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325100
弘扬新安医学 继承汪机学术——写在汪机诞辰540周年之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8期
     汪机,字省之,晚号石山居士,安徽黄山市祁门人(古属新安郡),是我国明代中叶影响卓著的医学大家,学术、临床诸多建树十分突出。就整个明朝而言,汪机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是具有深广影响的重要医家。借此汪机诞辰540周年之际,很有必要谈谈汪机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医”的原因和他的学术贡献!这对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一、毕生辛勤治学的名家

    汪氏诞生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卒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经历了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五代皇帝。他出身于儒医家庭,幼年习儒,考举未第,随其父汪渭(以望)学医,旁参历代医学名著,汪渭为了坚定其子矢志学医,曾以北宋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名言启发汪机。由此汪机矢志勤奋治学,在苦读过程中,他体会到学医的难处,并在晚年所著《医学原理》中指出学医“非二十年之功,弗能究竟其理”,其治学往往“朝究暮绎,废寝忘餐”,他还在“石山先生像”自赞有曰:“心存仁术,志好儒书,颠已垂白,手不停披”。反映了他毕生辛勤刻苦的治学精神。
, http://www.100md.com
    二、著述丰富,学验深广

    石山先生毕生编著达十余种之多。其中基础医学包括《读素问钞》、《内经补注》、《运气易览》、《脉诀利误集解》、《诊脉早晏法》、《医读》、《本草会编》等书,其中《内经补注》、《医读》、《本草会编》未见传世。临床医学著作有《医学原理》、《石山医案》、《外科理例》、《针灸问对》、《痘治理辨》、《伤寒选录》(其中《伤寒选录》是由汪氏写出初稿,由门人陈桷、程镐等予以增编完成,国内一度失传,经从日本国引进一复制本,我国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9年予以影印发行)。在临床医学著作中,《医学原理》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包括临床各科及针灸,反映了汪氏诊疗多学科的专长。

    世传的汪石山医学丛书,主要有三种,古代最重要的是《汪石山医书八种》(汪氏祠堂汇刻本),包括《脉诀利误集解》二卷,附录二卷(元·戴启宗撰,汪机补订),《石山医案》三卷、附录一卷,《读素问钞》四卷(元·滑寿撰,汪机续注),《运气易览》三卷,《针灸问对》三卷,《外科理例》七卷、附文一卷,《痘治理例》一卷、附方一卷,《推求师意》二卷(元·戴元礼撰,汪机编纂)。另有汪氏门人陈桷汇刻的七种本,较之《汪石山医书八种》本,少《针灸问对》一种。
, http://www.100md.com
    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了一套《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总主编胡国臣),其中有《汪石山医学全书》(高尔鑫主编),共收汪氏医术九种,即在《汪石山医书八种》的基础上,补入《医学原理》13卷。应该说以上三种丛书本,尚未能将《伤寒选录》等书补齐。

    三、学有所宗,博采众长

    金元四大家以后的明代医学,学术上宗朱丹溪和李东垣的医家较多,朱氏的影响更大一些。汪氏也是更多地宗法朱丹溪,他晚年编者的《医学原理》在阐述对多种疾病的治法后面,往往附有丹溪治疗该病证的“活套”(即治法上的灵活套路),这对弘扬丹溪学说颇有建树。朱氏高足戴元礼所撰《推求师意》,即是由汪机访求、抄录、整理后刊行于世的。汪机平素重视《内经》等经典医著理论,博取诸家之长,参以《国易》及儒家性论奥论,并提示读者学朱丹溪不宜偏执。指出人体宜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故在临证时,法当滋阴则宗丹溪,法当升阳健脾则宗东垣……。
, http://www.100md.com
    关于诊法,汪氏强调宜四诊合参,不同意单凭脉诊以决定治法。他在《脉诀刊误集解·矫世惑脉论》中明确指出:“……专以切脉合病,必不能不至于无误也”。汪氏并对有些人以“太素脉”决定人之“贵贱穷通”持严肃批判的态度。

    此外,汪氏对于温热病证有重要贡献,这主要体现于他发明了“新咸温病”,弥补了明以前单言“伏气温病”之不足。

    其于外科,汪氏认为外证必本诸内,有诸内而形之于外。在治疗方面颇重视外科病证的调补元气,并慎重应用泻下、攻下药物,所著《外科理例》一书,以叙理透彻,论治详明,造方精审著称。汪氏的外科学术思想对清代外科学家亦有重要影响。

    汪机对针灸治法,也有值得称道的见解。他指出有些医生认为针灸只是“泻有余”而不能“补不足”,或谓针灸的疗效不如汤药……。他认为这些观点是欠当的。

    至于《石山医案》,则是明代医家中屈指可数的个人医案著作,也是明代医家中首次以医家姓名刊行于世的医案著作。内有百数十例汪氏诊疗验案,其临床参考价值为后世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反映了汪氏在学术临床方面,力求平正、全面,合乎诊疗实情的风格。故安徽休宁县程曾在刊刻《石山医案》的序言中明示汪氏医学为“医之五道”,甚为后世医学家认真学习。, 百拇医药(余瀛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