒绝、不公正的时候,便会产生极大的愤怒,如果反抗

    未果,则会变成失望,最后变成绝望。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要数屈原了。

    心怀政治理想的屈原,在内政上提倡变法,主张限制贵族特权,选贤举能,发展经济;

    在外交上,坚持联齐抗秦的合纵政策。屈原的政治主张符合楚国的长远利益,却触犯了某

    些贵族阶层的既得利益。在楚国内部,以上官大夫公子兰为代表的贵族阶层,或出于妒贤

    嫉能,或出于维护自身政治或经济利益的目的,相继成为屈原的政敌。

    公元前 313 年,秦国重臣张仪贿赂了楚国的一批权贵宠臣,并欺骗楚怀王说:“楚国

    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不顾屈原的

    强烈反对,与齐国断绝了关系,从而瓦解了合纵抗秦的联盟,并罢了屈原的官。

    屈原很愤怒,愤怒楚怀王的昏庸。

    当楚怀王知道张仪只是戏弄自己时,很生气,先后两次兴师伐秦,却因失去合作伙伴

    齐国的接应,被秦国打败了。此时的楚怀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屈原复

    出。

    而此时,还是那个张仪,贿赂了楚国王后郑袖等贵族,他们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

    语之后,楚怀王竟与秦王结下婚姻关系。待出使齐国的屈原回来后,木已成舟。这次,屈

    原遭到了流放。屈原愈加愤怒。

    公元前299 年,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 8座城市。趁此形势,秦昭王“邀请”

    楚怀王在武关相会。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他力劝楚怀王不要赴会,楚怀王不

    听。结果,楚怀王一进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并劫往咸阳。不久,楚襄王即位。

    屈原斥责公子兰不该劝楚怀王进入秦国,以致楚怀王死在秦国,又斥责公子兰不该怂

    恿楚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不甘处于政治下风的公子兰向楚襄王进谗言,楚襄王听信公子

    兰的话,屈原便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至此,屈原愤怒到了极点。

    合纵抗秦,进而统一六国,是屈原胸中的政治理想。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这一理想撞

    得粉碎。如果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心中虽有愤怒,但对楚怀王还心存一丝幻想,那么到了

    第二次被流放时,这种愤怒已经演化为绝望。屈原觉得别无选择,于是投汨罗江而死。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当一个“成功人士”突然间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

    不再真实,所有在乎的人和事,随时都会化为灰烬,这时哪怕一个毫不相关的人漫不经心

    的一句话,都会刺伤他。他万念俱灰,自己生命中永远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那一部分,就会从此消失。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悲伤、悔恨——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做出另一种

    选择:不要让儿子去参加这次比赛,不要去那个加油站,不要打开自己的远光灯……随后,在彻底的绝望中,诅咒这个世界,诅咒信仰的神明,诅咒自己。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

    伤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自己的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

    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积压在人心里的愤怒,是如

    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心压抑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了会让人从心里面垮掉。在冲突之后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没有生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生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但是否认并不能让怒气消失,他们更愿

    意躲开惹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刻意保持距离。

    这是被压抑的愤怒。郁积的愤怒通常会以一种被称为“消极攻击”的行为表现出来,比

    如,对别人的要求不理不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你指东,他偏要往西。

    愤怒是为了让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自己的人或事,如果人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

    心理学家称:“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就

    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二就

    是变得抑郁,感情会渐渐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第一种情

    况会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第二种情况就是绝望了。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

    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

    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怒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当我们“怒从

    心头起”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渠道发泄的话,我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绝望。

    因此,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而应当想办法进行疏导。在一些情况下,我

    们能做出的最好反应,就是承认自己受了委屈,并承认再与那个伤害自己的人争论也无济

    于事,于是决定接受这个事实,拒绝让已经发生的事情侵蚀自己的幸福感。这是处理愤怒

    的最佳方法。

    气易失和:脾气太大影响人际关系

    陈、黄两家邻居,为 10 平方米的一块晒麦场发生争执,陈将黄家麦子一脚踢开,黄

    一气之下捡起砖块将陈打得头破血流,因伤势严重,黄被依法判刑 1 年 6 个月。当问及

    他犯罪的动机时,回答却是惊人的简单:“我咽不下这口气!”现实生活中,因“咽不下这

    口气”走上犯罪道路的屡见不鲜。如有的街坊邻居,为一寸地基、一只鸡鸭乃至一句闲话,动辄吵嘴打架,非要争个山高水低不可。俗话说“小事是大事的根”,“小不忍则乱大谋”,打架斗殴无赢家,往往两败俱伤,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增添不安定因素。居家过日子,邻里之间,瓜藤瓜蔓连连扯扯,少不了结点疙瘩,低头不见抬头见,也难免碰了肩膀踩了

    脚。这些小事,只要心胸开阔些,彼此谦让谅解,自然烟消雾散。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心

    胸狭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动怒争气,提刀弄杖,打架斗殴,最后酿成悲剧,后悔晚矣。

    与人相处,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最忌扯着嗓子,怒气冲冲地大声争吵。

    有散文家说:“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稳重的心态比伶牙俐齿更让人佩服。”

    假如你与别人意见有分歧,完全可以讨论,但不要争吵。只要出于善意,讨论时对事不对人,同样会令双方有所收获。相反,那种毫无分寸和理智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所不为,也不该为的事。

    信念与偏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信念不需要动怒就可以阐述清楚,征服人心;而偏见

    则往往不得不靠声音来虚张声势。

    不是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

    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要从容镇定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

    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保持冷静、理智和幽默感。只要你能够听我说,我也愿意听你讲;如果我们能让自己

    专注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执己见,那么讨论就不至于降格为争吵。

    如果我们的声音渐渐提高,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

    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背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赢得一

    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争吵使人们分离,而讨论却能使人们结合在一起。争吵是野蛮的,讨论则是文明的。

    一位所得税顾问为了一笔不该收所得税的款子和税务稽核整整争论了一个小时,那位

    稽核傲慢而又顽固。顾问决定不再同他论理,改变了另一个话题。顾问说:“比起其他要

    你处理的重要事情来,这件事实在不足挂齿。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本上的死知

    识,你的知识却是从实践中来的。有时,我也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这下,稽核在

    椅子上伸直了身子,开始和顾问谈起他的工作,态度慢慢地友善起来。三天后,顾问接到

    了他的电话,说是那笔所得税决定不征了。

    这位稽核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顾问越和他争论,他越要强调职务上的权威。

    一旦承认了他的权威,争论自然偃旗息鼓了,而他也同样变成了一位态度宽容和富有同情

    心的人。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作为的

    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争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一点让步;

    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一点让步。总之,不能失去自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

    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

    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

    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

    你的胜利,即使口服,心里也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

    下共事。”

    你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正如

    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

    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气易误事:效率在生气中被降低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事情不急的时候,都爱往后拖一拖。现在大家的学习、工作都

    很忙,有时缓一缓再做有助于调节紧张的神经。可是如果凡事都要“以后再做”,往往计划

    落空,生活一片混乱。自责、后悔、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可见,时间上的压力给人带来一个又一个焦虑,让你天天在着急上火中生活。为此,人们开始生起了“时间”的气:时间不够了会生气,时间被延误了会生气,时间太漫长了也

    要生气……一边在生气中抱怨着时间的流逝,一边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继续生着气,于是,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在了后面。人们往往会这样说:“等我消消气再说……”“算了,不干了,气都气饱了,还干什么啊?”“真是倒霉透顶,剩下的活明天再干!”如此一来,必定会大

    大降低工作的效率。

    效率在生气中被降低,是不值得的。想想,一生气就撂挑子,只顾自己发泄、生气,生完了气还得接着做事,继续干活,这不等于给自己找事吗?

    生命是由时间和精力组成的,人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而宝贵的。鲁迅先生就曾说过: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

    杀。”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当强,凡事都讲效率,大多数人始终处于奔忙之中,在以最快的

    速度完成一件之后,又迅速转向别的事情。大多数美国人走路快,办事快,很少讲废话,并且都有一个时间登记表,每天的事情安排得满满的。由于时间观念强,美国人常给人一

    种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的印象,他们无法容忍那些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对这样的行为

    往往会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会破口大骂或出手打人。

    珍惜时间资源的最大好处,就是办事效率高,实际用于办事的时间多,办事效果当然

    好。可以想象,一个干脆利落、工作时总是步履匆匆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效率?

    一切收获都来自科学地管理时间和精力。美国人告诉我们,管理时间和精力,你应该

    有这样的意识:

    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合理配置到各种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多数成功

    者都把工作与闲暇、工作与日常生活划分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享受各种活动并达到转

    换情绪的目的。比如进餐时,保持轻松,别无杂念,绝不牵涉工作中的烦心事。娱乐和运

    动时,应充分放松身心,以享受其中的欢乐。

    一天减少一点精力浪费,一时的好处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对于健康长寿、享受生

    活及事业发展都非常有利。伟人们视精力为生命,哪怕是一点点的精力,他们也从不轻易

    浪费。而生活中很多人把精力看得比垃圾还不值钱,从来就没有节约精力的观念。胡乱使

    用精力不仅影响他们的成才、发展、享受生活,而且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提高时间和精力的利用效率。很多人的失败归根到底是没有利

    用好时间和精力,同样,很多人的成功,是很好地利用了时间和精力。

    精力是宝贵的,如果用在没有意义或意义很小的事情上,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当

    然,人非神仙,有时浪费精力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如果能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

    都用于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上,肯定不枉此生。

    把握好最佳时间和最佳状态。最佳时间通常是指办事的最好时间段或时间点。把握好

    最佳时间,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益,比如提高效果或降低代价。普通人往往只知道应该

    去做什么事,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做最好。高手常常在最佳时间办事,这对于发展十分有

    益。对于重要的事情,要尽量安排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做。投入同样的时间,如果精力旺盛,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多;反之,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把握最佳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争取在较佳的时间办事。每个人都要把“在最佳时间办事”当作一种信

    念,长期如此,自然会成为习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事情越重要,越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则要尽量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当精力充足而做的只

    是简单的事情时,要自然地以较低的精力消耗办事。以大量的精力消耗处理小事,通常是

    不值得的。当精力不足而又偏偏碰上紧要的事情时,要迅速提高精力,并全力以赴。在重

    大的事情来临之前,要先适当放松身心,以积蓄体能面对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积蓄,当巨大的压力到来时,很可能一下子被击垮。

    休息的时候,应保持轻松的休息状态。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应保持旺盛的状态。或者

    说,工作要有工作的样子,学习要有学习的样子,玩也要有玩的样子。不这样,就会影响

    效果,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气易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

    利而止。”孙武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

    敌交战,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张飞闻讯,悲痛欲绝,严令三军赶

    制孝衣,为关羽戴孝,逼得手下将官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将其刺杀。刘备为报东吴杀害

    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谏,都无济于事。这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

    了理智,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数万军士丧生,刘备本人带着残兵败将退

    归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呜呼。蜀军从此一蹶不振了。而与刘备、张飞相反的是,一个

    人因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多谋善变,遇事极为冷静,从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公元 231 年,诸葛亮

    兵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将张郃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

    允,只是尾随观察。到达祁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众将当面

    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5 月,众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

    得退守营寨。6月,诸葛亮退军,张郃追击,结果中伏身亡。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司马懿从来不与其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他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

    重,仍旧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最后在壮志未酬的忧愤中死去。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

    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

    由蜀国失败的例子可见,是否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有时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大事是

    这样,小事也是这样。

    司马懿在权力上的争斗也善于使用“忍”字。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

    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

    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在重要的职位。

    对此,司马师和司马昭气得哇哇叫,准备带领人马去攻打曹爽。而司马懿看在眼里,却装聋作哑,并且向魏少帝上表说自己年纪老了,又浑身是病,请求从此不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想打听一下司马懿是真生

    病还是假生病。他派心腹李胜到司马懿家去探探情况。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

    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

    李胜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也说得颠三倒四,时不时还拼命地咳嗽。

    曹爽听了李胜的报告后,甭提有多高兴了。此后,他就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后来,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

