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2979
读方品药识“另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83期
不知者须学习,非常者应留意,研习方剂时一定要对这些“另类”药另眼相看,细细品味,可以说这是学习继承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不知者须学习,非常者应留意,研习方剂时一定要对这些“另类”药另眼相看,细细品味,可以说这是学习继承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历代先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承载这些经验的重要载体是方剂。

    通常情况下,一首方剂的组成药物是按照君、臣、佐、使的角色进行定位分工,构成一个突出君药的作用指向,其他围绕君药发挥协同作用的有机整体。

    读方时发现,某些方剂中的一个或数个药物表面上看起来与治疗主题不相符合,或与平常的用法不相一致,显得颇为“另类”,让人费解与困惑。其实,这正是学习时需要留意的关注点,因为它恰恰是组方者的经验所在。兹举数例加以分析说明。

    肾气丸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味药物组成,历来被作为治疗肾阳虚的代表方。分析起来,该方所蕴可谓意味深长。

    一是阴中求阳。肾阳虚时,理当温肾助阳,药用辛热或辛温之品,如桂、附等,另加甘温之品,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等,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王冰语)。但方中君药既非辛热,也非甘温,而是重用干地黄为君以滋阴补肾,另外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桂、附助命门而温阳化气。对此,柯琴的解释为“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这种以温药化阴为气的用药,乍看似有弃直选曲、舍近求远之嫌,却实寓“阴中求阳”深意。张景岳认为:“善补阳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