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7期
编号:10402937
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泄泻15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健脾止泻汤为基本方,结合临床症状、辨证分型进行加减治疗。结果 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泄泻总有效率98%。结论 临床中所见到的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疾病,中医辨证属泄泻者,用健脾止泻汤加减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关键词 泄泻/中医药疗法 健脾止泻汤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7-2625-02

    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泄泻150 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男86例,女64例;年龄16~70岁,其中16~25岁者15例,26~35岁者32例,36~45岁者53例,46~55岁者41例,56~70岁者9例。病程半年~1年者30例,1~5年者102例,5~10年者16例,10年以上者2例。大便常规检查,排除痢疾患者,发现粘液便42例,做结肠镜检查25例,19例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服用自拟方健脾止泻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1.2.1 基本方药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20g,淮山药30g,炒扁豆15g,陈皮10g,莲子10g,木香3g,炙甘草5g,红枣7个。

    1.2.2 加减法 若伴有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症状者,去党参、白术,加黄芩10g,黄连10g,葛根15g;若伴有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等食滞肠胃者,加山楂30g,麦芽30g,鸡内金12g,莱菔子15g,神曲10g等;若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等肝气乘脾症状者,去党参,加柴胡10g,枳壳10g,防风10g,白芍20g;若伴有腹中冷痛,手足不温,水谷不化等脾阳不足者,加附子5g,肉桂3g,吴茱萸10g;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加黄芪30g,升麻5g;若伴五更泄泻、腰膝酸软等肾阳虚衰症状者,加附子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五味子5g;若久泻不止,滑脱不禁者加米壳6g,煨诃子10g。
, 百拇医药
    2 结果

    150例中,痊愈85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55岁,2001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慢性腹泻5年余,在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做纤维结肠镜检查显示:肠粘膜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曾服用过中西药物,效果不显。现患者每日腹泻3~4次,尤其是每日黎明时,肠鸣腹痛,泻后则安,患者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腹部隐痛,腰膝酸软,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中医诊断为泄泻,属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用健脾止泻汤加减。方药:党参15g,炒白术12g,制附子10g,补骨脂15g,肉豆蔻10g,茯苓30g,炒扁豆15g,木香3g,陈皮10g,五味子5g,炙甘草5g,红枣7个,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后,腹泻腹痛症状减轻,上方加减又连服20剂,已不腹痛,每日溏泻1~2次,进行结肠镜复查,肠粘膜基本正常,改为四神丸和参苓白术散,继服30天后,诸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泄泻的形成,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脏腑虚弱等因素,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所以脾虚湿盛是发生泄泻的根本病机。健脾止泻汤用党参、炙甘草、淮山药、红枣益气补脾;炒白术、炒扁豆、茯苓、莲子健脾化湿止泻;陈皮、木香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理气止痛,固涩止泻之功效。临床实践中由于胃、肠、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某些病变,如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引起的慢性泄泻,用健脾止泻肠加减治疗,往往能药到病除,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单位:451200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李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