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301
今秋养生有不同 跟着运气来食补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57期
     五行制化,胜复有常。 从运气学说分析,2016年水运太过,可出现湿土之气来报复,今夏肆虐的洪水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中运”提示容易出现“邪害心火”,下半年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今年秋天,肝气旺、肝木克伐脾土,容易出现胸肋部疼痛、腹胀、呕吐、便溏、泄泻等肝胆、脾胃系统病症,此外与风邪相关的疾病可能会增多,有中风病史、心脑血管病患者需留意防复发或病情加重。结合下半年运气特点和“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的调摄原则,建议大家这样吃。

    粳米黍米运气粥

    粳黍米粥就是粳米、黍米一起熬制的粥,之所以在秋天推荐这款粥,是因为古人有“粥能益人”经验,也符合运气养生的原则。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食间谷以保其精” 诸论述,强调选食符合本年运气而生长的谷物调摄。《圣济总录 ·卷第二运气·丙申岁图》说:“四之气,……间谷宜黍。五之气,……间谷宜稷。”
, http://www.100md.com
    《本草纲目》载“稷与黍一类二种也”,有黏性的稷,就是黍。黍就是黍米,又叫大黄米,其味甘,性温,富含蛋白质、铁、钾、锌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能益气补中,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通便安神。

    历经夏日酷暑和长夏的闷热,再加上“秋老虎”的余威,大家会感到身体疲乏、胃口不佳。因此,振奋胃纳,补充津液,养阴润燥,显得尤为必要,粥成为不二之选。此外,秋季在五行属金,在人体应肺,秋季燥邪易伤肺,李时珍有“五谷为养,麻、麦、稷、黍、豆,以配肝、心、脾、肺、肾”之论,黍米既可以补肺,又是遵“运气”理论五之气“ 间谷宜黍”调摄,两擅其用。

    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唐代医家孙思邈称其能养胃气、长肌肉。明人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说:“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此外,粳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 百拇医药
    故而今年秋季给大家推荐“粳黍米粥”。大家可依个人口味调配粳米、黍米比例,或加少许糯米以改善粥的口感,还可加适量板栗、红薯或南瓜。

    南瓜熬粥能补气

    按“运气”治则,秋季“四之气”时应 “以甘缓之”。《本草纲目》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此外,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改善“秋燥”症状。《滇南本草》认为南瓜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可以治咳嗽、哮喘、肺痈、便秘等病症。

    南瓜可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今年夏季也推荐了南瓜和南瓜藤,但是夏、秋两季的南瓜是不同的,吃法也不同。秋季南瓜已瓜熟藤老,南瓜丝清炒或炒肉丝,已不如嫩青时爽口。南瓜藤也不适合炒吃。秋季南瓜可以熬粥,或用南瓜切块放入少许糯米蒸熟,或将南瓜切丝或打成泥加入精制面粉、适量盐,做成南瓜丝饼,经油炸至金黄,色泽鲜艳,口感极佳。
, http://www.100md.com
    豇豆解毒缓秋乏

    豇豆有夏季成熟、亦有秋季成熟者,秋季成熟者多为红豇豆。红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豆两种,这里推荐的是长豇豆,其性平,味甘、咸,归脾、肾、胃经,可收“以甘缓之”之效。《本草从新》认为其可“散血消肿,清热解毒。”今年因为运气因素,容易长疮疡、发湿疹,吃点红豇豆可起到预防与缓解作用。此外,《本草纲目》载其 “健脾补肾”,可治脾胃虚弱之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等。《滇南本草》称其“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红豇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提供人体必需的能量,缓解“秋乏”。此外,红豇豆含有的磷脂,可以提高人体胰岛功能,加快胰岛素分泌,尤其适合糖尿病人群食用。

    红豇豆清炒,加1~2瓣蒜放入;或加入少许青辣椒同炒;或与秋茄子合炒;或烧五花肉、炒肉丝;味道都不错。

    秋茄保护心血管
, 百拇医药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目前虽有白色茄子、杂交茄子,这里推荐的是传统的紫色长茄。《本草纲目》载:“茄子味甘、性寒,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滇南本草》认为:“其性凉,入胃、肠经,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秋季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尤其今年“邪害心火”容易出现心病的“运气”条件下,吃点茄子是不错的选择。缘由紫茄中含有很多维生素P,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使毛细血管能保持正常状态、弹性和生理功能,有保护心血管作用。中医认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食茄子还能从“心”对今年多发的疮疡、湿疹、皮肤过敏有治疗作用。

    吃茄子是有讲究的,《本草纲目》载: “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茄子性寒凉,一般烹调时应酌情加上辛温的大蒜、姜、葱白,同时也符合“以辛散之”的“运气”调摄原则。

    古人对茄子更是情有独钟,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有烹茄之法。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剥皮猪油煎炸和不剥皮酱油爆炒两种做法,和他自己用麻油、米醋拌食的蒸茄子,都很好吃。
, http://www.100md.com
    有些地方有“立秋吃茄子”的习俗,“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因此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茄子可清炒,或加少量青辣椒丝,或与红豇豆同炒,或加上少量瘦肉丝;或蒸茄子,可加少许青辣椒,然后配上1~2瓣蒜,少量食盐,捣烂、拌匀,淋上菜籽油或芝麻油。

    天麻养生又治“风”

    秋季由于空气偏燥,水分容易丢失,这时煲上一盅药膳,既可以补充体液、恢复体能,又可达到养生的作用,更能享受美食的“口福”。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天麻山药枸杞老鸭汤”。

    天麻,即《神农本草经》上品之赤箭, “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说:“赤箭,即今之天麻也。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为第一,此养生上药。”天麻气味甘平,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止痉。

    今秋推荐食用天麻,一则其为养生上品,二则可以平肝息风,针对今年下半年“厥阴风木”当令、与风邪有关的疾病可能会增多的“运气”特点而“治未病”。

    山药性味平和,是常用的补益佳品,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疗脾虚泄泻、虚劳咳嗽、消渴、小便频数等。枸杞子甘平,能滋补肝肾,养肝明目,延衰抗老。老鸭味甘、性温,入脾、胃、肺、肾经,功能滋阴补血。《本草求真》认为:“其服之阴虚亦不见燥,阳虚亦不见冷”。民谚尚有“老鸭滋阴”之说。

    此药膳荤素搭配,不寒不燥,补虚除乏,补肝制风,五脏兼顾。

    具体做法:陈年麻鸭肉250克左右,天麻20克,新鲜山药50克(去皮备用),枸杞子10克(后下),葱白少许(一撮),生姜3片。水适量,瓦罐煲汤,武火烧开,文火2~3小时。(陶国水), http://www.100md.com(陶国水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