    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谁知等曹爽一帮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盔甲,抖擞精神,带

    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

    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以后,司马懿成了魏国的实际掌权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一时的矛盾,头脑发热,失去理智,酿成惨祸的实事,屡见不

    鲜。总而言之,适宜的克制,理智的行动,是人们做事时智慧的表现。

    在一些人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或床头上常常可以看到“制怒”两字,意在提醒自己不要发

    火。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是非常必要的。清朝的林则徐官至两广

    总督。有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但他猛抬头,看到墙

    上挂着的牌匾上写着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两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

    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林则徐虽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随时注意克制,知错就改,这一点也非常难得。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宽恕容忍,从不疾言厉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径,殊

    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认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

    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懦夫。

    气易失控:不能自控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情感的冲动甚至失控的出现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经常

    处于容易冲动、点火就着的状态,则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不善于驾驭情感不仅会伤身,还会使人远离真理。也就是说,“气”不仅会危害个人,还会贻误事业。《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怒气难抑,率兵讨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导致

    惨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第 190 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

    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 85 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

    中计惨败,在 3分钟内这 85 辆坦克便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聪明人如果不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则在情感失控、冲动的情形下,比普通人更危险

    一些。正如美国先哲爱默生所言:“聪明人比庸人更懂得避免祸事,但在冲动的时候,聪

    明人吃的亏比庸人更大。”不会冲动的人是死人,一个只会冲动的人是蠢人,一个能驾驭

    自己的情感,做到尽量不冲动做事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所以,你要想真正发挥自己智力

    的潜能,就要学习用理智驾驭情感,控制情绪。

    能否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是一个人是否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

    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西楚霸王项羽

    不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感情用事放走刘邦,终难成大事,虞姬玉陨,霸王自刎。这样的

    例子不胜枚举。能否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也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弱者不在于战

    胜不了别人,而在于战胜不了自己。他们或多或少地充当着情感的奴隶,受着情感的驱使,少有克制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真正的强者都是驾驭情感的高手,他们控制情感冲动、内心

    欲望的过程也正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而战胜了自我的人多为生活中的强者。所

    以,弱者之弊正在于受驭于情感。如果愤怒之时,你能冰释掉心中的火焰;消沉之时,你

    能寻回奋斗的力量;无聊之时,你能够将时间用于有意义的忙碌;空虚之时,你能够充实

    自我;懦弱之时,你能够找回信心,扬帆起程……那么,孤独、忧心、失望、丧气、沉沦

    永远不能打扰你。东边是光明的彼岸,你扬帆向东;西边是成功的港口,你挥桨朝西。如

    此,你不为强者,谁为强者?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因自己的悲喜而改变生活的原则,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

    人的言行,以成熟的心智判断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百

    炼成钢的大智慧。

    气易失足:别动不动就负气出走

    在福建曾发生了这么一件奇事:一名男子胡某因为一点小矛盾竟然负气出走 15 年。

    胡某家住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西村。15 年前,正在准备开办小型加工厂的胡某因和父

    母吵了几句便负气出走,一直不与家人联系。其家人四处寻找,多次在报刊上登载寻人启

    事,仍杳无音信。福建省东峰镇公安分局在对辖区内所有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拉网式清理登

    记时,发现在镇内一个瓦片厂打工的胡某解释身份时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在民警的

    一再询问下,胡某不得不说出实情。分局立即向其出生地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派出所发

    出函调信,多次与他们联系,终于使胡某的家人得知他在东峰镇。当胡某的哥哥及叔叔专

    程赶到福建,看着十多年未见面的亲人,听着公安民警的耐心劝导,胡某终于消除了心中

    的怨气,抑制不住多年的思亲之情,叔侄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等他回到家里,他那

    个没有亲手去办的加工厂已经在哥哥的手中颇具规模了。

    未离家时壮志满怀,15 年后回乡时仍是一个打工仔。一股怨气能生 15年,还真是少

    见!

    怨恨之气多因自认为遭遇不公而生。生怨气的对象多是自己的上级或其他有权势者,而受害者往往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许多人为了形象,不方便在外人面前发泄气愤,只能带

    着一肚子的怨气回家爆发,使家人成了受气包,受害最深。靠生怨气发牢骚,什么问题也

    解决不了。心中装满怨气,今天怪这个,明天怨那个,让这种消极情绪经常困扰自己,不

    但会破坏自身的心理平衡,涣散自己的意志和进取心,进而还会引起身体生理功能的降低

    或紊乱。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不难发现,那些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怨气冲天的人,几乎

    都与事业成功无缘。怨气,它只会误事,有百害而无一益。

    在同样或相似的外界刺激下,为什么有人很少生怨气而有人却怨气十足呢?心理学告

    诉我们,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环境刺激,还取决于人的认知水平,这两者同样

    重要。比如,对待车船票涨价一事,人们的反应相差悬殊。有些人愤愤不平,抱怨国家接

    连提高运费,增加群众负担;有些人则从国家发展经济的大局出发,认为现在能源不足,运价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员的工资也增长许多,运费理应提价,因此,并无怨气。这表明,欲不生或少生怨气,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气易伤情:绝情的“老死不相往来”

    生气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气憋在心里,不向外

    发泄,一般持续时间均较长。这种不良情绪压在心头不消散,可导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身体的抵抗力随之下降,从而有损健康。气憋在心里,则是越憋越重,达到难以承受的程

    度,这时再骤然发泄,如同山洪暴发,即大发雷霆,我们称之为盛怒,而盛怒则会对身心

    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我们更想说的是气也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最怕的是两个最亲或关系最密切的人相互生气。如夫妻之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斗气,谁也不服输,谁也不先开口,久之不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夫妻关

    系也会日益紧张,隔阂加深,双方感情受到伤害,甚至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研究,性格内向或孤僻者,以及平时很少与人交际,朋友甚少,不愿意与亲友

    同事谈心的人,都比较好生气。因此,这些人应该更加重视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加强

    自身修养。诚然,改变性格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办不到的。这些人应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

    心的社会活动,走出狭小的天地,多结交一些朋友,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经常参加文娱

    和体育活动。这些都可以逐步优化自己的性格,开阔自己的心胸。特别是要逐步养成与熟

    人、朋友、同事谈心、聊天的习惯,心里不痛快就及时向外宣泄。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得

    到其亲友和同事们的帮助,当发现他们有气憋着、闷在心里时,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其将

    心里话说出来。

    人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

    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

    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以及

    “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这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遇

    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动辄生气,总是使家庭处于“战争状态”,或者总是和朋友冷言相对,你的生活会快乐,会轻松吗?生气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在“惩罚”自己,这样的后果该值

    得你去好好反思一下。

    养身当以戒闷气为本。要养怡身心,就要下工夫修炼品行,宽厚待人,谦逊处世。要

    做到不生气、少生气,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斤斤计较、耿

    耿于怀。“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海阔

    天空。要养怡身心,还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

    消灭在萌芽状态。

    气易失机:“摔门而去”,后悔的是自己

    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有很多人总是在埋怨上帝不给他机会成功,事实上,上帝也把苹果砸到了他的头上,可是他一边骂着,一边把苹果吃了。这就是为什么牛顿成

    了科学家,而同一时代的其他人却没有在那个世纪留下丝毫的印记。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就是因为当事人在突发情况下不理性,而使事情发生恶变,把

    自己变成了其中的受害者。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 3个月。3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的一位副经

    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抱怨的话。于是对方也动了气,明明白白

    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经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

    闹,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自己的不理性而白白丧失了

    一个绝好的工作机会。

    还有一名初探歌坛的歌手,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第 1 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

    大谈抱负。第 17 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 37 天,他因为前

    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 57 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拿起电

    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知名制作人打来的。他为此而毁了期望,自断了前程。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机会能够出现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抓住了,你的生命就会出现新的景象,错过了,只能是无尽的悔恨。如何才能抓住机会,不让自己

    的生命留下悔恨呢?这需要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颗敏锐的心,还有勤劳、敢于探索的

    品质。

    然而,错过一次机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令人抱憾终生的错过,一次又一次在你

    身上重演,那么你的人生恐怕就没有转折了。所以,当你意识到上一个机会错过时,不能

    让后悔和遗憾完全左右你。短暂的遗憾会让你深刻体会到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次重复相

    同的错误,但是倘若一直沉浸在这种悔恨的氛围中,便是一种没有意义的选择。

    即使你再后悔,机会也回不来,不如吸取教训,把悔恨转换成探索的动力,转换成敏

    锐的洞察力,这样你才有可能在下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迅速地抓住它。永远记住,失去一

    次机会的时候,后悔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是对自己微笑一下,然后继续赶路。

    气易失策:一生气,什么也想不出来

    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是只顾发泄不满,还是冷静地想出解决之道呢?只要你

    稍微思索一下,你会认识到这个困难正是改变现状、开发新天地的契机。

    有很多化不满为创新的例子,给我们意外的启示。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小职员。作为一个小职员,尽管他前一天夜里加班加

    点,很晚回家休息,尽管他头晕目眩,想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他必须马上起床,赶到公

    司去上早班。起床后,他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不料,匆忙中出了一些小乱子,牙龈被

    刷出血来!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为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地发生了。情

    绪不好的他怀着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冲出了家门。

    作为一个牙刷公司的职员,数次刷牙牙龈出了血,加藤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了。他怒

    气冲冲地朝公司走去,准备向有关技术部门发一通牢骚。

    走进公司大门后,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加藤信三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

    管理科学学习班。管理科学中有一条名言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条训诫说:“当你有

    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

    当他冷静下来以后,和同事们想出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好办法。他们提出了改变刷

    毛的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毛的排列等各种改进方案。经过论证后逐一进行试

    验。试验中加藤发现了一个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他在放大镜下看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直角。“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直角都挫成圆角,那么问题就

    完全解决了!”同事们都一致同意他的见解。经过多次实验后,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成功

    的结果正式向公司提交。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

    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从普通

    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董事长。

    加藤的“幸运”正来自于不满,在不满中发现。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打破常规,逆向

    思考,独辟蹊径,往往能产生全新的创意和惊人的成果。

    “请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事由我来做。”这是“柯达第一号”小盒型照相机面市时的广告

    词。

    照相机在它面世之初是被当作精密复杂的仪器来看的,一般大众与它无缘。但是,乔

    治·伊士曼——纽约罗彻斯特镇一家小银行的事务员却认定:“照相机应像铅笔一样简单,谁都可以使用。”

    1881 年,伊士曼用 5500 美元开办了自己的摄影器材公司,这就是今天名闻世界的

    柯达公司的前身。1888 年 6 月,伊士曼把“柯达第一号”送进了市场。1963 年,当柯达公

    司在 27个国家同时推出大众化的“自动式”照相机时,全世界为之轰动。

    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跃出,在降落伞张开前的瞬间,他完成了胶卷的装卸。老人、儿

    童、妇女,全部都应付自如地摆弄柯达自动照相机。它的好处还在于售价便宜,在柯达自

    动照相机三种机型中,大半在 5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只售 10 美元。

    这种“自动式”相机立即风靡世界,柯达公司大发其财。柯达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反其

    道而行之”。相机的功能开始并不复杂,可随着性能越来越好,操作使用也越来越繁琐,这对于专业摄影者来说当然无所谓,但对普通人来说就不同了。因此一反常规,让相机的

    操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只需轻轻一按便可完成照相过程,就连“傻瓜”也能操作,这便

    获得了轰动性的创新成果。

    然而,更出人意料的还在后头。就在柯达公司赢得大众市场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宣称:

    “自动照相机的专利本公司绝不独占,我们同意所有厂商仿造它。”这绝对不是平常人愿意

    做的。一般人在自家产品畅销时,肯定会千方百计保守秘密,以专利垄断市场,独享其利。

    柯达的做法,让人疑惑它的目的所在。

    而这正是柯达成功的又一诀窍。今天,提起柯达,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动照相机,而是大名鼎鼎的柯达胶卷。原来,放弃专利让其他照相器材厂商共同拓展世界照相机市场,最终必然刺激胶卷的销售。

