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87
自拟清泄汤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25-0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据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轻型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重型称重症急性胰腺炎,习惯上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笔者采用自拟清泄汤为主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2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0岁,均为急性起病,本组病例符合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及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CT5级分类标准均排除了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均有剧烈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者24例,伴巩膜黄染者4例,伴腹胀者10例,伴发热者26例。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酗酒暴食者12例,慢性胆囊炎者10例,胆石症者7例,不洁饮食者3例。

    1.2 治疗方法 自拟清泄汤:黄芩15g,黄连10g,枳实10g,柴胡12g,生大黄10g(后下),郁金、川楝子、元胡、赤、白芍各10g,丹参12g,公英30g,甘草6g。加减: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黄疸加茵陈;腹胀加木香、香附;伴胆石症者加金钱草、姜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禁食,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主要脏器功能,静脉给予环丙沙星、甲硝唑等控制胰腺感染。2 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3天后症状均好转,腹痛在3~5天内缓解,体温在7天内降至正常。一般在3天后能进少量流食,全部病例在10~20天内治愈。有3例胆石症患者因胆结石未去除而复发,其余病例随访1年未复发。
, http://www.100md.com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2000年3月初诊。主因持续上腹疼痛8h入院。患者晚餐酒、食过量,餐后4h开始出现腹痛,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自服解痉止痛药无好转,入我院后查:T38.5℃,P90次/min,BP120/80mmHg,神清语利,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上腹中部压痛明显,全腹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尿淀粉酶高,血淀粉酶高于正常3倍。胰腺B超及胰腺CT均提示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为腹痛,证属肝胆湿热,腑实瘀滞,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通泄瘀滞。予自拟清泄汤加减:原方加竹茹10g,姜 半夏9g,木香、香附各10g,并禁食,胃复安针肌注,静脉给予环丙沙星、甲硝唑,及补平衡液等治疗。服药2天后呕吐止,4天后腹痛减轻,可进流质饮食,继续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连服15剂后症状消失,胰腺超声及胰腺CT均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发病机制为胰蛋白酶原在胰腺腺泡细胞被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再将多种酶原转变为活性酶,活性酶进入胰腺组织致胰腺实质被破坏。祖国医学中属腹痛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湿热阻滞中焦”,治以清肝胆湿热,泄腑实瘀滞。自拟清泄汤中黄芩、黄连、公英清热利湿,柴胡、郁金、白芍、川楝子疏肝利胆,枳实、大黄通泄腑实,丹参、赤芍、元胡化瘀止痛。现代医学证实:大黄的疗效与其在胰腺内的积聚浓度有关;白芍具有松弛Oddi括约肌的作用。诸药合用,配合禁食、抗炎、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单位:053000河北省衡水市第五医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甄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