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485315
医药快讯(2004.10.1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23期
     日研制出防治早老性痴呆的DNA疫苗

    日本专家近日发表研究成果说,他们新开发出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即早老性痴呆)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这种疫苗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有望减轻现有疫苗疗法的副作用。

    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诱因是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细胞中沉积,致使大脑发生萎缩。日本东京都神经科学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松本阳和大仓良夫开发的新疫苗主要利用合成贝塔淀粉样蛋白的DNA制成。

    新疫苗的作用机理是,注入肌肉后,它所含有的DNA指导肌肉细胞合成贝塔淀粉样蛋白。而机体免疫反应又会促使针对贝塔淀粉样蛋白的抗体生成。抗体进入大脑,攻击贝塔淀粉样蛋白,使之减少,起到治疗作用。

    传统疫苗疗法一般是直接注射贝塔淀粉样蛋白。与此相比,新方法生成抗体所需更长时间,疗效相对缓和,但疗效更为持久。
, http://www.100md.com
    在动物试验中,研究人员用新疫苗连续治疗已发病的实验鼠3~8个月,并测量它们脑内贝塔淀粉样蛋白含量。试验显示,接受疫苗注射的实验鼠脑内贝塔淀粉样蛋白含量比未接受治疗的同类减少10%~50%。最见效的实验鼠几乎没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导致的行动不便。

    科学家发明会“爬行”的内窥镜

    意大利和韩国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在患者肠胃中“爬行”的内窥镜。据称,这种内窥镜不仅能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来还有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

    医生目前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通常是让患者吞下一个裹着微型摄像头的胶囊。胶囊进入人体后,外壳就会融化,摄像头便通过肠胃的蠕动在患者体内前行。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医生很难控制内窥镜的位置。因此,很多科学家都在思考,是否可以给内窥镜装上“腿”,想让它“走”到哪里,它就能“走”到哪里。意大利圣安娜-巴尔德拉中心和韩国科学技术学院的科学家近日进行的试验已初步实现了这种愿望。
, 百拇医药
    《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说,这种新型内窥镜长25mm,直径10mm。从表面上看,它比目前医院中使用的内窥镜略大一点。但最重要的是,这种内窥镜长着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腿”。这种合金能够“记住”最初的形状,内窥镜每“走”一步,腿就能像弹簧一样恢复到最初的形状,然后接着前进。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一种体外控制内窥镜行动的系统。

    研究人员说,在进行活体动物试验之前,还要对这种内窥镜进行改进,以达到绝对安全。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新型设备能够大大改进目前的内窥镜检查水平,最终还可以通过安装工具等方法在人体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曹丽君)

    新加坡科学家发明能抵御非典病毒的酸奶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一直致力于发明口服疫苗以抵御非典型肺炎等病毒的新加坡科学家近日在酸奶中找到突破,用一种经过基因改良的乳酸菌成功帮助实验鼠获得了对类似非典病毒的免疫能力。
, 百拇医药
    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非典疫苗原理项目研究组成员李元昆(音译)的话说,从酸奶中获得的这一发现有可能将帮助科学家找到真正的“口服非典疫苗”。无需几年,人们就可以通过简单食用特殊的酸奶来获得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力。

    据有关方面介绍,科学家改良酸奶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在非典病毒所在的冠状病毒家族中挑选一例结构简单的病毒,然后“克隆”复制其表面蛋白,并将复制后的蛋白注入乳酸菌细胞。实验证明,服用了改良后乳酸菌的实验鼠获得了对同类冠状病毒的抗体,也就是免疫成功。

    日本发现能控制老鼠身长的基因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副教授川口浩和日本横滨劳灾医院医师筑田博隆通过老鼠实验,发现与软骨细胞成长为骨头密切相关的基因,这种基因也能左右老鼠的身长和其骨折的痊愈。

    筑田医师在研究因基因突然变异而患侏儒症的老鼠时发现,有一种名为cGK2的基因出现了异常。一般说来,软骨在细胞数增殖之后因每个细胞变得肥大化而变为骨头。然而研究人员用培育出的cGK2基因功能不全的老鼠实验表明,这种老鼠只是软骨细胞发生增殖,很难产生细胞肥大变为骨头的现象。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cGK2基因通过抑制已知的别的基因,起着控制细胞肥大的关键作用。
, 百拇医药
    川口副教授说,由于人体也有这种能左右每个人身高的基因,将来把这一基因和其他物质结合起来,有望找到让人增加身高的基因疗法。(何德功)

    女性糖尿病患者易患牙龈癌

    日本爱知县癌症医疗中心研究人员栗木清典日前在福冈市举行的日本癌症学会年会上说,调查表明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2倍,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和肺癌等其他癌症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

    栗木清典把1988年~2000年在爱知县癌症医疗中心就医的1.2万名癌症患者和经诊断没有患癌症的4.8万人进行了比较,调查癌症与本人和家族糖尿病患者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2倍。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子宫癌和大肠癌患病风险高,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家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此外,不论男女,糖尿病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2倍,患肺癌风险高1.5倍。男性糖尿病患者患与抽烟饮酒相关的咽癌和胰腺癌的风险高2倍多,患与偏食和运动不足相关的大肠癌的风险高1.3倍。
, http://www.100md.com
    栗木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多种癌症。(何德功)

    少量吸烟也损伤DNA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小组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即使只吸一口烟,吸烟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也会受到伤害,这是迈向癌症或心脏病的第一步。

    研究小组的威廉·桑德斯与同事们对香烟烟尘对于人体结缔组织中纤维原细胞、普通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把一些细胞暴露在液化的烟尘中,发现细胞中携带DNA的染色体从两端撕裂。小组成员对吸少量烟所造成的最初伤害感到惊讶,因为吸烟的危害显然比人们传统认为的要大。

    桑德斯在为匹兹堡大学环境诱因协会准备的发言稿中说:“双重撕裂突变被认为是最具突变诱因的DNA破坏类型,因为撕裂染色体末端可能可以使其与其他染色体结合。”

    “众所周知,吸烟可以导致肺癌、膀胱癌、喉癌、食道癌和心脏病,”桑德斯说,“然而不幸的是,并没有太多好的科学方法,可以让人们从一开始就不吸烟。所以,也许一项长期目标应该是开发新型香烟,避免出现我们实验室发现的情况。”(张永兴), http://www.100md.com(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