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120914
身教重于言传 考前家长做什么?(四)(考前心理辅导)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16日 《健康时报》 2002.05.16
     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 许天红

    隔壁房间里不时传来搓麻将的声音,每隔20分钟就哗啦啦的一阵牌与牌、牌与桌间的互相碰撞声。父母和邻居玩得正在兴头,王同学心烦意乱地喊一声:“小点声,烦死人了!”隔壁没有一点反应。他心想:“只许你们大人玩,我们学生在这儿受罪,我也玩!”他从抽屉中取出随身听,将耳塞堵进耳朵里,打开自己爱听的歌。优美的音乐声可真是令人心情舒畅。不知不觉,陶醉于音乐中的他昏昏欲睡。突然,父母大声的呵斥声吓醒了他:“好啊!快高考了,你还在听音乐、睡觉!你是不想考上大学了?等着要饭去是不是?”他心里好生不服。

    像王同学父母这样主观上望子成龙,可行为上做不出表率的可不是少数。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年轻时也没学到什么,老了更不要学什么了,也学不进去了。晚上下班,伺候一家子吃喝后,轻松一把,搓麻、看电视也是应该的。学习是学生的事,他不学干什么?

    王同学在考试前没有士气,其实是父母教育方式造成的。为什么呢?孩子小时候,父母是他们行为、言语模式的楷模;孩子长大后,父母的一举一动,其实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于这一点,不少家长不能认同。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种示范作用是由于他们在孩子幼年起就形成的。在幼年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第一个权威,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看来,都是对的,值得自己模仿的,并将这一切与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整合,形成一个孩子一生的样子。

    能不能在学习上给孩子一个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楷模,实在是家长在孩子幼小之时就应该努力去做的。拿王同学的父母来说,不论何种动机,他们口头上的指令是让孩子刻苦学习,可他们的行为给孩子的榜样却是整天搓麻,虚度岁月。王同学得到的结论是:自己还看看书,比父母还强呢!有这种想法,王同学在高考前能有士气吗?明白了这个道理,王家改变了。看完新闻后,电视关上了,安安静静的家中,父亲带上老花镜开始看报纸,母亲戴上耳机学外语。家中的氛围改变了,王同学越学越来劲,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带动了全家学习上进的好风气!值得说一下的是,娱乐可以,但要有时有晌,在孩子中、高考前,家长一定要带个好头!(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 许天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