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10343863
中医辨证治疗肾结石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1期
     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砂淋”、“石淋”、“腰痛”、“腹痛”、“尿血”等范畴。笔者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根据多年的临床心得,按照辨证施治原则,运用清热通淋、调肝理气、益肾养阴、治血化瘀等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一、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法

    本法适用于辨证属湿热者。临床主要表现有:腰部或下腹部持续疼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排尿困难,或有血尿、脓尿,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药用苍术、牛黄、苡仁、滑石、冬葵子、石苇、泽泻、大黄、枳壳等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某男,54岁,因腰痛1天就诊。进一步问诊,诉排尿困难,且次数多,尿量明显减少,色如酱油样,排尿时尿道口有灼热不适感。经双肾、输尿管B超检查诊断为双肾结石伴右肾积水。查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证。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后,予上药加减组方3剂口服。用药第2天中午,患者突感尿意,遂站起小溲排出尿石,大者如小指甲盖样十几枚,小者如粟粒样无以计数,顿感腰痛明显缓解,小便通畅。又服10余剂,B超等复查未提示异常。
, http://www.100md.com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流注下焦致膀胱湿热,湿热蕴结,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煎熬,杂质结而为石,治疗当清利湿热,通淋排石。现代研究证明此类药品具有利尿和促进输尿管蠕动的双重作用。

    二、调肝理气、清热排石法

    本法适用于辨证属肝郁气滞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伴胸闷嗳气,每遇情绪不畅易发作,有时小便出血或小便突然中断,舌红苔薄腻,脉弦或苔脉如同常人。药用柴胡、白芍、苏梗、枳壳、川芎、金钱草、石苇、滑石、白茅根、车前子等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某女,47岁。患者左侧腰痛反复发作,有时尿血,伴有胸腹胀闷,嗳气,情绪不畅时易发。3天来,左侧腰痛又作,伴尿血。B超检查发现左肾有一0.6cm的结石。查患者苔薄腻,脉弦,证属肝郁不畅,郁而化热,结石内停,治拟调肝理气、清热排石之法,服上药5剂后,诸症消失,续服5剂,B超复查结石消失。
, 百拇医药
    情志怫郁,气滞不畅,肝郁疏泄无权,或郁而化火,热移下焦,煎熬尿液,日久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故治疗当调肝理气、清热排石。

    三、活血祛瘀、化痰排石法

    此法适用于临床辨证分型属瘀血阻滞、痰湿内蕴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下腹部疼痛固定不移,有时刺痛,或痛引腰背,或伴血尿,舌质黯紫或有瘀点,苔薄黄腻,脉弦涩。药用当归、桃仁、赤芍、丹参、枳壳、碧玉散、泽兰、泽泻、熟地、石苇、威灵仙、冬葵子等。

    典型病例:某男,52岁,腰痛反复发作20年。B超探查右肾有0.8cm结石伴积水,左肾有一0.4cm结石,曾先后服中药清热化湿、通淋排石剂数10剂及排石冲剂等不效。其痛以胀痛为主,有时刺痛,痛连腰背,舌质黯紫,苔薄黄腻,脉象弦涩,证属瘀血阻滞、痰湿内蕴,治当祛瘀化湿排石,服上药7剂后,右侧小腹痛剧,2小时后缓解。第2天排出1颗黄豆大小椭圆形结石,B超复查右肾结石消失,左肾结石仍在,续服15剂复查左肾结石消失,半年后复查B超两肾正常。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证实,结石在肾或输尿管中长期停留,使结石停留部位局部充血、水肿,发生炎症以及纤维组织增生,此属中医“瘀血”、“痰湿”范畴,故治疗当活血祛瘀、化痰排石。实践证明,活血药不仅对肉芽的形成和肾纤维组织增生有抑制,并可在不增加尿流量的情况下,使肾盂压力显著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明显加快,促进结石排出和积水消失。

    四、扶正益肾、养阴排石法

    本法适用于辨证分型属肾阴不足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绵绵不休,腰膝酸软无力,头昏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质偏红,少苔或花剥苔,脉弦数。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泽兰、泽泻、牛膝、车前子、石苇、云苓、丹皮等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某男,38岁,左侧腰痛3天,既往有类似发作史3年,未曾检查治疗。此次因疼痛较剧且向会阴部放射,B超检查右肾有0.7cm结石伴积水,遂服排石冲剂,腰痛等症稍有缓解,但B超复查结石依然存在。追回病史,患者有潮热盗汗、口干等症,舌质偏红,少苔,脉细弦数,此乃肾阴不足,结石蕴结,治当滋阴排石。用上药13剂后,结石排出,B超复查结石消失。

    《丹溪心法》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湿热也。”因肾主水,肾虚而膀胱气化不行,湿热内蕴而成淋。积热日久,熬煎阴液,日久致肾阴不足。因此,肾石病的病因不仅有湿热蕴结,而阴亏液涸、正虚推动无力,也可导致砂石的积聚。所以采用滋阴补肾之法,也可以收到较好疗效。(湖北省荆门市中医院周庆斌 余惠民),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肾脏 > 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