    麻烦事有时候不一定就是坏事。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多问自己“为什么”,仔细思

    考,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不生气的智慧

    生活中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生气而减少或自动消失,无论你是生气还是不生气,它

    都是存在的,任务仍然等着你去完成,活儿还得等你消完了气再去干。所以,与其带着气

    干活、做事,不如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做事,效率一定会比在生气时高出许多倍。第二章 修养好,不做坏情绪的奴隶

    人这一辈子活的就是个心态。当你学会情绪管理这门功课,就能在不如意的时候保持

    一种好情绪,获得一种好心态。心态好了,事情自然就顺利了。

    改变自己的心境

    一座山上,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几年后,两块石头的境遇却截然不同:第一块石

    头受到众人的敬仰和膜拜,第二块石头始终默默无闻、无人理睬。不招待见的石头抱怨道:

    “为什么同样是石头,差距竟然这么大?”第一块石头微笑着说:“几年前,山里来了一个

    雕刻家,决定在我们身上雕刻。你害怕一刀一刀割在身上的疼痛,拒绝了;我却一刀一刀

    忍受下来,现在成了佛像。”抱怨的石头听完这句话,顿时哑口无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的这句话,显然

    很有道理。社会是真实而残酷的,我们都被生活一刀一刀地雕刻,在艰苦日子的洗礼中,收获宝贵的人生经验,拥有更加成熟的心志,从而一步步走向富裕和成功。

    《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不仅会七十二变,还能用金箍棒降妖除魔,甚至连玉帝老儿都

    不放在眼里,敢把天宫闹个天翻地覆,看起来他真的是要多牛有多牛。实际上,孙悟空并

    不是无所不能的,就像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曾以为可以无所不能,到头来却总要经历一番

    磨难和苦痛。

    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与其说是妖魔鬼怪作祟,不如说是上天的考验,只有经受

    住种种考验,通过不急不躁、自我完善和调整心境去解决问题,才能最终通过考验、取回

    “真经”。一路上,孙悟空开始慢慢省悟:我即使能耐再大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四处

    请救兵帮忙;唐僧再怎么不对,毕竟还是师傅,如果我不能说服他、只顾蛮干,就得忍受

    紧箍咒越收越紧的疼痛;对付高智商的妖怪,不能光靠抡棒子,还得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心中充满目标和希望,才能慢慢地接近目的地……想必许多人都

    是在经历各自的“八十一难”后,方才醍醐灌顶,读懂一切的吧。

    高晋是北京一家著名报社的副主编,他说:“不要看我今天这么风光,想当年刚开始

    做实习记者时可是受尽侮辱。有一次主编看过稿子后不满意,把我臭骂一顿,把稿子扔了

    一地,我只好趴在地上,从女同事脚边把稿子捡起来;新闻部主任也常这样训我:‘咱这

    里是用人的地方,真想不明白你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东西,难道让我每天帮你修改那些文

    理不通的稿子吗?’……仔细想想,如果没有那段‘窝囊’经历,我还真达不到今天这个水

    平。”

    人生活在社会中,注定会面临太多太多的难题:出身不如别人,生存很艰难;生活的

    圈子太小,办事处处费心;感情上受到挫折,爱情至今难寻……似乎处处都有绊脚石,令

    你头疼不已。

    这时候,你要具备一种“蘑菇”心态,学会忍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被安排到不

    受重视的部门”、“总是做一些琐碎的小事”、“遭遇上司的冷嘲热讽”、“偶尔还代人受过”等。

    别人越是忽视你或自己越遭遇挫折,你越不要消沉。换个角度看,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好事,会消除你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无形中形成你的职业态度,使你认识到脚踏实地、用心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学到真本事。否则,一受到委屈,就叫嚷着“大不了不干了”,只能

    被视为不成熟的表现,也难逃“光荣离职”的命运。

    对于生活、事业上的种种困难,你是沮丧失望下去?继续郁闷下去?长吁短叹下去?

    还是改变心境,熬过去?有句歌词唱得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风光的背后都是苦

    难和艰辛,好日子来之不易,它需要你不生气不抱怨,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著名笑星赵本山在小品《我想有个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杯二锅头,酸甜苦辣别犯愁,往下咽。”话很风趣,道理也很实在。

    没有饥饿的经历,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

    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剔牙齿,没有别的需求,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没有品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形成发育

    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

    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每天,我们都应该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如意。苦,可以折磨人,也

    可以锻炼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珍

    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具坚韧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

    们对生活多一份感情,对他人多一份爱心,对弱者多一份怜悯。那么,从现在起,改变我

    们的心境,不生气、不抱怨地生活。

    “请随时保持微笑”

    在台湾的一个博物馆,有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了两句话。前面一句是:“本馆有摄

    像监视”,按照我们通常的逻辑,后面的一句话应该是类似“如有偷盗,罚款×元”这样的警

    示语言,但实际上后面的一句话是“请你随时保持微笑!”出乎意料之余仔细想想,这两句

    话让我们不由地赞叹这种从容而有风度、充满善意的忠告。

    给他人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传达“祝你快乐”的信息。如果我们脸上随时面带微笑,那么周围的人就会投桃报李,就会有更多的笑容向我们绽放。当人们置身在这微笑的海洋

    中,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就会冰雪消融,就会感觉暖风习习、春意盎然,自然就不会

    做出顺手牵羊的行为了。

    当你向别人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他,你喜欢他,你尊重他,这样就

    容易博得别人的尊重、喜爱与信任。人人多一点微笑,世界就会多一些安详、融洽、和谐

    与快乐。因此,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

    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有一位叫珍妮的小姐去参加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招聘,她没有任何特殊关系,完全凭

    着自己的本领去争取。她被录用了,原因是:她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后来,那位人事经理

    微笑着对珍妮说:“我宁愿雇用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用一个

    摆着生硬面孔的管理学博士。小姐,你最大的资本就是你脸上的微笑。”

    “一副微笑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我们处世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才会自然地流露出真诚的笑容。真诚的微笑最能打动人,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无形的亲

    和力与人格的魅力,甚至还能给我们带来巨额的财富。卡耐基就这样说过:“微笑不花费

    什么,但却永远价值连城。”装潢富丽的科尼克亚购物中心即将开业了,让经理犯难的是,导购小姐工作装的款式

    迟迟没有定下来。他望着 7 家服装公司送来的竞标样品,尽管设计得各有特色,但还是

    感觉缺了点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打电话向他的老朋友——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丹诺·布

    鲁尔征求意见。这位83 岁的老人听明白朋友的意思后,说:“穿什么制服并不重要,只要

    面带微笑就足够了。”凭借微笑的服务,科尼克亚成了巴黎最大的购物中心。

    美国著名的“旅馆大王”希尔顿也是靠微笑发大财的。当初希尔顿投资 5000 美元开办

    了他的第一家旅馆,资产在数年后迅速增值到几千万美元。此时,希尔顿得意地向母亲讨

    教现在他该干什么,母亲告诉他:“你现在要去把握更有价值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要诚实

    之外,还要有一种更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要简单,二要容易做到,三要不花钱,四要行之

    长久——那就是微笑。”于是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必须对顾客保持微

    笑。“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是希尔顿的名言。他有个习惯,每天至少要与一家希尔

    顿旅馆的服务人员接触,在接触中他向各级人员问及最多的也是这句话。即使在美国经济

    萧条最严重的 1930 年,全美的旅馆倒闭了 80%,希尔顿的旅馆也连年亏损,希尔顿仍

    要求每个员工:“无论旅馆本身遭遇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馆的阳

    光。”微笑不仅使希尔顿公司率先渡过难关,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公司发展到

    在世界五大洲拥有 70余家旅馆,资产总值达数十亿美元。

    人什么时候最美?就是在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的时候。微笑是一种含意深远的身体语

    言,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渠道。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令人尴尬的僵局,可

    以使别人从见到你的第一分钟起,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愉快感。微笑

    就是如此富有魅力,如此招人喜爱。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往往是无

    法估量的。

    玛丽小姐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

    地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

    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很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面带杀气的男人慢

    慢地变得腼腆起来,有点结巴地说:“哦,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

    刀,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下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

    生。”

    如果说这个故事无法考证真伪的话,那么《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的经历却是真实发

    生的,微笑把他从鬼门关中拉了回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安东尼参加西班牙内战,打击法西斯分子,后来陷入魔掌。在监

    狱里,看守监狱的警卫一脸凶相,态度极为恶劣。安东尼认为自己第二天绝对会被拖出去

    枪毙,于是陷入极度的惶恐与不安中。他翻遍口袋找到一支香烟,却找不到火柴。他鼓起

    勇气向警卫借火,警卫冷漠地将火递给了他。

    那刻骨铭心的一瞬间,被安东尼那细腻的文笔记录了下来:“当他帮我点火时,他的

    眼光无意中与我的相接触,这时我突然冲他微笑。我不知道自己为何有这般反应,在这一

    刹那,这抹微笑如同鲜花般打破了我们心灵之间的隔阂。受到我的感染,他的嘴角也不自

    觉地现出了笑意,虽然我知道他原无此意。他点完火后并没有立刻离开,两眼盯着我瞧,脸上仍带着微笑。我也以笑容回应,仿佛他是个朋友。他看着我的眼神也少了当初的那股

    凶气……”尔后,两人聊了起来,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担忧使安东尼的声音渐渐哽咽。

    后来,看守一言不发地打开狱门,悄悄带着安东尼从后面的小路逃走了……微笑,就这样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

    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因此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在笑容中,微

    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微笑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可以

    表达多种积极的含义:歉意、支持、赞赏、安慰、关怀……因此,我们最应当问自己的一

    句话就是“我微笑着吗?”

    为什么要随时面带微笑?因为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放松身体。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身体的紧张状态时,在脸上漾出一个微笑,就能够化解自己的紧张。二

    是能够放松人的心理,放松人的情绪,放松紧张的思维。三是能够缓解痛苦、哀伤、忧愁、愤怒、难过、压抑等不良情绪。四是能够使一直处于紧张、僵化状态的思维活跃起来,甚

    至激发出灵感。五是能增加你的魅力,给你带来朋友,为你增加人生的机会,让你更容易

    成为一个成功者。

    现在的社会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已经

    笑不出来了,即使勉强笑一下,也是皮笑肉不笑,笑得比哭还难看。只有那些心态平常、与人为善的人,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微笑。因此,想要用自己的微笑感染他人,还是先将心态调整好吧。

    驾驭好情绪,没事不找事

    庄子曾对他的弟子们说:“如果能顺着时令的变化而时进时退,顺应自然,主宰万物

    而不为外物役使。这样怎么会有祸患?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之道呀!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必有失败,贤能会被谋算,而无能也会被欺侮。怎可偏执一端呢?你们记住,处世

    一定要顺应自然。”这段话揭示了老庄思想的主旨——“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据说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大千先生一愣:“这……

    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大千先

    生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得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

    不妥当。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这可不是什么问题呀,现在怎么成了件头痛的事

    呢?

    大千先生的烦恼源于他被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扰乱了心绪,变得患得患失。老子的《道

    德经》虽有 5000 多字,其实通篇的主旨也就四个字——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一种做人

    的境界,就是没事不找事,对金钱、名利、地位和美色这些东西“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三国末期,大将王浚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岂料,王浚克敌制胜之日,竟是受

    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王浚攻入

    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因为当年消灭蜀

    国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每次晋见皇帝,他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

    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

    这时候,王浚的一个亲戚范通提醒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范通说:“当足下凯旋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这样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

    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言。’这样,还会有谁议论你呢?”

    后来,王浚就按范通说的那样做,谗言果然不止自息。王浚不仅没有获罪,而且还得

    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奖赏。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民国元老于右任老先生,一生饱经沧桑,却能淡泊宁静,荣辱自安。他的高寿养生之

    道,就是悬挂在客厅中的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人生数十年如一日,苦是一日,乐也是一日。一个乐观的人,可以把不如意的事看成

    是上天最美的恩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如意,何不“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多接

    受正面积极的信息呢?

