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
编号:11366460
乳腺癌术后中医分期辨证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21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发病也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为防止转移或复发常予以辅助性放疗、化疗及生物等综合治疗,由于手术损伤和药物的毒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行为状态较差。中医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有其独特的优势,我科近两年分期辨证治疗乳腺癌数十人,效果很好,总结归纳如下。

    1 术后的病因病机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防止转移或复发常予以辅助性放疗化疗和放疗及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加内分泌治疗, 晚期则姑息放、化疗。由于这些治疗措施对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选择性较差,因此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造成机体的气血耗伤,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乳腺癌术后邪毒未尽,必损伤脉络,耗伤气血,使正气亏虚;射线是火毒之邪,可耗气伤阴,气阴两伤;化疗等药物毒性能损害脏腑,主要导致肝脾不调,脾肾不足;术后转移复发为痰瘀毒交阻,正气亏虚。

     2 术后的辨证治疗

    2.1 术后初期 乳腺癌患者刚手术后,由于乳房及淋巴结的清除,患者必然伤及气血及脉络,虽然肿瘤已去除或控制, 患者多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脸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白,脉无力。临床上辨证属气血亏虚,正气不足;治疗原则补气养血,方药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加用半枝莲、蛇舌草、蜀羊全等治疗。

    2.2 术后化疗期 化疗药紫杉类、长春碱类、铂类、鬼臼类等引起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恶心,纳少,呕吐等消化系统反应;肢端麻木,感觉迟钝等神经损伤。临床上辨证属一般分三类。

    2.2.1 脾失健运、升降失职 经过化疗后,多数病人表现为: 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细无力。中医认为是脾气虚弱,水谷不化,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可以酌加化湿醒脾止呕之品,常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清半夏、姜竹茹、焦三仙、薏米等治疗。

    2.2.2 毒邪内伤、脾肾气虚 化疗药物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气短乏力,精神不振,倦怠头晕等白细胞降低引起的症状应认为属脾肾气虚,治疗以补肾健脾为主,同时应关注“气血同源”。常用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用黄芪、当归、地黄、补骨脂、仙灵脾等治疗。

    2.2.3 阳虚阴盛、经脉失养 中医对化疗引起的肢端麻木,感觉减退, 脱发等多认为是气血亏虚、阳虚阴盛导致经脉不充,寒湿瘀阻,故以补养气血,温阳通络为治则,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独活、川断、杜仲、补骨脂治疗。

    2.3 术后放疗期 此期可根据患者临床出现放疗反应辨证施治,一般分以下二型。

    2.3.1 肺胃阴虚 症见疲乏头晕,恶心纳差,咽干口燥,干咳痰少,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辨证属肺胃阴伤,可予沙参麦冬汤加麦芽、大枣、杏仁、瓜蒌等养阴生津,宣肺和胃。

    2.3.2 肝郁脾虚 症见神疲头晕,恶心纳差,情绪忧郁,心情烦躁,便溏舌淡,脉弦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可予逍遥散加合欢皮、百合、酸枣仁、远志等以疏肝健脾,安神定志。

    2.4 复发转移期 乳腺癌术后化放疗后复发转移肝失疏泄,痰瘀毒凝结是主要病机,正气不足是其根本;肝、肺、骨转移则出现的肝区疼痛,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膜渗液或胸痛,骨节酸痛等症状,结合舌脉临床主要分肝郁气滞型、气血虚弱型、痰热凝结型,分别给予疏肝理气、补益气血、化痰软坚等治疗,采用逍遥散、六君子汤、八珍汤、左归散、蒌贝散、涤痰汤等为代表方,起到扶正培本,祛邪解毒等作用,可以加减土茯苓、 山慈姑、生牡蛎、皂角刺、穿山甲、八月札、王不留行、莪术、露蜂房、路路通等,痛入骨髓者加蜈蚣、壁虎。

    3 术后情志治疗

    情志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转移复发最重要的因素。术后患者[1]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均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等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历来重视自然、社会、生理和心理诸因素对人类疾病的综合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生活质量各功能尤其是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良好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助于形成较好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功能也有助于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多焦虑恐惧,压抑悲观,所以患者患病后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防治术后复发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运用情志治疗,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精神痛苦,祛除心理障碍,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好转。

    4 讨论

    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非常重要,中药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放、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有明显的优势。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2]必须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强调分期用药,辨证施治,情志治疗要贯穿始终。多年来临床证明,术后患者肿瘤已除,决不可以滥用穿山甲、王不留、山慈姑、三棱、莪术、牡蛎、皂刺等破血化痰之品,以免残存毒邪扩散,应以扶正为主;术后复发转移可以酌情加减应用祛邪抗癌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扶正固本中药能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祛邪中药能抑制或杀灭癌细胞。临床实践表明,手术、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在消灭癌性病灶和癌细胞方面是常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同时会给机体带来损伤,临床上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或并发症,而中医中药在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放、化疗完成率,增强机体自身抗癌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已经成为我国乳腺癌术后治疗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宏, 任敏, 吴爱勤.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社会因素的对比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12(5):520-521.

    2 赵韬,刘健.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现状与展望.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67.

    作者单位:450003 河南郑州,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肿瘤科(在职博士)

    (编辑:守 中), 百拇医药(王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