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4709
浊毒理论指导治慢性肾病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45期
     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重要病因学说,是对中医病因学的丰富和发展,这一学说为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为“化浊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已被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浊毒理论”和李佃贵教授应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浊毒理论概述

    浊毒基本定义 浊属阴邪,毒属阳邪。浊邪为病,多易阻滞脉络,壅塞气机,缠绵耗气;毒邪伤人,其性烈善变,损害气血营卫。浊、毒性质虽不同,然两者常胶结致病,且毒之形成与浊有密切关系,故浊毒并称,合而为病。

    浊毒的来源 浊毒可为外邪,亦可为内邪。作为外邪,由表侵入;作为内邪,由内而生。

    浊毒的致病途径 浊毒病邪作用于人体,循人体络脉由表入里,由局部至全身。

    浊毒致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

    浊毒的致病特点 易耗气伤阴、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具有迁延性、难治性、顽固性、内损性。

    浊毒与慢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可归属于中医“虚劳”“尿浊”“水肿”“关格”等范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