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探讨
编号:10304509
铅中毒对学龄前女童免疫系统影响大于男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22期
     铅不仅具有神经毒性,而且还具有免疫毒性。我们在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我们的研究是对217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有63名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0.

    483μmol/L,其铅中毒的发生率为29.03%。但是在这63名儿童中,均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因此,儿童铅中毒并不意味着临床意义上的铅中毒,而是表示其体内铅负荷已经处在有损于健康的高水平。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仅停留在临床阶段,当患儿出现抽搐和昏迷等时才考虑铅中毒诊断。此后的研究发现,铅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早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就已经存在,从而医学界提出亚临床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0.483μmol/L,而不管是否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或血液生化变化。这一标准在第一届世界儿童铅中毒预防大会上被来自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者和官员进一步认定。他们一致认为: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诊断并不取决于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而主要依据体内铅负荷状况。我国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也是采用此标准。我们研究的铅中毒患儿,在体格检查中均未发现阳性体征,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讨当儿童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0.483μmol/L,而临床无任何阳性体征时,体内铅负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我们在检测血铅水平的基础上,对63名铅中毒的学龄前儿童中符合免疫检测纳入标准者,进一步检测免疫学指标。结果发现,铅对女童和男童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即铅对女童的影响大于男童;长期低水平铅暴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作用机理。

    直接作用机理:与铅对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间接作用机理:铅暴露小鼠的血浆糖皮质激素升高,而且这种升高与免疫抑制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铅暴露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性别差异,确切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我们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铅可降低幼鼠垂体对下丘脑刺激的反应性。由于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同时它与内分泌系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调节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铅的神经内分泌毒性可能是在儿童铅中毒时,导致对免疫系统产生性别差异影响的相关因素,或者说是起一定的作用。国内有其他研究者曾就铅暴露对儿童体格发育影响进行过分析,发现铅中毒对女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大于男童。但是,能否得出女童对铅毒性特别敏感这一结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百拇医药(孙 鹂 赵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