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330305
巍巍昆仑下的五彩光环 ——中医药文化巨著《中华中医昆仑》丛书概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10期
     昆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的显赫地位。“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实质上,昆仑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早已超出它的本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套“寓意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的以近现代中医史上一批巨擘大家的成就为素材的中医药文化巨著,以《中华中医昆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为名,体现出的是不变的昆仑,多彩的昆仑效应;不朽的中医,永远的中医丰碑。

    立意于大制作

    《中华中医昆仑》丛书的“大制作”,一是表现在构架上,这套繁体竖排、宣纸印刷、线装古雅、装帧精美的丛书,共15函150卷,总字数达500余万,摆在书架上有近2米长,堂堂皇皇,可谓丹楹细捔。二是表现在规模上,在几十个省、市范围内组织个体操作下的兵团会战,为150位大师写史立传,每一卷书稿的背后平均要有30~50万字资料的支持,从草成到成书要经过十遍、二十遍的修改和审读,洋洋洒洒,堪称广厦细旃。三是表现在队伍上,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有170多位,编审人员100多位,志愿者和其他人员200多位,是由500多人组成的富含智慧和力量的团队。他们都是从全国中医药界、文学界的精英中遴选出来的,年龄最轻者才20岁出头,最高者为81岁,浩浩荡荡,真乃众志成城。四是表现在难度上,入选传主有的驾鹤西去,资料缺如;有的年事已高,采访困难;有的居住遥远,联系不便。特别是一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大多散落。为了寻找一个证据,可能要翻遍几个省的图书馆;为了核实一个事件,有时要花费几天的工夫;为了体例的基本统一,不少稿子都会反复多次,甚至推翻重写,篇篇章章,都是心织笔耕。五是表现在投入上,这套丛书的总预算为过千万元,在政府没有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全靠动员社会力量的资助来完成。为此,组织者打爆了电话、磨破了嘴皮、跑断了双腿,先后与54位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携起互助之手,圆满实现了这一计划,风风雨雨,饱含万苦千辛。大制作离不开优秀的指挥员,这套丛书的成功不能不提起主编张镜源先生。这位年过80、任过高官而学术上与中医不沾边的的老人,却酷爱中医、自寻苦吃,率领他的团队——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事们,遵照“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打造精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宗旨,同心同德,历尽磨难,历时3年,完成了这项传承国学国医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着眼于大场景

    《中华中医昆仑》丛书的“大场景”,一是表现在入选传主的范围上,他们时跨百年,有的人是经朝历代的;遍及全国,不少人是走南闯北的。其专业囊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中药等遍及临床、理论、教育、科研的各个领域。二是表现在入选传主的学术结构上,他们中既有家传嫡授的世医、名师亲授的高足,也有自学成才的方家、院校毕业的强手;既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者,也有伉俪联袂、青出于蓝者。不同的师承、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经历,形成了不同的学术特点。面对这样的群体,没有超长的镜头、超宽的银幕、超多的色调是无法表现的。三是表现在具体手法上,如何将恢弘的大场景,化解为精细的分镜头,用每卷3万字的文字表现出一位特色传主的独立世界,浓缩出不同传主的传奇人生,传递出一个时代的医家精神,展示出中医大家的独特魅力,成为这套丛书能否出彩的一个关键。衷中参西张锡纯,法古不拘,志行高洁;全科巨匠孔伯华,参透病机,出神入化;一代宗师时逸人,育人立本,时病立论;经方大师岳美中,传道解惑,屡起沉疴;革故鼎新章次公,博采众方,奇人奇药;誉满龙江韩百灵,融汇古今,学贵精专;达儒明医关幼波,辨证出奇,养生有道;沪上儒医裘沛然,立言立行,百法活人;皖中奇才尚志钧,淡泊简处,本草人生;公仆大医路志正,心系中医,情满杏林;妙手回春焦树德,创新痹证,善救危急;名噪中州李振华,育英课徒,勤行为医:崇尚岐黄陆广莘,尊生贵命,授业传道;吴中名家徐景藩,疗效为先,脾胃为本;正骨圣手郭维淮,内外兼治,术精德馨……150本传记,美轮美奂,每传都有醉人故事,每记都有夺目光华;150位人物,乃金乃玉,每人都是技压群芳,每物都是掷地有声。在有限的篇幅里,编撰者抓住传主医德医风高尚、学术造诣深厚、医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术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口碑良好的共同特点,用妙笔生花之手塑造出了一副活生生的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杰出代表们的百年群雕图。
, 百拇医药
    收功于大影响

    《中华中医昆仑》丛书的“大影响”,一是表现在书的本身,这套丛书“开创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先河,弥补了百余年来中医药学史的空白,更为中医药能够绵延不断地造福人类、在继承创新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学财富传承下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书是宣传老一辈中医药大师们医德医风很好的教材,是一项开创性的、抢救性的、承前启后的工作。”这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中华中医昆仑》发布及赠书仪式上的一段讲话,想必它足以说明这套丛书编纂、出版的意义和影响了。二是表现于书之外,“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徵传》)中医兴,国家幸;中医强,国民福。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文化体制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无一不与中医药的兴衰有密切关系,无一不需要中医药的参与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富国,中医人就必须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满腔热情、用心用意地热爱和保护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坚定的文化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积极努力地追求和进行文化的创造和重建;还要树立足够的文化自谦、自律,开放胸怀、谦诚虚心地汲取和接纳可为我所用的进步文化。

    “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著作的出版,是践行文化兴国、文化富国战略的可喜行动,对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关注中医药、热爱中医药、推行中医药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