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5719
赵永厚:构建中医神志病学学术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31期
     “随着时代与社会要素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已逐渐发生转变,由视野局限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宽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学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形神一元整体观念,重视情志致病因素以及疾病转化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正是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其诊疗优势日益突出,在精神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中医药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医院院长、黑龙江省精神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赵永厚教授指出,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与历史的呼唤下孕育而生并不断发展,尤其近20年以来,神志病证已从临床各科中分化出来,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相关治疗原则及方法业已成熟,全面构建中医神志病学学术体系正当其时。

    “中医神志病学是在深入挖掘传统‘五神、五志’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精神病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比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赵永厚介绍,从临床范畴看,神志病是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变动而引起脑神功能失常,导致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如癫病、狂病、郁病等,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也多从此辨治。对此,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体会中,赵永厚提出应从以下5方面构建中医神志病学学术体系。

    理论体系

    赵永厚指出,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门学术成长的基础,是引领临床行为和制定临床决策的根本。基于五行学说、脑神理论及形神一元观系统阐释神志病的发生实质、发展规律和诊疗策略,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石。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基于中医“五行学说”、“脑主神明”及神志病“体用学说”等基本理论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