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925114
农民感激新农合医疗试点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93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是国家为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试点进展如何?新农合究竟给农民带来了什么?

    记者近期赴豫、皖、浙、川等地,走村庄串农户进医院,进行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基层干部群众,还是乡村卫生工作者,无不称赞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他们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农民:“没有合作医疗,有病不敢住院”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农活白干;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天灾人祸,疾病是“人祸”之首。因病而贫,贫困交加,成为农民绕不开的怪圈。

    四川省仁寿县视高镇清林村79岁的老太太程锡茹患心脏病已经多年。她的儿媳吴菊花告诉记者:“老毛病了,每年都不止一次地犯。家里靠两亩水稻几头猪,一年的收入连治病都不够。”
, 百拇医药
    吴菊花逐一给记者算了一年的账:先是老人生病,进医院花了600多元,后来又查出胃炎、胆囊炎、胰腺炎,住院治疗花了2000多元;今年初,老人身体不舒服,吃中药撑了一个多月,花了100多元,算少的。“像我们家这种情况,哪敢奢望把病彻底医好,人稍微好受点就不花钱了。”避开老人,吴菊花悄悄告诉记者,因为治病和供孩子上学,家里现在欠信用社和学校老师、亲戚共1.7万元。

    据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我国农村病人中有33%的人应就诊而未就诊;农村住院病人中有45%的人疾病未愈即要求出院;农村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的居民中分别有72.6%和89.2%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

    “乡镇卫生院的日子好过多了”

    “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设备落后、卫生人员素质低”,是长期压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头上的“三座大山”。

, 百拇医药     安徽省六安市卫生局长潘健介绍,在六安市的一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部分房屋还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陈旧简陋,潮湿漏雨。医疗设备老化落后,一些村卫生室的诊疗手段仍停留在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水平上。乡卫生院设备就是X光机、B超机、显微镜等,有些设备因缺少必要的技术人员而利用率不高,有的无法正常使用或已停用,造成资源浪费。农村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偏低,金寨全县乡村卫生院(室)中,仅有2人本科毕业、45人专科学历,165人有中专学历,中专以上学历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9.4%,其中主治医师49人,副主任医师2人。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是医院的家属或子女等,只经短期培训就上岗工作。

    四川省彭山县黄丰镇卫生院院长罗会强说,乡村卫生院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乡卫生院很少、甚至没有医学院校毕业的高素质的医疗人员,另一方面又因为穷乡僻壤经常拖欠工资,正规院校毕业生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所以相当一部分在乡卫生院工作的是医务人员的家属子女等,由此而形成的家庭式医院或裙带关系比较突出。他们多数没有技术,医疗水平低,服务态度不够好,患者就医少,医院收入少,效益低,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 百拇医药
    “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前提,是加强乡村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四川省都江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肖定松这样认为。

    农民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继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新探索。所以,这项政策一出台,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中国人寿卫辉市分公司的营业大厅里,记者看到不少来报销药费的农民。挂在大厅旁边的留言册上,写满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感受。农民王勤富说:“我生大病生怕了,一住院就是上万元。这次我到北京动手术,花了一万多,合作医疗报销了3900多元。非常感谢政府帮了我的忙,我要多宣传合作医疗的好处。为政府安农、稳农,做一点贡献。”, 百拇医药(訾红旗 代群 杨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