    生活中,很多事应当向好的方面看,好的情绪就会有好的导向,促成事情往好的结果

    发展。

    古籍里记载过一个书生考科举的故事。这一年,有个书生已经是第三次进京赶考,住

    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临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

    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

    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都有些深意,第二天一早,书生马上去找会算命之人解梦。算命的人一

    听,连拍大腿说:“请恕我直言,客官您这次考试不去也罢。”书生忙问为什么,算命的人

    说:“您梦到在高墙上种菜,这不是白忙活吗?戴着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

    爱的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却背靠着背,不是没戏吗?”

    书生听后,心灰意冷,很沮丧地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再苦读三年,希望自己下次

    会有好运气。正当他打点行装的时候,客店老板走过来问他:“您是来赶考的士子吧,不

    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就要回乡了?”

    书生便将昨晚做的梦以及今天算命之人的解梦告诉了老板。老板听后,沉吟一阵,对

    书生说:“您这样想就错了,我倒觉得您这一次务必要留下来。”书生又问为什么,老板说:

    “我也学过解梦,让我给你解解看。墙上种菜不是高中(种)吗?戴着斗笠打雨伞不是有

    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书生听后,精神振奋,信心大增地参加了考试,果然进士及第。成败不是一开始就注

    定的,全在你以什么态度去看这件事。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

    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

    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

    我。”

    失盗本来就是不幸的事了,如果因此生气、伤心或者埋怨,只能让烦恼雪上加霜。然

    而,罗斯福将这件事当作一件好事,并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这无疑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

    的境界。

    别给自己心里添堵天空,太蓝;大海,太咸;人生,太难;工作,太烦。人生是很难,工作也的确有很

    多烦心之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找点乐趣,苦中作乐。换个角度说,很多的烦心事都

    是自己找的,一个人不让自己烦恼,别人很难让他烦恼,让他生气。

    人的一生,活着的时间也就那么几万天,快乐过也是一天,郁闷过也是一天。因此无

    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干工作、过日子,都要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好运来了淡然一笑,麻

    烦来了平静面对,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要过得快乐、不生气吗?

    凡事不能不认真,又不能太认真。什么时候认真,什么时候不能太认真呢?这要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做人做事、做学问、干工作要认真,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要认真。

    而对于那些无关大局的琐事,就不必太认真和自找麻烦,只有这样你才能排除心中的一切

    烦恼与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范·拉塞尔在美国好莱坞经营一家影业公司。拉塞尔手下有一名

    技术专家名叫皮特·里弗斯,此人的脾气非常暴躁,无论是谁只要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便

    会被他训斥一番,连老板拉塞尔也不例外。好在拉塞尔为人宽宏大量不和他计较,况且里

    弗斯只是为人很固执,但是很敬业,专业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有一天,为了一件工作上的事,里弗斯同技术小组的一名助手吵了起来,最后他甚至

    拍着桌子骂起来,拉塞尔前去劝阻也没有用。正在局面闹得无法收场之际,里弗斯的小女

    儿突然跟着母亲来到了工作室,女儿见到父亲暴怒的可怕模样,吓得当场大哭起来。里弗

    斯见状,急忙跑过去哄女儿开心,刚才的怒火转眼间烟消云散了。

    拉塞尔看到这一情景,突然心头一亮:原来里弗斯的“死穴”是他的宝贝女儿啊,对谁

    都不服的罗弗斯只有面对女儿时才千依百顺。于是,拉塞尔打算从里弗斯的女儿身上做文

    章,设法使罗弗斯尽量改变脾气,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拉塞尔在离

    公司不远的地方给里弗斯租了一套房子,目的是让他和妻子、女儿能够生活在一起。罗弗

    斯对于公司的好意,心里感到十分过意不去,始终不肯接受。

    拉塞尔笑着说:“搬不搬家,恐怕由不得你了,先去看看房子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里弗斯嘟囔起来,“难不成你还要强迫我住进去吗?”

    “不是我强迫你,是你的女儿罗丝,她已经替你做主了。”

    里弗斯走进屋子,看到女儿已经把东西搬进来了,正冲他微笑,这样一来里弗斯就无

    话可说了。拉塞尔趁机语重心长地对里弗斯说:“皮特,作为你的朋友,我可要劝劝你了,为了罗丝你的脾气应该改改了。我知道你每次发完脾气后自己都很愧疚,如果每次与别人

    发火之前,你都把对方想象成你的女儿,那样气不就自然消了吗?”

    里弗斯沉思了半天,对拉塞尔说:“你说得对,我真的应该改改脾气了!”

    于是,里弗斯听从了拉塞尔的安排,搬进了新居,他非常感激拉塞尔的关照。他按照

    拉塞尔的建议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很少在公司里发脾气了,他专心带领自己的科研小组,为公司陆续开发出了一批新产品,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如果不是遇到拉塞尔这样的好老板用心点拨,里弗斯恐怕依然会我行我素,其结果注

    定是成为公司里“最不受欢迎的面孔”。人活着不能自己给自己添堵,即使不为了自己,哪

    怕是为自己的家人,也应该像里弗斯一样调整情绪,不必事事吹毛求疵,不必事事大动肝

    火。

    控制不必要的欲望金钱、地位、房子、车子……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给现代人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痛苦。人生若看不破“名利”两字,就会束缚了人的本性,让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就是要以不生气的姿态为人处世:不必为得到的沾沾自喜,也不必

    为失意而烦恼丛生,学会淡泊、知足常乐,用一颗不生气、不计较的平常心去生活,活得

    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从前有条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

    作一条小蛇蜷缩于尘土中。刚好遇到寿州一个穷秀才梅生,他在郊游途中发现了它,救了

    它一命。

    有一天,梅生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

    效,因此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进京做官。梅生暗自叹息,可惜我没有灵

    丹妙药,不然就一步登天了。刚回到家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并对梅

    生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要报答你。当今皇太后病重,你

    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用它就能治好皇太后的病。”

    随后,梅生进京果然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并放假三月让他

    回乡祭祖。一路上耀武扬威之余,梅生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

    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于是梅生再次找到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贪心不足

    之辈,但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谁知梅生贪婪过头,竟然想要割

    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就一口吞下了梅生这个宰相。

    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由来。由于相传有误,到了今天,“人心不足蛇吞相”变成

    了人人皆知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过,这样能更直观地表达这句话的意思:人的贪欲过

    大,就好比蛇想把一头大象吞掉。

    一个人有欲望,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可以是理想、愿望、目标,成为人奋斗的

    动力、成功的源泉。但“世上莫如人欲险”,欲望也可能是负担、累赘、陷阱。当一个人的

    贪婪过度、欲壑难填,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争的时候,欲望带给他的就不是满足和成就

    而是灾难了。

    三国时期,钟会、邓艾以两路大军攻灭西蜀,而钟会心生反意,想要据险自守,像刘

    备一样称帝,进而兵临长安灭魏,再起兵灭吴,将天下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钟会担心邓

    艾与自己为敌。怎么办呢?钟会想到告伪状的方法,几次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心存反意。

    司马昭毕竟是谋略场的老手,他虽然担心邓艾逆反,对钟会却也有疑惧之意。接到钟会的

    密报,他对钟会的真正用意就了如指掌了。于是,他写信告诉钟会说:“邓艾有可能据兵

    自守,所以我派贾充领兵一万入斜谷,前去援助你。我自己领兵十万在长安,随时准备接

    应。”司马昭另派新兵之意当然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会也不是呆子,他看了

    司马昭的信就知道司马昭已经对自己起了疑心,便仓促行事,拥兵而反,最后被杀了。

    钟会本想告假状陷害邓艾,使自己阴谋得逞,不想被司马昭察觉而自取灭亡。一个人

    的欲望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凉水,凉水可以控制烈火,理智可控制欲望。当火势达到

    一定程度时,物就会枯焦,当一个人的欲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粉身碎骨,所以必须用

    理智来控制自己过多的欲望,使自己健康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鲁国的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鱼,他的宰相府一进门有一个 400 平方米的鱼池,里面

    养了不少鱼。每当闲暇无事,公仪休就会站在池边静观鱼戏,看到高兴处,自顾拍手抚掌,脚下踏出节拍,嘴中低声哼唱,好不悠闲自在。虽然公仪休爱鱼成癖,但好多人给他送鱼,却都被公仪休婉言拒绝了。送鱼者拎者着鱼来又拎着鱼走,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

    喜欢鱼。

    有一次,一个下人忍不住问宰相:“大人素来爱鱼,可为何别人送鱼,大人却一概不

    收呢?”公仪休笑着说:“正因为喜欢鱼,所以更不能接受别人的馈赠,我现在身居宰相之

    位,有人送鱼,一旦我轻易地接受了,便很可能令别人不服,在背后骂我受贿。而拿了人

    家的东西又要受人牵制,万一因此触犯刑律,必将难逃丢官的厄运,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再者,我喜欢鱼现在还有钱去买,若果真因此失去官位,纵是爱鱼如命怕也不会有人送鱼

    了,也更不会有钱去买。那样,岂不更可悲。现在,虽然我拒绝了,却没有免官丢命之虞,又可以自由地买我喜欢的鱼。这样不是更好吗?”一席话让众人顿时心生敬意。

    公仪休的可贵之处不是因为他没有欲望,而是因为他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肯轻易接

    受别人的馈赠。人有七情六欲,谁能没有欲望?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欲望一半是天使;另

    一半却是恶魔,做人的学问其实就是如何驾驭欲望这匹烈马。“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

    于滔天”,如果人驾驭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会一步步走向灾难。

    不生气的智慧

    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是管理怒气是可以训练的!真正强大的人,都是能掌控自己情

    绪的人!弱者,只会是不良情绪的牺牲品。情绪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它既有可能帮你获得

    伟大成功和人生幸福,也可能使你一事无成、庸庸碌碌。胜败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控制它!

    控制情绪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它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当你能够控制情绪,你就

    掌握了成功的先机。第三章 消消气,做人可以不生气

    毕达哥拉斯说:“气愤始于愚蠢,终于懊悔。”如果你不想去懊悔,就应该从现在起学

    习如何才能消消气。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有一个头脑简单、爱生气的人,常常听到别人家的狗叫就跺脚骂上半天。他也知道自

    己脾气不好,可就是改不了,为此而烦恼不已。

    后来有一天,他去城郊的寺庙,虔诚地请教一个高僧:“我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怒气

    呢?”高僧笑呵呵地回答:“很简单啊,我教给你十个字,‘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这

    样就可以了。”高僧简单的回答让他将信将疑,就这样心有不甘地回家了。

    当他赶回家里,发现自己的老婆正跟另外一个人并头睡在一起。妒火中烧的他转身操

    起一把菜刀,准备冲进去砍了这对“奸夫淫妇”。

    这时候,他猛然想起高僧教给他的十个字,就强忍着怒火,开始在心里数数。刚数到

    八的时候,那个“奸夫”突然醒了过来,看着他拿着把菜刀站在自己面前,吓了一跳,说:

    “儿啊,你拿着菜刀做什么!”

    原来是这个人的母亲看儿子迟迟不归,特地过来陪儿媳妇聊天。两人等困了,就睡在

    一起了。

    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亏高僧告诉了我制怒的智慧,不然我已经杀了老娘和

    媳妇了!”

