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745729
我读《本草纲目》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43期
     《本草纲目》虽然是一本医药书,但在我眼里,它还是一本哲学书、文学书、社会学书,甚至是艺术书。它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更没有情节,但我读它却津津有味。

    我读书,更读人。《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生于明代中叶,取得秀才资格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落第,于是承继父业,行医看病,二十岁那年他染上肺病,拿着父亲的医书,配上各种草药,虽经百般折腾,死去活来,却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活得更好,于是他再也不去追求功名,一心一意问诊切脉,调药熬汤为乡亲治病。

    嘉靖三十年(155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的李时珍被楚王请去担任私人医生,在楚王府治好了很多人,被誉为“神医”,名扬四海。

    嘉靖皇帝听说神医李时珍的大名,便把他召进宫内到太医院当太医。名为太医,实质上是嘉靖帝朱厚熜的私人医生。这朱厚熜疏理朝政,一心只想长生不老,在宫里支灶砌炉,将朱砂等矿物质混合一起,要炼所谓金丹,李时珍百般规劝,他只当耳边风,还责怪李时珍帮他炼丹不出力,当然那时还没有化学这一学科,但李时珍十分清楚从朱砂中提炼出来的汞也就是水银有剧毒。尽管嘉靖对李时珍炼丹不积极很有意见,并意欲杀死李时珍,但李时珍毫不畏惧,躲进太医院拼命读医书药典,进而从理论上又得到升华。在宫中待了不到两年,李时珍卷起铺盖回到了民间,这一年他35岁。

    一位乡间的土方郎中被推到神医的位置,最后又返回乡里,李时珍见过最贫穷的百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