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027721
肝气虚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9期
肝气虚,1肝气虚的概论,2肝气虚的病损趋势,3肝气虚的治法,4结语
     肝气虚一直是中医理论界探讨的疑点,长期以来,中医理论界围绕有无“肝气虚”的问题争论不休。本文旨在探讨肝气是否存在。

    1 肝气虚的概论

    长期以来,为什么无“肝气虚”之说?一方面受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影响:他认为人体总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后世亦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血肝阴常不足”之说。二是《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中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由于阴阳有盈亏之差,所以经络脏腑的气血有多少之别。肝气有协调其他脏器功能活动的作用,肝血有濡养其他脏器物质基础的功能,肝气的作用是靠肝藏血的功能来发挥的,因而前人的论述肝则多“血虚”而少“气虚”。如“木之性主于疏泄,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在病理上,把肝气虚的症状强加给了其他脏器,而把其他脏器的“阳亢”之证强加给了肝脏。如“然非脾气之外,则肝气不升”,“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故独有“肝阳上亢”而独无“肝气虚”之说。

    肝气真无虚吗?就肝气、肝血来讲,肝气是肝脏功能的活动,肝血是肝脏的物质基础。血属阴,气属阳,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按照阴阳学说观点,肝气、肝血同时存在于肝脏这一统一体中,相互依存。按照整体观念,在生理上,肝气、肝血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肝气、肝血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所以,肝的虚证,并非仅有肝阴虚和肝血虚,还有肝阳虚和肝气虚。

    肝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肝气虚又称肝气不足,为本脏的精气虚损,包括肝血虚。狭义的肝气虚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减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