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394
太岁之考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93期
     “太岁”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即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因而有“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传言。同时,《宣室志》中记载了服用“太岁”后人体能够焕发生机,发挥神奇的疗效,使得后世之人争相追寻长生不老之药——“太岁”。

    自1992年,陕西周至县农民在渭河边上发现了出土的“太岁”疑似物后,近年来“太岁”出土报道较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各家之言也纷纷涌现,但有关“太岁的基原物种究竟是什么?”“太岁是否为生命体?”“出土的太岁疑似物是否为古籍中记载的太岁?”尚没有定论。在现代信息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报道为搏眼球,肆意夸大,有违科学根本,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古代所记载的“太岁”,结合实地调查对古今“太岁”进行探讨,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等技术对随机选择的市售“太岁”疑似物进行探索分析,以期为正确认识“太岁”以及现代出土“太岁”疑似物的本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古代“太岁”考证

    在古籍记载中,“太岁”有两层含义。一为风水学说中的术语,《广异记》《酉阳杂俎》记载了在“太岁”位掘地,发现类肉之物后,灾害接踵而至,因而有“太岁头上不得动土”的说法。二为物种“太岁”,是本文考证对象。

    “太岁”始载于先秦时期《山海经·海外南经》。唐代《宣室志》“地下肉芝”中,术士称之为“太岁”。《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