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0395088
小儿颅脑损伤96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7-1046-01

    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小儿颅脑损伤96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3岁18例,3~6岁28例,7~14岁50例,受伤原因:坠落伤38例,车祸伤36例,打击伤14例,跌伤8例。

    1.2 损伤类型及主要合并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72例,开放性(含内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并发颅内血肿48例,合并颅骨骨折41例,伴四肢骨折3例,硬膜下积液及脑积水各2例。

    1.3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头痛伴恶心、呕吐,瞳孔多变,颅神经损害,肢体抽搐、瘫痪或发热。本组发生外伤性癫痫4例,占全组的4.2%。根据GCS昏迷分级,3~5分18例,6~8分4例,9~12分32例,13分以上42例。
, http://www.100md.com
    1.4 辅助检查 X线平片示41例颅骨骨折,其中线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9例,凹陷性骨折22例。CT扫描示颅内血肿48例,其中脑内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10例。

    1.5 治疗 4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碎裂脑组织,解除脑受压,按病情作必要的去骨瓣减压术,11例行凹陷骨折复位术,6例行粉碎性骨折清除术。其余42例脑挫伤,4例颅内多发小血肿和5例脑干原发性损伤行非手术治疗,给予吸氧、脱水、激素、抗休克,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对有呼吸道梗阻,或估计昏迷时间较长者,均施行气管切开术。对有中枢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人工冬眠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即给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

    1.6 治疗结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疗效。96例中治愈90例,其中手术44例,非手术组46例,死亡4例,残疾2例,表现为轻~中度智力障碍,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障碍。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小儿颅脑损伤特点 小儿颅脑损伤与成人有所不同,外力和损伤的程度常不成正比,有时很轻的外伤,可造成严重的脑损伤,有时外伤很重,但脑损伤却很轻,故无论小儿受伤轻重都要严密观察。损伤早期,患儿全身反应较重,除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或抽搐、失语等,多伴有体温增高和脉搏增快,血压低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多因小儿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善,脑皮层抑制能力较低,脑干网状结构机能尚未健全所致 [1]

    2.2 小儿颅脑损伤多伴有颅骨骨折 小儿颅骨较薄、富于弹性,伤后易变形,发生骨折多表现为线形骨折或凹陷骨折。当凹陷骨折深度超过0.5cm时均需手术复位 [1] 。对后颅窝骨折的患儿,要特别提高警惕,即使在患儿意识清楚的状态下,也要严格卧床,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头颅CT复查,及时发现后颅窝血肿。

    2.3 在小儿颅脑外伤手术中,特别要注意严密止血,以免失血过多 小儿本身血容量较少,调节能力差,一旦术中失血较多,极易造成难以抢救的失血性休克。本组死亡患儿中,有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 百拇医药
    2.4 积极防治并发症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由于小儿调节机制不够成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较弱 [1] ,在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压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电解质失调,输液不宜过快过多,须按小儿的特点,体重等因素,控制液体量。昏迷病人长期卧床,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并加强抗感染治疗。

    2.5 小儿脑损伤预后较好,后遗症少,死亡率相对较低 [1] 对于抢救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笔者体会,尽快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是降低颅内血肿死亡率的重要原则之一。本组2例患儿已出现脑疝和呼吸暂停现象,经急诊开颅手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挽救了患儿生命,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有5例脑干损伤患儿经多种措施的积极治疗,意识逐渐清醒。故对重型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甚至脑疝的患儿,只要迅速及时抢救治疗,亦能获得较佳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0-271.

    作者单位:553001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编辑 元红), http://www.100md.com(王瑞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