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3期
编号:10392621
监护仪在普外科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3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3-3228-02

    我科自2002年6月起对普外科术后病人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至2003年6月共监测病人375例,在术后护理中发现应用心电监护仪与用传统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心电监护仪可动态观察心电图形,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6月~2003年6月共有普外科术后病人375例,年龄16~76岁,性别不作统计。

    1.2 方法 我们应用BLT-900监护仪,在病人回室前将仪器推至病人床边,接好电源备用,病人术后回室,正确连接各导线,立即启动监护仪,监测项目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时间为回室后即刻测量一次,以后每30min测量一次,常规共监测7次,有异常者延长监护时间。

    2 结果

    术后监护375例病人中,常规监测7次未发现异常者260例,监护发现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者14例,发现血压持续下降者22例,发现血压异常增高者12例,发现SpO2下降低于95%者62例,发现血压、SpO2、心电图都有异常者5例。

    3 讨论

    监护仪的应用能动态反映生命指标,监测心律失常。由于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及病人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所以对术后病人心律失常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心电监护仪一经启动,心率、心电图就连续显示出来,能及时观察房性、 室性早搏、T波改变、S-T段改变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 变。例如:1例术后老年病人出现上腹不适、恶心,急查心电图未发现异常改变,但过后10min护士在心电监护仪视屏上发现严重持续心律失常改变,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见心电监护能协助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疗与护理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通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为患者合理用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指标,同时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SpO2监测结果选择患者给氧流量,一般在2~4L/min,应保持SpO2 在95%以上。如发现SpO2下降,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如1例全麻术后病人持续吸氧3L/min,术后1h发现SpO2下降至85%。调节吸氧流量5L/min,SpO2未见上升,查找原因,发现有痰鸣音,立即吸痰,数分钟后SpO2即上升至96%。

    使用心电监护仪方便、省时、省力。只要求术后一次性接好测血压袖带、心电图电极导线、氧饱和度导线,以后每次监测血压时,只需轻触一下血压启动键即可。与传统测血压相比更省时,同时每次测量的数值都持续显示在视屏上,有利于观察其变化。

    心电监护仪测血压的敏感度高,测得的数值可比性强,避免了人为测量因个人测量速度、袖带松紧不同而带来的差异。

    作者单位:226251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心医院

    (编辑 李 阳), 百拇医药(胡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