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12684
洛阳正骨五联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5期
     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史密斯氏(Smith)骨折、反科雷氏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1l%。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其发病机制是:人体在跌倒时前臂旋后,腕关节呈掌屈位,腕背部触地,身体重力沿桡骨向下冲击,与地面的反作用力沿手背向上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其临床表现是:腕部肿胀、疼痛与压痛,手腕向掌侧移位,尺骨头向背侧异常隆起,腕部外形呈“锅铲状”畸形;X线检查显示:在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cm~3cm以内的部位可观察到骨折线,骨折线多为横形或由桡骨远端背侧下方斜向近端掌侧上方,骨折远端向桡、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掌倾角变大,尺倾角变小。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副主任中医师万富安在继承传统的洛阳正骨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采用洛阳正骨牵引、托提、背屈、尺偏、外旋五联正骨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收到了良好疗效。具体手法为: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肢伸肘或微屈,前臂呈旋后位、手掌向上,由助手牢牢固定患者前臂中段,术者用双手拇指重叠后压在患者桡骨远折端掌侧,其余四指托于桡骨近折端背侧,大小鱼际部环握患肢远折段及腕手部;首先牵引1~2分钟以纠正重叠移位,之后,在维持牵引力的情况下,托提患处近折端向前,并按压远折端向后,紧接着依次进行背屈、尺偏、外旋患肢远折段及腕手部的正骨手法,即可使骨折复位,同时恢复满意的掌倾角和尺倾角,达到理想的对位对线效果。

    洛阳正骨五联法符合“逆骨折移位机制”“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等正骨大法,是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发病机制的逆过程,操作时应当注意:对患肢的牵引要充分,以防局部骨质压缩,在牵引过程中若术者手部发生滑移时应迅速更正位置,五联法要一气呵成,连续稳妥,不可多次反复,以免矫枉过正,或造成骨折端压缩、软化而失去支撑和稳定作用。, http://www.100md.com( 张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