    你看,想做到不生气,其实不需要多么长时间的心灵修炼,简简单单的“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就可以了。

    与人相处时,当对方情绪过于激动时,一定要先保证自己不生气、不动怒。现实中,让人生气发怒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你一定要做一个头脑冷静的人,忍住一时的怒气,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用平和对待无理。毕达哥拉斯说过:“愤怒始于愚蠢,终于懊

    悔。”如果你不去忍耐,任意放纵自己的怒气,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的身心。如果对方是

    有意气你、刺激你,你忍不了怒气,就很容易中计,被人牵着鼻子走。

    发一通脾气、出一口恶气确实很容易,但是代价很大,那样就像你为了赶走一只聒噪

    的乌鸦而砍掉整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结果得不偿失。你可能见到过或自己亲身经历过

    这样的情况: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撕破脸皮、形同陌路;邻里之

    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两家大人拌嘴,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互不

    相让,最后情断义绝、劳燕分飞。当我们以愤怒代替了理智时,结局注定是两败俱伤。

    钱很重要,但别为钱坏了事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要说钱真是个好东西,没有人敢说他这辈子离得开金钱。

    没有钱,你吃什么?没有钱,你穿什么?没有钱,你凭什么养育孩子、孝敬父母?金钱的

    作用虽然是不可低估的,但是这个世上比金钱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一个健康的

    体魄,而许多人却常常忘记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有一位 30 多岁的业务经理,拼命工作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 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小车。然而,这“三

    个一”的目标尚未达到,却因劳累过度而猝死。如今,为了多赚钱同时打两三份工,通宵

    达旦、夜以继日工作的人不占少数,这无疑是“今天用命赚钱,明天拿钱保命”的做法。正

    如《圣经》上所说:“你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何益处呢?”

    仔细想一想,包括健康和亲情,还有很多东西远比金钱重要得多,比如生命、友情、爱情、理想、事业、人格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很多东西是金钱换不来的:

    金钱可以买到鲜花,但它买不到青春;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它买不到知识;金钱可以买

    到帮助,但它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它买不到友谊……身价过亿的“小超人”

    李泽楷曾结合自身经验和切身体会,劝勉青年人,在选择事业时不要太着眼于金钱回报,应当讲求个人兴趣和理想。他说:“当然要讲求实际生活需要,但是只顾想着赚回来的金

    钱何时才可以买车买楼的话,你便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所说的这个“利”字指的就是金钱。

    人生在世,追求财富本也无可厚非,但对待金钱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这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不要过度追求金钱;二是千万别抠门,做了守财奴、吝啬鬼、铁公鸡。这两

    种人的下场通常都是可悲的。

    南北朝时的武陵王萧纪,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深得父王宠爱,可谓“要风

    得风,要雨得雨”。萧纪颇有文韬武略,南开宁州,西通资陵,内劝农桑,外通商贾,按

    说不应该把钱财太当回事,可他偏偏就极其吝啬,一文钱都要算计,因而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一颗政治流星。

    一次,萧纪率军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饼,100 个金饼一篮,装了 100 多篮,高高挂

    起,银子则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以此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但这位吝啬鬼只不过是让大家饱饱眼福而已,每战结束后从不论功行赏。军心因此大乱,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岸 14 城俱失,金银财宝尽被掳去,萧纪自己也死于

    乱军之中。

    比萧纪还一毛不拔的是明末的崇祯皇帝,他继承了祖父万历生性吝啬的毛病。小时候,他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

    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为了节约起见,他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

    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

    崇祯没有搞清楚吝啬与节俭的区别,节俭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花费恰到好处;吝

    啬则是当用不用,不当省的也要省。崇祯这种守财奴式的“节俭”,对于他的中兴帝国之梦,也是致命的一击。1645 年,李自成进逼北京,大明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岌岌可危,无计

    可施的崇祯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军

    队紧急入卫北京。但吴襄却提出,如果让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 100 万两银子的军

    需。100 万两银子在毕生俭朴的崇祯眼里,是一笔庞大得令他心痛的数字。他不能忍受一

    下子付出这么多的银子,只得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而坐困城中。

    要想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个大问题。大明王朝国库里竟然仅有区区 40 万两,而崇祯

    的个人财产却丰厚无比。因此,大臣们多次上书恳请,希望崇祯能拿出内帑(皇室内府的

    库金)以充军饷。但这无疑是要崇祯的命,他向大臣们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

    李邦华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崇祯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

    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他宫内搜出的白银多达 3700

    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

    为了节省 100 万两而丢掉了 3700 万两,乃至整个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样的损失

    是再简单不过的一笔账,小学生都能算出来,为什么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却到死也没

    有算清楚呢?就是因为他把钱看得太重了,心态一旦失衡,做出的选择自然是十分荒唐的。

    守财奴、吝啬鬼、铁公鸡,都是指那些只知敛财却不知怎样使用的人。这样的人在古

    今中外,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寻常百姓,都大有人在。金钱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用来过

    日子、干事业或者做善事的吗?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花则花,只要不是

    铺张浪费就行了。否则,一沓沓的钞票与废纸、冥币又有何区别呢?

    香港作家张立对金钱有一番妙论:“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的人最

    苦;口袋里有钱,存折里有钱,但心中无钱为大福也。”这话的意思是,有没有钱不是关

    键,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钱。将金钱看得很轻,你就会生活得自由自在;将金钱看得很重,你就会活得很累、很辛苦。

    过分追逐金钱与一毛不拔,都容易让金钱主导灵魂,让人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会颠覆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心里只想着钱的人不仅不会有高远的追求,也注定是一个只计

    较蝇头小利的可怜虫。古人云“淡泊以明志”,意思就是要恬淡寡欲、看淡金钱,这样才能

    有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才能做到做人不生气。

    看透得失才能不生气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

    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

    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能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

    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但我们有时候也和猴

    子一样,为了得到一些而失去了更多:为了得到职务而奴颜媚骨,失去了尊严;为了得到

    金钱而劳神伤身,失去了健康;为了成就事业而无暇顾家,失去了亲情……有一得必有一

    失,有一失必有一得,得与失是人生不能回避的轮回定律。

    留下了不朽作品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都没有结婚,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

    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童话创作。当安徒生到了暮年,回忆自己人生得失的时候,他说:

    “我为童话付出了一笔巨大的、无法估量的代价,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是的,安徒生为了得到事业上的辉煌成就,失去了本可拥有的爱情,失去了家庭的温

    馨,失去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不可否认,他的人生有太多的缺憾,但他却获得了创作

    的快乐。

    得与失,是一种心态。得到了,不可小富即安,也不可贪得无厌;失去了,不必痛心

    惋惜,更不可一蹶不振。得到的不一定是好事,失去的也不一定是坏事,“塞翁失马”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得与失的转化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战国时有一位名叫塞翁的老人,他养了许多马。有一天,塞翁丢了一匹老马,邻居们

    纷纷对此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丢了马,看起来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不会

    是件好事情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这次,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他的儿子喜不自禁,天天骑着骏马去兜风,没想到

    有一天摔伤了一条腿,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

    是那句话:“谁知道它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兵了,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他们父子因此

    躲过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世代相传,渐渐地变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说明人世间

    的“得到”与“失去”都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得到了一些会失去更多,失去了一些也可能得到

    更多。

    在对待得与失的时候,人们有这样几种态度。一种是得到了高兴,失去了生气,这是

    最常见的一种态度。一种是失去了生气,得到了也不安心。这种人活得最累,因为他们没

    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嫌所得不多,更怕得到的会失去。如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有一位商业上的成功人士常常感叹:5 年前,我穷得要命。吃的是粗茶淡饭,但胃口

    却很好;穿的是很不结实的劣质衣服,但衣服里面的身子却很结实;喝的是淡而无味的白

    开水,但却喝得有滋有味;住的是简陋的房屋,但住得很安心;睡的是冷冰冰硬邦邦的木

    板床,但睡得香甜……那时虽然穷得要命,但我也快乐得要命。当时我就想,如果再有很

    多钱的话,那我就是十全十美的人了。于是我就拼命地挣钱,终于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

    结果呢?我现在是富了,吃的是最好的饭菜,但却没有一点食欲;穿的是光鲜的名牌衣服,但衣服里面的身子却很虚弱;喝的是高档饮料,但却寡然无味;住的是豪华别墅,心里却

    很不放心;睡的是软绵绵的席梦思床,但却夜不能寐。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快乐,真是得

    不偿失啊!

    还有一种态度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就是以不生气的态度对待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对于别人之得,不攀比、不眼红、不妒忌,借别人之得,找差距,明方向,添

    动力;对于别人之失,不旁观、不讥讽、不消极,借别人之失,取教训,振精神,创未来。

    这才是对待得失的正确态度。

    唐朝有一个督运官,功不显,名不著,他在一次监督运粮船队时,遭遇不测,翻了船,粮食损失颇多。巡抚在考核他时说:“监运粮食受损,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后一句话也没

    说,从容地笑着退了出来。巡抚颇欣赏他的气度和修养,把他叫回来重新评估道:“损失

    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仍然没有半句惭愧或辩解开脱之类的话。巡抚深

    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说:“宠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这就是在得

    失面前“宠辱不惊”的不生气姿态。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

    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

    一辈子。”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

    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

    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了,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已到了天国门前,这时,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

    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

    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就真正是最不幸的人。”

    的确,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不在于世俗的标准,而在于自身的评判。如果患

    得患失,即使得到再多,也会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快乐。

    独木桥边退一步

    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木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

    天,两只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而且互不示弱,抵死相拼,最终双双跌

    落桥下被河水吞没了。

    《菜根谭》中说:“途经路窄处,要留一步让别人先行,这才是涉世的安乐法。”上面

    这则寓言也正蕴含了“经路窄处,留一步让别人先行”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

    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好像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两

    败俱伤,倒不如互相宽容,对大家都好。

    凡事都应该学会让一步,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要将其逼至绝处,否则也许会威胁到自

    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之类的俗语,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那何不对人对事都退让一步呢?

    以养鱼作为比喻,做人退一步有三种境界:初级境界是玻璃缸里赏鱼,只让它在一定

    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水肥鱼跃;最高境界是让鱼归江海,任其自由

    自在地游弋。

    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退一步呢?那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不生气,要么自私狭隘,要么斤

    斤计较,要么得理不饶人。如果人人都能做事退一步,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

    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恶语中伤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以情绪代替理智,让愤

    怒主导行为,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现实中,因为一句话、一元钱

    的小矛盾而导致一场官司、一条人命的事不是经常发生吗?

    明代学者薛楦说:“让步是一种喜悦,被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惟宽可以容人,惟厚

    可以载物。”退一步其实就是凡事不生气,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它有助于人际关系

    的融洽,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更能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当对人对事可以退让

    时,我们就应该尽量多一些宽容,学会独木桥边退一步。

    遇事冲动是“发狂的野马”

    在非洲草原上,吸血蝙蝠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其迅速地刺

    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

    蝠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事实上,害死野马的不是吸血蝙蝠,而是他们自己。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吸血

    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会让野马死去,导致野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它暴怒

    的性格。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如果我们遇事也如同发狂的野马

    那样,不能控制心态,不能理智、冷静地面对一切,就很有可能自取灭亡。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同生共死,齐心协力,从寄人篱下到打下了一大片江山,事业

    蒸蒸日上。可是,这一份伟业从关羽败走麦城开始,就由盛转衰——先是关羽大意失了荆

    州,被吴国生擒斩首;然后,张飞被部下暗杀;最后,刘备 70 万大军被东吴的一把火几

    乎烧尽。这一连串的“倒霉事”,都是因为三兄弟的冲动。关羽的狂妄自大,为他的失败埋

    下了伏笔;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情绪失控,以鞭打部下来发泄,导致被害;最后稳重的

    刘备也失去了理智,不顾孔明等人的苦苦规劝,执意伐吴,结果导致惨败。

    冲动是会受到惩罚的,西方有句民谚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情绪一

    旦失控,心态一旦浮躁,那就好比推倒了命运的多米诺骨牌,会坏事连着坏事,霉运接着

    霉运。

    悲欢离合本是常理,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没有遇到过让人生气、令人气

    愤的事呢?然而,无论从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上讲,遇到不顺心的事动辄勃然大怒是有

    百弊无一利的。因为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不仅会毁灭他人,还会给自己带来

    灭顶之灾。

    林则徐自幼聪颖,但是他喜怒无常的性格让他的父亲林宾日忧心忡忡,为此,林宾日

    经常教育林则徐遇事不要冲动。有一天,林宾日给林则徐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某

    官以孝著称,对不孝之子绝不轻饶,必加重处罚。一日,两个贼人入户盗得一头耕牛,又

    把这家的儿子五花大绑押至县衙,向县官诉其打骂父母不孝之罪。该官一听儿子竟然打骂

    父母,犯下不孝之罪,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喝令衙役杖责其 50 大棍。直到这家老母跌跌撞

