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42927
消化系统疾病(2004.07.1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9期
     清热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据悉,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局的庄德治医师等以清热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6例,疗效满意。《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5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选择该病患者46例,以清热化瘀法为主进行治疗,其基本方由川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蒲黄、五灵脂、炙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证加味:有湿浊者,加法半夏、淡竹叶、生薏仁;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淮山药;肝胃不和者,加柴胡、白芍、金铃子;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白术、茯苓。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8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调畅情志,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油腻之品及烟酒。经治疗后,46例患者中,显效2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6%。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常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畅,外感寒邪,或脾胃虚弱而发病,一般予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中和胃、健脾益气等法治疗。庄德治医师等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缠绵难愈是该病最大的特点。分析其病机,久病易致气机不畅,气郁化火,邪热内郁;加上久病又易致正气耗损,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必致胃络受阻,不通则痛。据此,庄德治医师等独辟蹊径,从热、瘀入手,以清热化瘀法为主治疗该病,结合舌脉,随证加减,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其方中的川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生地黄凉血滋阴;牡丹皮凉血清热;当归、蒲黄、五灵脂养血活血,化瘀止痛,能改善胃黏膜血供,有利于消除炎症;法半夏、淡竹叶、生薏仁利湿健脾,改善胃功能;炙甘草缓急和中止痛,调和诸药。庄德治医师等同时指出,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要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精神愉悦,消除紧张忧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患者工作生活要有规律,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又富有营养,这些对该病的治疗均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典型病例的治疗结果,可以认为,以清热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确有较好疗效。
, 百拇医药
    抑返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效果好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有胆汁入胃而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或萎缩样变化,且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据悉,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赵洁医师等自2001年5月~2002年5月期间,以自拟“抑返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2例,取得较好疗效。《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4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病例介绍1则。

    对该病42例采用自拟“抑返汤”进行治疗,其基本方由柴胡、枳实、青皮、郁金、白芍、白术、半夏、海金砂、沉香、制大黄、甘草所组成。加味法:肝胃郁热者,加蒲公英、黄芩;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呕吐苦水者,加代赭石、瓦楞壳。每日1剂,分2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胆痹”、“呕苦”、“胃脘痛”等范畴。其病机关键为“邪在胆,逆在胃”,即胆痹在胆胃,呕苦、胃痛是胆邪逆胃所致。脾胃虚弱,肝气横逆犯胃,气逆夹胆汁上逆,灼伤胃之脉络。据此,赵洁医师等认为,其病在胃,与肝、胆、脾关系密切,治疗该病应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降逆为主。以上自拟“抑返汤”方中,柴胡、枳实、青皮、郁金疏肝理气和胃;白术益气健脾;海金砂、制大黄清热利胆;沉香、半夏降逆和胃;白芍柔肝养肝,且与甘草相配,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和胃降逆之功。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自拟“抑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
, 百拇医药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悉,浙江省余姚市临山中心卫生院的徐吉密医师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期间,采用自拟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5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将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加味异功散进行治疗。其方由党参、蒲公英、炒白术、茯苓、炒白芍、木香、姜半夏、陈皮、柴胡、炙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胃脘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口干明显者,加石斛、麦冬;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兼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湿热中阻者,加黄芪、苍术。每日1剂。清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4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吗丁啉片每次10mg,麦滋林冲剂每次0.67g,餐前半小时服用,均每日3次。治疗4周为1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忌酒及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平和。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40例患者中,近期治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近期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0.00%。
, http://www.100md.com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中焦郁滞。据此,徐吉密医师认为,治疗当以健脾通滞为主。其自拟加味异功散基本方中柴胡、木香理气通滞,蒲公英、半夏清胃降逆,白芍合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和胃之功。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确有较好疗效。

    升胃汤治疗胃下垂有良效

    胃下垂在内科临床中常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胃膈韧带与胃肝韧带无力松弛,以及腹壁肌肉松弛所致。目前西医对该病无特效办法。从1998年开始,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的朱建祥医师采用自拟升胃汤治疗胃下垂患者78例,疗效较好,并与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78例进行了对比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39卷第4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

    将15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给予升胃汤进行治疗,其方由太子参、麦芽、黄芪、山药、桔梗、枳壳、麦冬、白芍、柴胡、茯苓所组成。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其方由黄芪、党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所组成。以上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嘱少量多餐、忌烟酒,并停用西药促胃动力药和助消化药如吗丁啉、多酶片等。服药30天为1疗程,服1疗程后停药7天,共服3疗程后观察疗效。经3疗程治疗后,治疗组78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78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从中医理论分析,胃下垂主要是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留滞于中,故腹痛腹胀,食后尤甚;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常,故嗳气吞酸;邪阻气滞,日久化火伤阴,肢体失于濡养故便秘、消瘦。对于该病,中医治疗大多主张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但朱建祥医师自述其在临床上碰到的病人,往往病程已久,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使用补中益气汤疗效并不满意,且久服往往有助火升阳之弊。而其自拟升胃汤中太子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桔梗、枳壳理气宽中,柴胡、白芍调肝,麦冬养胃阴,茯苓利湿,麦芽消食。诸药共用,使脾胃之气得健,而胃下垂之症可愈。以上所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朱建祥医师自拟之升胃汤治疗胃下垂确有良效。,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