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0335478
步伐坚定 风华正茂 民营中医药科研机构道路宽阔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4期
     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建于1992年11月,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名老中医的精湛医术和社会声誉建立的民营中医药医疗科研机构。业务包括老中医临诊、中医药研究开发、医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十年来稳步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和社会影响,1996年1月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之最”荣誉称号。

    十年来,研究所出版6部著作:《虫类药应用(增订本)》、《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结合基础研究》,参加《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中国风湿病学》等四部大型工具书的编写,在全国和省级中医药刊物发表论文近五十篇。立省、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三项。其中“痛风冲剂”项目于1996年列为南通市第一批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同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作,已完成了对照组临床观察、药效学、毒理学、工艺、质量标准等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该项目于2000年4月25日在我所举行签约仪式,以40万元的入门费转让安徽神鹿集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2年由广东省中医院中标的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我所作为惟一的一家民营中医科研机构,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家知名三甲医院共同承担该课题的研究。
, 百拇医药
    1997年,朱老在从医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将自己积蓄多年的5万元赠给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朱良春中医奖学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攻读中医学。1998年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已将此奖学金颁予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2000年朱琬华所长受朱老之托每年从研究所所长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追加,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努力学习。2000年8月28日,我所在看到《江海晚报》上刊登的题为《请帮扶我女儿一把,圆她一个大学梦》一文后,捐出7000元支助贫困学生袁艳娟,并鼓励她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后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学校设立的“朱良春奖学金”。

    总结十几年的办所经验,我们有如下体会:

    “医术求精”是研究所立业之本

    医疗机构首要的是治病救人,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朱良春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已为世人注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八十年代,根据朱老的学术经验,其子女和门人在风湿病的研究领域里已获得三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获198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的“顽痹从肾论治”1989年又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0年朱琬华应新加坡新汉电脑公司邀请,携带和南京中医学院联合研制的“朱良春主任痹证诊疗软件”赴新加坡交流演示,受到新加坡教育部长的接见,并希望该软件能在东南亚经销。所研制的益肾蠲痹丸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新药证书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已转让江苏和广东的两家药厂生产。该药对骨质破坏的修复和治愈是当前最受病员欢迎的一种中成药,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励基金会诺多顿斯·强特士的好评。此药1990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国家“八五”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推荐用药和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推广用药。风湿病的患者众多,至今尚无关于其病因的公认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风湿类疾病的诊治列为攻关项目。我所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对“益肾蠲痹丸”进行疗效观察与药效学研究,1995年我们又改进成“浓缩益肾蠲痹丸”,服用量减少一半,疗效有所提高,给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增生等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现已成为我所拳头产品。研究所共开发了“浓缩益肾蠲痹丸”、“痛风冲剂”、“复肝胶囊”、“咳喘胶囊”、“胃安散”、“痤疮平冲剂”等22种疗效显著的医院制剂。医术求精、科研创新、疗效显著使研究所声名远扬,患者的口碑相传成为研究所的社会基础,慕名而来病人络绎不绝,门诊量逐年递增。
, 百拇医药
    “服务至上”是研究所声誉之源

    “医乃仁术”,“医病先医心”,是朱老对研究所全体同仁的谆谆教导,研究所要求全体员工以高尚的医德来规范自己。研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是从如何方便病员着眼的。对病员在就诊中会遇到的种种难处,能事先想到的都一一作好准备。有些病员临时发生的困难,员工们也都视同己责,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对年老、病重、体弱的病员,给予优先诊治。远道病人需当天返回的,在诊治和配药顺序上给予照顾。即使到了下班时间,病员没有诊完仍继续服务,直到处方配好、病员送走,员工才下班。如有当天不能返回的病人,主动帮助联系住宿。有些病员病程较长,病痛剧烈,思想负担重,员工们不厌其烦的地做开导、解释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病员说:“来到良春中医研究所,进门病势减三分”。研究所服务措施得力,使患者深感温馨。医术和医德是相互促进的。高尚的医德,耐心诚恳的医风,使医者和患者心灵沟通,病情了解得更透彻,医嘱更加周详,治疗效果也就更好。
, 百拇医药
    帮助病程长、病情重而又经济困难的病员,在良春中医所是经常的事。1999年5月17日傍晚,一位花白头发的农村妇女从兴化送女儿刘玉华来就诊。病员25岁,已患类风湿病6年,病贫交加,女儿行走困难,母亲踩三轮车奔波数百里来治病。朱琬华医师首先掏出100元钱安排病人和家属住宿。仔细诊治之后,研究所又赠给价值800多元的药品。福建病员巫国青患强脊炎,2000年来通医治症状缓解,返乡后因停药和营养不良,病情复发。在当地行医的朱老学生叶义远医师向研究所反映情况,朱所长热心地提出让病孩来南通治疗。安排母子食宿和治疗,并为孩子的母亲在南通介绍临时工作,以便他们能在南通安心养病,在良好的条件下,患者病情再次明显好转。