    撞赶来说明真相,糊涂的县官这才想起找两个贼人算账,可两个贼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给林则徐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林则徐做了高官,他的府衙里长

    年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制怒”两个大字,以此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在任两广总督时,一

    次林则徐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制怒”两字时,意识到自己的

    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亲自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以示悔过。

    “怒”是人的七情之一,但却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这些

    浅显的医学道理人人皆知。所以遇事要克制自己,尽量不要发怒,怒气一旦出现,又要善

    于制怒。除了林则徐“悬联”的方法外,古人还留下了很多制止冲动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参

    考。

    佩物。《韩非子》中记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了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

    “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西门豹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据说每当他要发脾气

    时,看到身上的佩物,气就能消一半。

    写字。韩愈在《送高闲人序》中介绍,唐代的张说,写字不是为了练习书法,而是以

    此排遣心中的怒气。

    下棋。明代郑瑄在《昨非庵日纂》中写道,李纳性情急躁,易发脾气,但每逢下棋,他的性情就趋于安详、宽缓。所以凡是遇到使他心情躁怒的事,家人便悄悄将棋盘摆在他

    面前。李纳见了棋盘,怒气马上就消失了。面壁。晋朝有个人叫王述,脾气很大。据说,他吃鸡蛋,筷子夹不住,竟抓起鸡蛋扔

    在地上,又拾起放在嘴里咬碎,再狠狠地吐出。如此乖戾的脾气,但必要时也能出奇的克

    制住而不怒。有一次,他因事和谢奕闹翻,谢奕气势汹汹骂上门来,说了许多非常难听的

    话。而王述却一声不吭,只是默默地面对墙壁而立。谢奕离去很久,王述才转过身来又继

    续做自己的事情。

    跑步。古时候,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 3 圈。后

    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他仍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 3 圈。有

    人不理解他这种习惯,爱地巴解释说:年轻时,一和人吵架、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

    和土地跑 3 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

    气呢?不如多做点事情改变家境;现在老了,我边跑就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上天对我不错了,又何必与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开个玩笑,消除尴尬和不愉快

    1727 年,英法两国发生战争,一时间英国人对法国人非常仇视。当时,伏尔泰恰巧

    正在英国旅行。英国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伏尔泰给抓了起来,将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到了

    他身上,冲着他大喊大叫:“给这可恶的法国佬一点教训……”“把他吊死得了……”“快点把他

    吊死……”

    这时,伏尔泰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说:“诸位,可否让我这个将死之人说几句心里

    话呢?”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伏尔泰给大家深深鞠了个躬,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各位英国朋友,你们之所以

    要惩罚我,是因为我是法国人。不过,以各位的聪明才智,难道没有发现,我生为法国人

    却不能生为高贵的英国人,这不就是一个天大的惩罚吗?”

    这句话说完,在场的英国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伏尔泰被当场释放,得以死里逃生。

    对于有苦有乐的人生来说,幽默犹如黑暗中的光亮、饭桌上的开胃菜、齿轮上的润滑

    油,不少事都会因为你的幽默和自嘲而出现转机,就像伏尔泰一样,一句玩笑竟保住了一

    条性命。

    幽默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它是人生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

    开胃菜。幽默可以让生活充满欢乐,可以让人不生气,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可以给人很多

    机遇。

    当年华盛顿会议时,丘吉尔早上正在淋浴,而恰巧罗斯福造访,碰到全身赤裸的丘吉

    尔,对于两位元首来说本应是很尴尬的事情。然而,丘吉尔急中生智地说:“总统先生,大英帝国对你可是毫无保留的啊!”一句话不仅使尴尬烟消云散,还顺便赢得了罗斯福的

    信任。

    其实罗斯福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1912 年,罗斯福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集会上

    发表了一篇演讲。当他在这篇演讲中说到女子也应踊跃参加选举时,听众中忽然有人大声

    喊道:“先生,这句话和你 5 年前的意见不是大相径庭了吗?”

    罗斯福没有回避或者掩饰,而是聪明地回答道:“可不是吗?5 年前,我确实有另一

    种主张,现在我已深悟我那时的主张是不对的。”

    他的这种坦白、忠实、诚恳、亲切的回答,给了那位问话者满意的答复。名人如此,凡人也如此。有一天,老公回家看到老婆在煮菜,因为前一天两个人吵了

    架,老婆拉长着脸。老公就问:“老婆,你在煮什么?”结果老婆很生气的回答:“煮毒

    药!”老公幽默地说:“够不够两人吃啊?”结果老婆“扑哧”一笑,两人冰释前嫌。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双方争论激烈、剑拔弩张、僵持不下,往往由于其他

    人的一两句幽默话语,即可使争执的双方和颜悦色,握手言欢,化干戈为玉帛。或者在一

    个死气沉沉、单调乏味的场合,也往住因为某个人的幽默谈笑,打破了沉闷,活跃了人们

    疲惫麻木的神经,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健康风趣的氛围。

    抗战胜利后,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临行前,好友设宴为他饯行,并特邀梅兰

    芳等人作陪。宴会开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张大千却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陪末座。”梅兰芳和众人都不解其意。张大千解释说:“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梅先生唱戏是动口,我作画是动手,我理应请梅先生首座。”满堂来宾为之

    一笑,并请他俩并排坐首座。张大千自嘲似的幽默,既表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又制造了宽

    松和谐的交谈氛围。

    1930 年 2 月 9 日,蔡元培 70 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

    在答谢时洒脱风趣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 70岁,就

    觉得过去69 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喽。”宾客一听,哄堂大

    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很快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20 世纪 50 年代初,有

    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

    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

    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询问缘由。对于这个问题,周

    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

    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幽默

    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

    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幽默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

    大利,约有 5700 万人口,其中约有 1900 万人在 75 岁以上,平均每 3 万人中就有 1 个

    百岁老寿星。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胸坦荡、乐观开朗、幽默善谈。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讽刺,而是用影射手法,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

    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否定或肯定。有洞察力而又思维敏捷的人,能够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打破尴尬,使人轻松。

    不生气的智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都要度过。与其将

    太多的无奈与苦恼压在身上,还不如用快乐来点缀生活、用微笑来装饰生活,这样的人生

    岂不更有趣?第四章 心放宽,没什么事情过不去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拥有一颗宽敞的心,所有的一切不快都会烟消

    云散。

    别绝望,坏事总有好的一面

    英国作家威廉在成名之前,窘迫得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甚至因为没有钱买食物,只

    好上山采摘野果充饥,他的妻子不堪忍受贫穷而离开了他。

    祸不单行,倒霉的威廉还收到一封出版社的来信,他还以为是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

    了呢。结果拆开一看,既不是出版通知,也不是退稿信,而是一封道歉信。信上说,出版

    社不小心把他的小说原稿弄丢了,特此致歉。威廉几乎要疯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留底稿,为了尽快出版,他一写完就把原稿寄出去了。那一刻,他瘫软在地,觉得整个世界都完了。

    命运对他太残酷了。

    后来朋友劝他放弃写作,并为他找了一份工作。威廉拒绝了,他说:“这么多坏事都

    落到我的头上,意味着老天还没有抛弃我,他是在跟我开玩笑呢。”威廉向朋友借了一笔

    钱,又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终于有一天,曾经向他道歉的那个出版社来信告诉他,他们找

    到了他的小说,并愿意以 5 万美金的价格买下它的版权,还承诺,以后威廉的任何一部

    作品他们都愿意出版,威廉因此红遍了英伦三岛。

    人的一生中,坏事往往都是接踵而至的,但只要你不生气、不绝望,就能够等到否极

    泰来的一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做到宠辱不惊。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德国的尤利乌斯先生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不过却很少有人来买他的画,这使他有点

    失望。有一天他的朋友劝他说:“玩玩足球彩票吧。只花两个马克就可以赢很多钱!”没想

    到尤利乌斯花了两个马克买来的一张彩票真的赢钱了,足足赚了 50万马克。

    有钱之后,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作了一番装修。他很有品位,买了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以及古老的威尼斯吊灯来装饰这栋别墅。装修完

    毕之后,他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着新居的美妙。忽然,他想到应该

    去看看朋友了,就把烟往地上一扔,马上出门了。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点燃了华丽的

    阿富汗地毯……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直到完全消失在灰烬中。

    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安慰尤利乌斯。“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啊!你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什么呀?我不还活着吗,损失的不过是两个

    马克而已。能够这么倒霉,也是很难得的事啊。”

    乐观,意味着坏事对你没有丝毫消极的影响,意味着好事正在向你靠近。既然我们都

    还好好地活着,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宽恕敌人是一种高姿态

    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吧。”孔子说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恕。宽恕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纵观古今,因宽恕对手而传为佳话的事

    例不胜枚举。

    西汉末年,刘秀在河北与自立为帝的王郎展开大战,王郎节节败退,逃进邯郸城里。

    经过 20 多天的围攻,刘秀大军攻破邯郸,杀死王郎,取得胜利。在清点缴来的书信文件

    时,发现了一大堆刘秀的部下私通王郎的信件。这些信件有好几千封,内容大都是吹捧王

    郎,攻击刘秀的,写信的都是刘秀一方的人,有官吏,也有平民。对此,有人很气愤,说

    这些人叛国投敌,应该统统抓起来处死。曾经给王郎写信的人,则提心吊胆,十分害怕。

    刘秀知道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命人当众把它们扔

    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情已经过去了,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了错事的人从此安下心来,努力工作。”刘秀的这番话,让那些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非常感激刘秀,甘愿为他效劳。刘秀私下对人说:

    “如果追查,将会使许多人恐慌,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而不计前嫌,则可化敌为友,壮

    大自己的力量。”刘秀的不计较使自己众望所归,终成帝业。

    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其貌不扬,一耳失聪,连英语也说不好,可就

    是这样一个人却能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成为加拿大政坛的“常青树”,他的成功

    之道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着“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度量。1993 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

    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辞其咎,被迫辞去党主席职位。赢得胜利的克雷

    蒂安总理给这位失去栖身之所的昔日对手,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他从事文件

    整理工作。一年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准备了两个供他选择的职位——驻俄国大

    使或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选择了后者——一份年薪 12万加元、部长级待遇的工作。

    克雷蒂安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容人之量把夙敌化为朋友,他对政敌的宽恕,为自己创

    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宽容对手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就是告诉我们,对己可以严厉一些,但对人一定要宽恕一些,因为宽恕他人其实就是抬高自己。

    给自己的心留一把锁

    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锁匠,没有他打不开的锁,他想将最后保留的绝活传给两个徒弟

    中的一个,所以决定先考验一下两个徒弟。他搬来两个保险柜,一人一个,两个徒弟都很

    快打开了。老锁匠问两个徒弟看到了什么。大徒弟两眼放光,兴奋地喊道:“里面有好多

    钞票!”而小徒弟却说:“我只按照您的要求开了锁,并没注意看里面有什么。”老锁匠当

    即决定把绝活传授给小徒弟,因为他厚道,他心中有一把锁,能够锁住恶念和贪欲。

    厚道,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把无形的锁。简单点说,厚道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复杂点说,厚道的内涵远比老实要宽泛得多,它包括诚实、守信、有道德、有

    爱心、修养好、替人着想、待人友善等。做人要厚道,是为人处世的“通行证”,是放诸四

    海而皆准的真理。

    社会生活中缺乏厚道,就会缺乏信任、缺乏融洽,人与人之间谈不上坦诚与友爱,就

    不能和睦相处。生活中,为什么有尔虞我诈的伎俩、有明枪暗箭的争斗、有卖友求荣的小

    人,有农夫与蛇的悲剧,就是因为有的人做人不厚道。《易经》中坤卦的主旨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

    人应该如以宽厚的身体托载万物的大地一样,具有博大与宽厚的胸怀,只求奉献,不为索

    取,从不与人争功、争名、争利。只有具有这样厚道的品德,才能广纳万物。如此立身处

    世、以德服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重庆力帆集团的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尹明善的经营诀窍就是“做人厚道”。他说:

    “其实一个老板,不必有太大的能耐,最要紧的是厚道。厚道的老板会把员工看作自己的

    兄弟姊妹一样来爱护,替员工着想。这会使老板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员工的工作热

    情,同时还能够使员工也逐渐具有厚道的人品,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员工病无所

    治,老无所养,厚道的老板心何以安?”

