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11896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10期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摘要】,【关键词】,1细胞毒类抗肿瘤药,2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3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4肿瘤耐药逆转剂
     【摘要】 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肿瘤耐药逆转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内分泌治疗药、天然抗肿瘤药物等。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50亿人口中,每年新发病例约900万例,因肿瘤而死亡者达700万人,且数字每年还有增加的趋势。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大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重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肿瘤本质的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特别是我国医药专家根据各民族运用天然抗癌药物的经验,从民族医药中研究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天然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目前,在相当一段时期,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仍将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主体,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其中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1.1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真核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Ⅰ是生物体内及其重要的细胞核内酶,参与DNA复制、转录和修复等所有关键的核内过程。DNA拓扑异构酶Ⅰ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新靶点。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已成为高选择性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主攻方向。主要为喜树碱类化合物,它的半合成衍生物伊立替康和拓扑替康抗肿瘤作用强,抗瘤谱广,且毒性小,临床上主要对卵巢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性肺癌、宫颈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疗效较好[1,2]。当前开发的主要为高喜树碱类化合物(homocam ptothecin,HCPT),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广谱、可口服的特点,极具开发价值。第一个产品为法国beaufour Ipsen公司开发的氟替康(diflom otecan),临床前研究已对其作用机制、安全性和疗效改善状况作出证明,现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进入Ⅱ期临床,主要用于实体瘤,包括结肠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治疗,显示很好的前景[3]。第二个化合物BN80927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拓扑异构酶Ⅰ和Ⅱ的双重抑制作用,抗瘤谱更广,它将被开发用于广谱适应证,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胸苷酸合成酶(TS)把单磷酸脱氧尿嘧啶(DUMP)转换成单磷酸胸腺嘧啶(TMP)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4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