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85338
惠泽父老乡亲--大庆市“十百千万工程” 构筑农民健康防线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25期
     2000年初,大庆市农村全面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即针对农村4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选择百余个偏方、验方和简便验廉的中药处方,培养千余名乡村医生,为百万农民服好务。次年,全国农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现场会在大庆召开。之后,以“十百千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中医适宜技术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4年过去了,这项当初被农民赞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创举坚持得怎样?取得了什么效果?记者最近走访了至今仍不算富裕的大庆农村。

    农民看病“一升两降”

    “我害‘蛇串疮’多日,总打针也不管事儿,乡里的张大夫拿鲜蚯蚓压成汁调上点中药糊到上头,再喝点中药,没想到病全好了,而且没花几块钱!”说起“疼死人”的带状疱疹的经历,林甸县三合乡的王大爷感触颇深。最后他总结道:“现在政策好了,政府想得周到,咱乡下这小偏方不少,省钱!管事!”

    “要说大庆市‘十百千万工程’的功绩,最突出的可以说是农民看病实现了‘一升两降’,即简便验廉的中医治疗率逐年上升,治疗费用下降,农民医疗支出下降,基本达到了当初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初衷。”黑龙江省卫生厅金连宏厅长这样概括。
, http://www.100md.com
    大庆市前不久曾做过一次调查,“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政府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筹资2000万元完成了全市6所中医院的基础建设,为全市68个乡镇卫生院完善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出资给全市704个村卫生室配备了注射箱、听诊器、针灸针、火罐等中医设备;对全市12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技能的免费培训,使704个村卫生室每个都至少有一名“能中会西”的乡医。

    基础有了,工作做得好不好,最能说明实际效果的是数字:工程实施前,全市农民应诊未诊率由1999年的45.53%下降到2003年的21.43%,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由57%下降到25%,因病返贫率由19%下降到0.5%。同时,中医治疗率由21%提高到48.5%,中医处方金额由每张27.39元下降到20.08元,平均医药费由67.46元下降到52.52元。据统计,“十百千万工程”使大庆150万农民平均每年减少医疗费用2980.5万元。

    “顺产300元包到底”
, 百拇医药
    乡医水平的提高、中医参与率的上升和医疗费用的降低,也带动了其他卫生工作的开展,有目共睹的是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村妇女“一把剪刀、一个盒子、炕头接生”的陋习。

    大庆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族人居多,解放后虽告别了游牧生活定居了下来,但马背民族遗留下来的席地而生的分娩习惯却没有改变,像孕期检查、高危孕妇信息传递等内地习以为常的保健措施,在这里几乎是天方夜谭。一次,当时的市卫生局局长王国才到该县调研,听说农村何大娘的儿媳要生产,就上门动员住院分娩。哪知何大娘不但不领情反而冷冰冰地说:“蒙族女人生孩子都在家里,弄到卫生院还不如接生婆保险。而且路远跑不动,钱贵借不着,咋办?”一席话说得干部们低下了头:产妇不住院不光是观念问题啊!

    针对农民“想不通、信不着、跑不动、花不起”的实际情况,卫生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用王局长的话概括就是:“想不通,舆论攻,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中;信不着,我们教,妇保人员水平都提高;跑不动,就近生,分娩基地规划清;花不起,价压低,顺产300元包到底。”
, 百拇医药
    培训乡医、改善卫生院房屋设备、严格产前检查、产后寻访,以及中医药保健,一整套制度建立健全了。原先,大庆只有13个卫生院开展产科业务,现在已有60家改建扩建了产科,保证了孕妇的就近生产。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已由1999年的65.6%提高到现在的99.4%,比国家规定的指标还高33.74%,婴儿死亡率由25.59%下降到6.06%,孕产妇死亡率为0。一些乡镇卫生院也因此每年业务收入增加万元以上。

    改变“穷生痨病”的悲剧

    俗话说“穷生痨病富中风”,大庆农村属省或国家级贫困县,又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患病率为519.15/10万。2000年时,大庆有近800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农村患者是城市的2倍。在当年登记治疗的患者中2/3是青壮年,65%

    的家庭处于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结核还使16%的家庭由富变穷,5%的家庭儿童辍学。
, 百拇医药
    “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之后,加强了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完善了服务功能,政府每年拨专款抗痨,并对全市900多名市、县、乡、村专兼职结防人员和乡医进行了逐级培训,层层考核,形成了“乡乡有人抓防治、村村有人管患者”的局面。

    林甸县农民刘海患结核后无钱医治丧失了劳动力,两个孩子辍学,无钱治病只等死。这时,闻讯而来的医务人员“送药到手、看药进口、跟踪问效、不好不走”,同时帮助解决了医药费的问题。经过4个月的精心治疗,不仅他的病治好了,而且还能重新干活养家,两个孩子也恢复了学业。肇源县加强村是结核病多发村,乡医孙桂英业务过硬,医德又好,经常为病人送医送药,自己也在与病人的密切接触中感染了结核,她原本想改行不干了,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和政府对自己的培养,她治好了自己的病,并毅然又挑起了村医的担子。

    现在,不仅大庆农村的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计划免疫5种传染病也实现了“四无三低”的可喜局面,即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小儿乙型肝炎发病率低和结核病复治率低。全市已提前实现了《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的规划目标,卡介苗接种率已由1999年的89.7%提高到100%,麻疹疫苗接种率由95.36%提高到98.13%,脊髓灰质炎接种率由94.58%提高到99.5%,白百破疫苗接种率由90%提高到99.8%,乙肝疫苗由81.7%提高到100%。

    大庆市所辖4个县中有3个是贫困县,经济落后地区能够妥善解决好尚未脱贫农民的医疗问题,其意义对全国来说更加重大。大庆之所以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全面保障农民健康的成功之路,“十百千万工程”功不可没。, 百拇医药(衣晓峰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