    也许我们不是尹明善那样的大老板,但在与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都应该

    从“厚道”出发,给自己的心里加一把锁,做到宽以待人,尽可能地多为他人着想,即使别

    人犯了错误,也不要恶言讥讽,更不可落井下石。

    “地基愈厚,愈能载高;础石愈厚,愈能负重;湖床愈厚,愈能纳深;人性愈厚,愈

    能受众。”对于厚道的人,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陶行知先生赞美说“唯有傻瓜,能救中国”。的确,做人不需要太聪明,需要的是厚道。

    汉朝时,在淯阳有一家李姓的大户人家,家中有个仆人,名叫李善。他忠实老成、勤

    勉厚道,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地侍奉主人。后来,李府全家上下都不幸染上了瘟疫,短短

    的期间,一家老小都接二连三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万贯家财和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李

    续。

    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一时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们争夺的目标,他们忘恩负义,心里都盘算着如何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独苗,然后霸占财产。为了保住主人的血脉,万不

    得已之下,李善只好带着幼小的李续逃离了李家。

    他们逃到了深山中,开始了无比艰难的生活。意志坚强的李善有着坚定的意志,他不

    怕吃苦,不但耕种采集、煮饭洗衣,还像慈母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小主人。虽然李续年

    幼无知,但不管大事小事,李善都会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血脉,看作主

    人的化身一样去尊敬他。此外,他还悉心地教导李续,希望他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将来

    重振李家门风。

    光阴似箭,转眼间,李续已经 10 岁了。李善决心为李家光复家业,于是来到官府击

    鼓申冤,希望能讨回公道。县令钟离意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

    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李续的佣人也受到了惩治,李善终于带着小主人回

    到了久别的故乡。

    县令在感佩之余,还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给了皇上,他相信李善忠义的节操,不仅能够移风易俗,而且能够教化后人。光武皇帝得知其事迹后,也非常感动,请李善担

    任了太子的老师。

    因为教导太子有方,李善被任命为河间太守。在上任途中,途经淯阳时,李善想起多

    年来,主人李元夫妇一直都把自己当成是李家的一员,平日的关怀和照顾常常令李善感动

    不已。看到如今物是人非,李善百感交集。

    在离李元的坟墓一里地之外,李善就命人停下了轿子。他脱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一步步地走到主人的墓前。抚摸着残破不堪的墓碑,他禁不住心中的悲恸,跪地放声大哭,哭声哀凄,闻者莫不为之动容。看见墓园里荒芜的小径,杂草丛生,李善就拿起一把旧锄

    头,认真地清理。打扫干净之后,又筑起了炉灶,准备了丰富的祭品来供奉主人。他跪在主人的墓前,非常伤感地说:“老爷、夫人,我是李善,我今天回来探望、祭拜你们,愿

    你们在天之灵能够得到慰藉。”一连几天,李善都不忍离开墓园,人们会不时见到李善抚

    着墓碑落泪。今天他已经不再是卑微的佣人,而是令人敬畏的朝廷命官,但是他依然不忘

    本,依然感念李元夫妇当年关心照顾他的恩德情义,就好像自己仍是昔日的李善一样,随

    侍在主人的身旁。

    李善的美德之所以能流芳千古在于:卑微之时,忍辱负重,尽忠职守;显达之后,仍

    然不忘主人的恩情。千百年来,他的忠义精神始终鼓励着我们见贤思齐,不论身处任何环

    境、任何地位,都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结合了恩义、情义

    与道义,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做人要厚道”的不朽典范。

    做人能否厚道,就在于是否有一颗平常心。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对人对事

    都不计较、不生气,不会为得到而不择手段,也不会为名利而厚颜无耻。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对联之一,也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之一。厚道不是懦弱,不是迂腐,厚道的人更容易得到信任,厚道的人办事更容易得到支

    持,前途也会更加广阔。

    在与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都应该从“厚道”出发,给自己的心里加一把锁,做到宽以待人,尽可能地多为他人着想。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有人向一位算命很准的老道询问来年的运事如何。老道说:“你明年会交大好运。”那

    人特别高兴地回去了,回家就开始等着自己大好运的到来。等啊,等啊,从 1 月等到 12

    月,也没有等来好运。等到除夕那天他高兴极了,心想今天可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肯定

    能交好运,可是这一天仍然什么好事也没有发生。

    这个人沉不住气了,初一的一大早就去找那位道士理论。道士一看见他就笑着问:

    “你怎么答谢我?”那人生气地说:“你不是说我去年能交大好运吗?怎么什么好运也没有

    啊?害的我苦等了 1 年!”老道慢条斯理地说:“你这不是已经交了大好运了吗?”“大好运

    在哪儿?我不还是这么穷,这一年我连 1 文钱都没拣到。”老道淡淡一笑说:“你想想这 1

    年里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还有多少人遭受着生

    离死别的痛苦?而你不还是好好的活着,子女孝顺、夫妻恩爱吗?难道这不是最大的好运

    吗?”

    老道的一番话虽然有自圆其说的嫌疑,但是“活着就是幸运”的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

    人的生命就好像“1”,其他的诸如职位、财富这些东西就是“1”后面的“0”,只有活着这个“1”

    存在了,后面那一连串的“0”才有意义。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男人一定要吃好喝

    好、玩好睡好,一旦累死了,别的男人就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婆,还打咱的娃。

    其实,不管男人女人,能够平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珍惜和感到幸福。

    中国人常用“五福临门”来祝贺他人,这五福的内容是:第一福“长寿”,命不夭折且福

    寿绵长;第二福“富贵”,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第三福“康宁”,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第

    四福“好德”,生性仁善且宽厚宁静;第五福“善终”,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

    痛,心里没有牵挂和烦恼,安详地离开人间。

    为什么“长寿”被视为五福之首,是人生最大的福气呢?因为只有活着,你才能欣赏这

    世界万象,观赏这世间百态,死了就再也办不到了。武侠小说中,报复仇家的一种手段就是比仇家活得长,当仇家已经死了,而自己还逍遥地活在这世界上,的确是件大快人心的

    事。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长寿,道理人人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古

    今中外的芸芸众生,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却不知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生命。

    有个年轻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太悲惨、太沉重了,他忍受不住了,就跑到一座山顶上,准备跳下去。一位守山老人听了年轻人的哭诉,对他说:“你说你的人生太悲惨,不妨仔

    细说来,看看咱俩到底谁更悲惨。”

    年轻人说:“我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从不管我,我没有考上大学,到现在还没找到工

    作。因为没有钱,女朋友也和我分手了,现在我无依无靠,租的房子也到期了……我这样

    还不够悲惨吗?”

    “年轻人,你的人生多么幸福啊!”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接着说:“你从小没

    有母亲,我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你没有考上大学,我幼儿园都没去过;你和女朋

    友分手了,可我始终独身一人;你还有钱租房子,我只能住在山洞里……你说,我们两个

    到底谁更悲惨?”年轻人很惊讶地说:“想不到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如果我换作是你还不

    如死了算了。”

    老人又笑了:“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想,人类早就死光了。”年轻人不解地问:“你的

    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那么开心呢?”“因为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因为我还活着。”年

    轻人听了老人最后一句话,恍然大悟,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一定要珍惜,千万别做寻短见的蠢事。既然连死都不怕,还

    怕活着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许你正经历着不幸,正处于无比的痛苦之

    中,但你在不幸之中还是万幸的,因为你还活着。没错,活着就是希望;活着,一切皆有

    可能。

    不走极端,给别人留有余地

    韩非子的《林下篇》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意思是,雕刻的诀窍

    在于,鼻子要先雕大一点而眼睛要先雕小一点。鼻子刻得大还可以修得小一点,但刻小了

    就不能再变大了;眼睛刻得小还可以再加大,但刻得太大就没法再缩小了。

    这段话表面上说的是“刻削之道”,却能引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人处世不能太

    绝对、太极端,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会招致失败。

    传说太阳神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恣意驰骋,横冲直撞。当来到一处悬

    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的优势,一

    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空间。正当法厄同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

    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最终万般无奈

    地葬身火海。

    有的人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四处碰壁,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在待人处世

    中不善于给他人留有余地。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给自己留后路,不可把话说死,把事情做绝,更不能把人逼急。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如此立身处世,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宋代的吕蒙正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

    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知政事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他的同

    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说:“一旦知道了他的

    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

    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道歉,两人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

    便。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再相遇呢?与人

    相处留有余地,既不让别人难堪,也会让自己活得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人的相处,是因为距离而产生美。我们不仅对那些得罪过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在与朋友相处时,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与人交往需要彼此的

    包容与分享——包括喜怒哀乐,包括忍受对方的全部缺点,但做到这点很难,所以亲密得

    不分你我反而会滋生矛盾。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称兄道弟、歃血为盟的朋友最后往往

    成为仇人。

    喜欢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留白”的重要性,“留白”就是特意在画面上空出那了无一墨的

    空白部分,这不仅仅是构图布局的需要,更可反衬主题,进而给观赏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所以有句行话说“留白天地阔”。我们要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同样也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

    是“万事留有余地”。

    满嘴饭不能吃,满口话不可说,载物船不可吃货太多,帆只可张满八九分……这些可

    是无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我们做人做事千万莫把话说死,别将事做绝,否则就会把自己

    的后路堵死,陷入无路可走的尴尬或者死路一条的绝境当中。

    《宋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家中十分有钱,但

    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地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文

    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因竭力压低房价而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

    子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

    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栋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

    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客家有句谚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量力而

    行、适可而止。心态平和了,自然就乐意给别人一个机会,一点空间,一些希望。与人方

    便,自己也方便,这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创造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李嘉诚的生意经是这样的:“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

    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 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 11%也可以,但是如果

    只拿 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

    一位老木匠教徒弟的时候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匠是和木材

    打交道的,木材的构造有纹理,因此木匠都很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

    易散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那些装修过的房子就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

    那些高明的师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缝隙,给那些组合的材料留足空间,这样就可以避免上

    述问题。

    余地是缓冲器,是润滑油。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

    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做事能做到“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就能使自己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就能在纷繁复杂又充满风险的人际关系中始终立

    于不败之地。

    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一位 21 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 5 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 年后,他成了百万

    富翁。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

    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几年后,道密尔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玩具公司。当时他发现成本太高是这家玩具工

    厂失败的主要原因,他决定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道密尔规定:凡是制作工人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要用时,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这样一来,操作机器的

    工人,不必再为等材料、找工具耽搁时间,无形中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就能让产品增产

    并节约成本,因此玩具公司在道密尔的手下起死回生了。

    道密尔的成功之道是顺其自然。同样,我们过日子,也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追求

    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有机会就争取,没把握住就放弃,该干嘛就干嘛,如此随心

    所欲、顺其自然,日子就是快乐的,人生就是舒服的。

    一个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

    么?”病人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可是听说东坡肘子、红烧肉动物脂肪多,所

    以不能吃,甚至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吃。”

    大夫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你想吃什么吃什么,爱吃什么吃什么,因为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既

    然你喜欢吃这些,就说明你身体需要它。何况,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和调节能力。

    只要适可而止,吃这些东西是不会有什么危害的。”

    想要做人不生气,就应当顺其自然,对人、做事不要太强求、太执着,一切越简单越

    好。如果丢掉平常心,挖空心思去追逐、千方百计去攀求,就会产生反常心、异常心,做

    起事情来就会感觉很别扭,即使成功也毫无快乐的感觉。当然,顺其自然不是守株待兔那

    样的消极等待,而是顺应客观实际去做,没条件、没能力做、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就不

