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2229580
“回归式”临床教学实践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20期
     调查分析发现,中医类毕业生临床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述和交流能力、病史采集和归纳能力、中医思维和辨证能力、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医患沟通和亲和能力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脱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执行不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不平衡等。对此,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部自2011年起在中医类毕业生中开展“回归式”临床教学实践,以“后天培补”来弥补“先天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收获。

    根据指导思想,我们确定了教学实践的目标,即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临证思维方式并学会应用,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提高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处置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岗敬业、人文关爱和敬畏生命的精神,以成为合格的“准住院医师”。

    在此基础上,安徽中医学院一附院临床教学部精心组织对回归式临床教学实践精细化设计,一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和指导。以学生为本,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教学目的:要求人人做到“四掌握”,即掌握规范的病史采集方法(望、闻、问、切),掌握四诊摘要归纳(病例特点),掌握中西医临床基本操作技术(内、外、妇、儿、骨、针推),掌握常见和多发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中医、西医);“二熟悉”,即熟悉辨证思维程序(辨证分析、类证鉴别),熟悉诊疗方案制订(治法方药、调护);“一了解”,即了解临床工作流程、医患沟通规范(岗位职责、知情告知原则)。

    在教学内容方面,包括中医药“三基”、西医药“三基”、临床交班、临床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科室讲座、医院学术报告。采取分组与集中相结合、查房与讨论相结合、小讲座与报告会相结合、模拟训练与病例演练相结合、自主活动与指导点评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以临床实际病例演练、模拟技术操作训练、典型病例讨论、多媒体讲座、实验室检查资料判读与分析为教学手段,保证每位学生主交一次班、主查一次房、主持一次病例讨论、主讲一次讲座、参加所有操作技能培训和全院性学术报告。

    我们的体会是,“回归式”临床教学重点是中医辨病辨证论治、西医疾病诊断处理;难点是病史采集和归纳病例特点;关键点是病例选择、教师备课、学生准备和操作模具制备。其中前期院(系)部与后期临床教学基地的协调与对接至关重要,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精心组织、精细管理,才能确保实践活动科学、规范、有序、见成效。同时,还要及时分析、评价,分阶段总结,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百拇医药(李增林 刘佳 安徽中医学院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