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医经验
编号:13468745
孙桂芝学术思想荟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93期
编者按:2019年12月7日,孙桂芝教授从医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孙桂芝学术传承人及相关专家,介绍了孙桂芝“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及其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理念和方法,现编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按:2019年12月7日,孙桂芝教授从医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孙桂芝学术传承人及相关专家,介绍了孙桂芝“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及其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理念和方法,现编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孙桂芝,1937年12月生于山东省,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博士后传承指导老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从医60年来,孙桂芝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诊治各种中晚期肿瘤患者80余万人次;参与及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12项,获得国家级、部级、院级科技成果奖12项,荣获中医科学院岐黄奖、唐氏奖,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部。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反应、术后复发转移及晚期带瘤生存等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环节,在扶正培本治则指导下,创立了系列治法和方药。

    ○西为中用学术思想内涵

    孙桂芝传承人、北京孙桂芝中医肿瘤研究所介绍了“西为中用”的核心理念。中国近代是中西医结合的首创:唐宗海认为中医与生物医学原理相通;张锡纯则认为中医包括了生物医学原理;恽铁樵是中医改进说的代表,认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本身学说为主;陆渊雷是中医科学化代表医家,他认为中医科研吸收生物医学的长处,也必须吸收其他科学知识,但目的必须为中医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在研究证候方面,中医方药对于证有效,对于病无效。新中国成立之后,陈可冀院士的活血化瘀法研究为证候研究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学基础。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造了大量的证候动物模型,从而可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证候的本质。正在进行的基因组学,方剂组学的研究,将使的中药药理获得突破,从而使化学药为中医之用。

    “西为中用”是孙桂芝在临床中的发现。化疗伍用中药而治则不同,其疗效有差异,于是就萌发了实验筛选有效方药的想法。1975初,开始对余桂清等常用的心脾方、脾胃方、脾肾方、肝胃方开展了实验。结果发现脾肾方组的动物生存状态、外周血象等均优于其他三组。1976年初由余桂清和孙桂芝共同拟定了脾肾方组成,做成冲剂,定名为扶正冲剂。

    王逊还讲解了孙桂芝临床上发现逆转与防止肠黏连、肠梗阻的溶纤方,主要有以下药物组成:生黄芪、苏木、三七、地龙、桃仁、蝼蛄、水红花子等。其中生黄芪补气升阳;苏木、桃仁活血祛瘀;蝼蛄善于走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2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