    要去做。反之,就要认真做好。

    唐朝有个姓郭的人,因为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很像骆驼的样子,同乡的人就叫他

    “骆驼”,他听了并不生气,反而舍去了自己的原名,自称“橐驼”。驼子以种树为业,种的

    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也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

    虽然观察效仿,可总是不及他。

    有人问驼子诀窍,他说:“我不过是依照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而使它按自己的习性成

    长罢了。”别人不懂,他就解释说:“一般来说,种植的方法是: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应

    保留一些原土,种好后周围的土要砸结实。做到这些,就不要再去动它,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它,不必再去照管它了。移栽时像抚育亲生子女一样,种好后就像扔掉一样,顺应它

    们的习性,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能得到保全。因此说,我只是不妨碍树木的成长而已,并没有什么能使它们高大繁茂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不损伤它们的果实罢了,并没有

    让它们早结果实的秘诀。”

    别人又说:“我们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做的呀?而且更精心呢。”驼子笑笑说:“你们种

    树时树根还蜷曲着而土却要换成新的,培土时不是多就是少。即使有人能够不那样做,却又过于爱惜,过于担心,早晨看看,傍晚摸摸,刚刚离开又马上回来照顾,更严重的是还

    用指甲抓破树皮来检查它们的死活,摇动根株来观察栽种得是否结实。这样就日益背离树

    木的生长习性了,虽然表面上看是爱护它们,实际却是在损害它们;表面上说是担心它们,实际上却是仇视它们,因而也就不能与我比。”

    这个故事就是唐代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其寓意就是告诉我们对人对事不强

    求、不生气,不要完美主义,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顺其自然就是想睡就睡,想坐就坐,热时取凉,寒时向火,没有过分矫饰,以清爽、宁静、洁净的心态来对待生活。特别是遇到“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事情时,更要顺其自然,不要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了,对师傅说:“师

    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说:“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

    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

    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

    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

    都被雨水冲走了。”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会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到种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

    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故地说:

    “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物的发展运动也是自然而然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没有

    必要去怨天尤人,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物极必反,有点烦恼不是坏事

    曾国藩在京城当官的时候,有一年时来运转,自己升职不说,老婆还生了儿子,就连

    老家的祖父也病体康复。这时候,曾国藩急忙给老家去信,叫家人千万别去催人还债,故

    意给自己留一点烦心事。因为他深谙“物极必反”道理,事事如意之后,不如意的事情就马

    上会来了。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老总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讨论一项重要决策时,发现居然没有反

    对意见。这种情况正是很多人所期望的结果,但斯隆却宣布休会,说要听到了不同意见再

    作决定。不追求十全十美,不幻想完美无缺,这正是斯隆这样睿智的人为人处世的自信和

    成熟。

    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绫罗绸缎,住要花园洋房,坐要名贵轿车,妻要国色天香,儿要

    聪明伶俐,财要富可敌国……这种每天想好事的心态,必定是心为形役,苦不堪言。

    上帝给了某个人一次机会,让他沿着一垄麦子走下去,不许回头,只能挑选一个最大

    的麦穗,如果能挑到最大的,上帝就帮助这个人实现一个最大的愿望。这个人兴冲冲地出

    发了。他一边走着,见到一个大麦穗,总是想,离地头还有那么远,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他每次看到一个大麦穗,总是这样想。最后到了地头,他还两手空空,只好匆匆忙忙地随

    便挑了一个,而这个麦穗比开始错过的那些都要小。

    这个挑麦穗的人,总想找到更好的东西,而最后一无所获。所有的麦穗,在他的眼里

    都不够大。上帝是用心良苦的,他旨在告诉大家,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

    都好。只想好事的人,注定心情压抑,后悔连连。

    《菜根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这是讲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少一

    些无谓的事情,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一些无益的私心。生活本来就是有好事也有坏事,无

    论任何事都要平常对待,与其绞尽脑汁谋升迁、挖空心思求财势、终日劳心又伤身,不如

    上班好好干,下班享天伦,平日里简单的事,不正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吗?正如歌词所说:

    “有爱就有恨,或多或少;有幸福就有烦恼,除非你都不要。如果爱是痛苦的泥沼,那就

    一起逃。”

    拿在大城市打拼、已近“而立之年”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很大:没有对象

    的“剩男”,日子过得很“惨”、很孤独,天天吃不到香喷喷的饭菜,听不到枕边的贴心话;

    有对象甚至已婚的“宅男”,面临的问题更多,比如婆媳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老婆逼着要孩

    子,是否该买房,亲戚朋友总以为你事业有成,主动求你在工作和金钱上帮忙……这一切

    搞得你筋疲力尽,烦恼不已。

    当问题接踵而至时,不要气急败坏,更不能乱发脾气。能成大事的人,从来都是“泰

    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遇事急躁、抓狂和激动,只能变得行为冲动,容易犯下让自己追悔

    莫及的错误,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我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成大事者要有“没心没肺”的心理

    素质,天大的事压下来,要能冷静对待。即使某一天发现自己真成了“杨白劳”,遭遇巨大

    的债务和天大的噩运,也不要想不开。其实,看似精明的“黄世仁”也在担心自己的钱能否

    要回来,尤其当你没有“喜儿”可以抵债的时候。

    没有人希望自己失败或者遭遇困境,但是人活一世,有些坏事是躲不过去的,难免要

    吃一两次亏,上两三回当,才能变得成熟。麻烦天天有,面对坏事,绝不能怨天尤人、懊

    悔自责,要调整情绪挺过去。忧愁对事情毫无助益,分析当下的情况并寻求解决办法,才

    是最要紧的事。

    坏事虽然意味着失去与痛苦,却也意味着好事很快便会出现。人总是在不断的烦恼中

    成熟和成长起来的。有点烦恼不是坏事,你只需要用冷静的心态去处理它们,然后耐心地

    等待好事的出现。

    不生气的智慧

    宽心就是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面对自身众多的心病,如果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多变的人生,学会自助、自救、自信、自强,那么,一切烦恼、困惑、忧虑,都会随风而逝。第五章 争口气,做人追求高境界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只要你心中仍有“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念头,你

    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幸福,是需要有动力支撑的。

    自己要强,老天也会帮你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个故事: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在枯井里惊恐地叫喊和求

    救,主人在井边很着急却一时想不出好的办法。无奈之下,主人觉得不值得花更大精力去

    营救驴子,便找来周围邻居帮助他填满枯井,将驴子“人道”地处理掉。当看到人们纷纷往

    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它停止了无用的叫喊,继而冷静下来,默不

    作声地抖落掉身上的尘土,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慢慢升到了井

    口,最后它纵身一跃跳出来,成功自救。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上演“枯井求生”的动作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通常会不请

    自来,如同尘土一般落到我们头上。若想从苦难的枯井里脱身出来,办法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

    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都是促使你一步步获得解

    救的宝贵财富。不要躲起来,要敢于去应对这些不利的状况。一位只有一条腿的退伍军人

    说:“我绝不会向上帝祈求自己有一条新腿,只是希望他告诉我现在该如何生活。”犹太人

    也常常说:“倒霉时,不要逃避,压力是会帮助你走出困境的。”不管得与失,当困难来临

    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继续沮丧和掉眼泪。

    一个人站在屋檐下避雨,忽见观音撑伞经过。这个人惊讶地对观音说:“菩萨,您度

    我一下吧,带我一段路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

    度。”这个人立刻跳出屋檐,站在雨中说:“菩萨,现在我也在雨中,您该度我了吧?”观

    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不是我度自

    己而是伞度我。你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观音便笑着走了。

    成功者总是善于自救的,他们就像褪去光环的菩萨一样,尽管打伞走路,依旧不改强

    者的本色。凡事求人不如求己,神仙的烦心事,一样得靠自己摆平。

    我们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之于己,但求之于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

    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就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

    流泪的人,怎么获得别人的尊重?

    勇敢面对危机,你会获得尊重。就拿还债来说,首先,不要心存侥幸,清偿债务远比

    躲债和赖账更容易,也更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老话讲得好“无债一身轻”。其次,你要

    尽快列出所有债务清单,与每一位债主沟通协商,坦诚地将现状告诉他们,取得他们的信

    任后,说明你的偿债计划,最终达成不同的债务协议。再次,你要找到稳定的工作,积极

    寻求好的项目,将每个月所有收入的 710 留作家用,保证家人的基本生活,这也是你应

    当承担的责任。之后,老实地将所有收入的 210 分成若干等份偿还给债主,坚定不移地

    履行还债的承诺。这样做,债主们绝对会理解和赞许你的诚信行为。最后,将所有收入的

    110 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急需或者用于日后的安全投资。既然要还债,无论如何都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即便在还清债务之后,也要保证所有开销不能超过总收入的

    710。

    想办法尽快还清债务,心态上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转嫁自己的烦恼和忧虑,牢记四

    句忠告:

    第一,一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第二,天大的困难总有过去的一天;

    第三,消极的情绪对改变现状毫无用处;

    第四,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把灾难和痛苦留给你的亲人。

    我们要去跟麻烦战斗,勇敢面对债务之类的难题,以积极的心态想办法减少损失,收

    获克服困难后的宝贵经验。天大的危机自有解决办法,当因为一点点麻烦事想不开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挺过去。

    香港著名歌手钟镇涛,1996 年和当时的妻子章小蕙,趁着香港楼市最火的时候,以

    钟镇涛本人的名义担保,短期借贷近 2 亿港币买下香港的 5 处豪宅。随后 1997 年爆发亚

    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大跌,钟镇涛债台高筑,每个楼盘的负债利息高达 6 万港币。倒

    霉的钟镇涛不仅很快与“败家”妻子离婚,在 2002 年 7 月还被香港法院宣判破产。由于欠

    债过亿,钟镇涛的许多好友都无力帮忙。

    面对突如其来的足以“跳楼”的债务打击,钟镇涛没有绝望和垮掉,虽然知道未来还债

    的日子会很难,他还是决心从头开始,一步步还债。2006 年 10 月,钟镇涛终于基本上

    还清债务,法院宣布撤销对他的破产令。回首这 9 年,钟镇涛感慨地说:“当时真的不知

    所措,但我始终相信即使是穷途末路,也真的可以再走出来,虽然好艰难、好难走,但今

    天我可以欣慰地说,我终于挺过来了!”钟镇涛最近的收入依然不低于 8 位数,而且没有

    受到此前投资失利的影响,仍然敢投资房地产,他说:“现在才赚到第一勺金,第一桶金

    尚需时日,演唱会的酬劳我会用来投资。现在我有很多投资分析员,有了这些专业人才,我就再也不用操心了。”

    钟镇涛之所以能挺过危机,而没有选择不负责任的“自由落体”,完全在于他的勇气和

    韧性。欠债不可怕,逃避才致命。不管情况如何不利,都要对自己说“坚持下去,我就能

    东山再起”。

    没有永远不败的人,只有永不言败的品质。你究竟是生活中的弱者还是强者,让困难

    和麻烦检验自己吧。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美国家居仓储公司首席执行官伯尼·马库斯年轻时,每次到教堂祈祷,都会对上帝许

    愿。

    一天,在教堂门口,一个老婆婆问他:“这么多年,你向上帝许了很多愿,实现了几

    个?”

    他说:“第一年,我许愿,希望母亲的病好起来,6 个月后,母亲还是去世了;第二

    年,我许愿,希望我能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顺利过关,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打碎我的梦想;

    第三年,我许愿,希望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后来,我娶了一个眼睛较小的妻子;第四年,我许愿能有一个儿子降生,妻子生的却是一个女儿……”

    老婆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每年还来许愿?”马库斯说:“我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是,比医生估计的多活了 3 个月,终日有人相伴

    病榻边,临终时,她很满足;我虽然错过考试,后来,在一个工程师手下打工,学到不少

    实际知识;妻子虽然不漂亮,但很聪明,出谋划策,是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252KB,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