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4544
药物不良反应之因素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5-0453-01

    药品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产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现提供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旨在为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繁荣医药事业作贡献。

    1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应避免应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可能会胎儿致畸。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其次,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及处理,防止进一步恶化。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等。

    2 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的内在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以及患者的外在因素如环境、医师等。药物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毒性作用),以及药物制剂中其它成分的作用。这些成分如药物分解产物、副产物、附加剂、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形剂等也都能诱发不良反应。

    3 药物不良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不是只用一种药物,而是多种药物。多种药物合用常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包括有益相互作用和不良相互作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会造成药物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也会使毒副作用增加或治疗作用过度而危害机体。例如:阿斯匹林和红霉素均有一定耳毒性,单独应用时毒性不显著,但合用时则毒性增强,导致听力减弱;又如异烟肼引发肝炎的发生率为0.1%,但与利福平合用时肝炎的发生率比单用时高10倍,这是由于利福平对异烟肼水解酶具有诱导作用,使异烟肼的代谢产物乙酰肼释放增加,而乙酰肼具有肝毒性。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造成的危害,有时是可以根据其药理作用进行预测,但大多数是在造成危害后才发现。因此,联合用药应该合理,并加强观察,预防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编辑 刘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