    “管理有序”是研究所发展之要

    民营事业灵活的管理机制,是良春研究所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每个职工都顶一个岗位。每天该做些什么自己清楚,大家也都相互了解。所长不仅从事诊疗业务,还经常主动顶岗位,哪里需要人就立即前去帮忙。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所没有管理人员;然而,每个员工又都是管理人员。首先是管好自己本职本责,同时也相互管理(支持、配合,而不是监视、挑剔)。研究所的规章制度是有的,但并没有几大本、多少章节的繁琐条文,有的是自觉,是共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研究所能够形成这样一支人员队伍得益于民营事业严格的用人制度,“所长负责制”首先是用人权。研究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每个员工的待遇、福利、职称、社会保障,研究所都给予关心,有责也有权,有能力妥善地安排好。要求职工去温暖病员的心,研究所就首先要温暖每个职工的心。民营事业的人事机制使所领导不仅能想到这一点,而且能做到这一点。
, 百拇医药
    回首沉思,看看自己的脚印,想想举步的心情,别有一番感受。再把视点提高到全局,认真作一番理性思考,对民营医疗事业的体制优势就有感而发了。

    第一,政策鼓励的优势。研究所能够达到今日的规模和社会影响,从根本上说是靠改革开放的政策,走的是,“医疗事业社会化”的道路。医疗事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全部由国家投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国家办的医疗事业仍然是主体,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若不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事业发展的政策,这几年,我们已经跨过来的一道道沟沟坎坎中的任何一道,都有可能成为民营医疗事业的“终结”。我们走过来了,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还在坚定地走下去。这一切首先得益于党的政策鼓励。

    第二,用人机制的优势。在公办事业单位,几十年形成的用人机制和习惯思维,种种不足毋须赘述。民营医疗事业单位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问题。体制赋于用人的自主权。志同道合,公开招聘,双向选择……在这儿是顺理成章的。再具体一点,我们研究所不仅自主决定吸引人才和聘用人才的办法,而且自主地决定每个员工的待遇和福利。
, 百拇医药
    第三,管理体制的优势。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首先体现在对病员的服务水平上。如前所述,“服务至上是声誉之源”,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服务质量:民营体制在用人选择、福利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灵活和自主,使得“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愿望,而是可以切实做到的实际行动。

    第四,自主理财的优势。研究所从有限的资金起家,也曾“负债累累”,为了事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中谋求贷款是完全必要的,民营事业没有财力依靠,举债办事业,才有了事业。业务经营有了经济效益,如何使自己的财力使用得当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前几年的举债创业,还是近几年的积累发展,作为民营事业完全是自主理财。守法经营、合理收入、按章缴费、依法纳税,这些当然要不折不扣地做到,在此前提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财力投向,这对于民营事业是不言而喻的,体制所赋、顺理成章。这几年研究所用于房屋环境、设施设备、社会公益、员工待遇等方面的财力调度,总体是安排得宜的,这一切我们是完全自主决策的,而且,决策的过程很协调,很迅速。决策的结果也是合理的、有效率的。
, 百拇医药
    第五、自主决定业务方向的优势。医疗事业有很强的科学性,来不得半点勉强。作为临床医疗事业,有运用已知、治病救人的职责;作为医药科研机构有探索未知、造福人类的志向。何时、何地、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诀择。民营事业的机制使我们所能够按照自己的良知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业务方向。选准方向是科研型医疗事业单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几年来,我们屡屡获得中医理论和中药开发上的成功,自主决定业务方向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上面所说的五条并不是并列的,第一条是根本,用人机制、管理体制、自主理财和自主决定业务方向都从属于政策鼓励优势。欣逢盛世,才有了这一切。

    回顾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起步以来的十年,依托名老中医的精湛医术和社会声誉,建立民营医疗机构,临床、科研、人才培养三结合,路是走对了。研究所的面貌,几年前曾经用“风华初露”来形容,今天是“风华正茂”,再过若干年我们盼望的是“枝繁叶茂”,步伐坚定地走下去,民营医疗科研机构的道路宽阔,前景美好。(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