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9661
同仁堂: 50余年探索海外发展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18期
     中医药服务贸易系列报道之六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国内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加快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中药供应保障体系,重点保障该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

    ——摘自商务部等十四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仁堂这个中国中医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她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外市场的拼搏与探索已有50余年了。从产品出口到海外办店,从营销领域再到生产基地建设,同仁堂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营销。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玲说,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已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66家药店,把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产品带到海外的同时,也把中国儒家的“仁、德”思想和中医药治病与养生理念带到了海外。
, http://www.100md.com
    产品服务

    海外服务贸易的保障

    丁永玲说,从上世纪50年代由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同仁堂产品开始,到1993年同仁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至今,北京同仁堂产品走出国门已跨越半个世纪。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开始到访北京,地处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是他们最喜欢的去处之一。许多与祖国隔离了数十年的游子,拿着前辈们写的“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下洼子门24号”的地址,一路打听着找上门来。每天,一拨又一拨的海外来客涌向这里,成了首都商业的一道独特景观。这些客人出门时,个个手里大包小包拎得满满的。他们说,早就知道同仁堂的中药是第一流的,但只有在北京才买得到。不但要给自己买,还得给海外的亲朋好友往回带。

    为了能让海外华人不用远涉重洋就能用上祖国的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民,1993年,同仁堂第一家境外药店在中国香港开始营业。药店开业后生意兴隆,开业第一天就顾客盈门。香港媒体曾如此描述它的盛况:香港街头有两个地方需要排队——英国大使馆前移民签证要排队,同仁堂门前买药看病要排队。
, 百拇医药
    自此以后,同仁堂相继在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开办药店,通过名药、名店、名医三位一体与“以医带药”的经营模式把同仁堂的中医中药不断地推向海外,由最初仅行销几个华人地区到目前已进入澳洲、中东等市场,由最初只有几个出口产品到今天拥有300多个出口产品,产品需求和贸易量逐年增大。在这一过程中同仁堂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是,先易后难、先贸易后合作、先周边后欧美。

    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和“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产品特色,不仅打造了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品牌,也使同仁堂的高质量产品成为海外服务贸易的保障,消费者眼中的“放心产品”。

    医疗服务

    留下佳话赢得信赖

    为了能让海外的顾客不用长途奔波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同仁堂在世界各地不断开设药店和中医诊所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有些药店甚至开设在当地西医医院的中医诊疗中心,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为顾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的特殊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困难是中医药让外国朋友接受的最大障碍。同仁堂深知这一点,为此采取的方式是,首先让外国朋友们从望闻问切、针灸推拿、辨证论治等诊疗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体验同仁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而同仁堂采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在“治未病”等养生保健领域的神奇疗效,又使得无数外国朋友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精湛的医术、诚挚的服务更是在海外留下了许多佳话。同仁堂吉隆坡店的李广钧教授让一位患双下肢动脉炎的女士告别了轮椅,恢复了健康,患者感激地送来了“济世清风”的牌匾;有着“送子观音”美名的同仁堂悉尼店的吴高媛大夫让一位西医诊断终生不孕的女士成功自然怀孕,这位女士和家人都成了中医的拥护者;同仁堂迪拜店的梁树旗医生让一位双下肢发软无力15年的南非广告设计师重新站起来,患者激动地创作出传统中医风格的宣传画,表达了西方人眼中的同仁堂……

    丁永玲表示,这些案例体现了顾客对医生的极大信赖。而这种信赖是海外顾客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国粹最直接的肯定。
, 百拇医药
    凭借供奉御药的精细品质和诚信服务的良好口碑,同仁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当地人前来寻医问药。目前,同仁堂在海外累计咨询和诊疗的患者已超过2000万人次。

    文化服务

    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丁永玲说,同仁堂在海外的门店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为世人所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展现中医药的魅力,还需要从文化推广做起。

    从2008年起,同仁堂开始了与孔子学院合作的尝试——联合办学。2010年,北京同仁堂与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了海外文化传播新平台。同仁堂推荐中医药文化专家到孔子学院巡讲,在孔子学院地区联席会议和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及院长培训班举办中医药普及知识讲座。

    同仁堂作为经济实体不断在海外各地开办分店,“以医带药”的特色模式不仅为孔子学院提供了良好便捷的体验平台,成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同时,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也带动了同仁堂海外经济实体的发展,为同仁堂济世养生、服务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 百拇医药
    重视海外宣传,药店的经理、医师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广播讲述健康养生的理念,开设同仁堂中医药知识栏目,连载以同仁堂历史故事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如小说《大清药王》、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大宅门》等,利用重大节日与所在国大使馆及其他中资企业一起出报纸专版、举办义卖义演、送医送药等活动,同仁堂充分利用海外媒体资源不断传播中医药文化。

    此外,在海外各地的同仁堂药店都会不间断地举办各种形式的义诊活动,开展中医专家到社区、学校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活动,围绕当地的常见病进行专业讲解。还通过对海外当地经销商的产品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当地主流社会的传播和融入。

    未来发展

    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

    丁永玲介绍,截至目前,同仁堂中成药出口创汇已连续15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仁堂优质的产品、高水准的医疗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回馈社会的善举得到了海外民众的认可和赞同。

    根据同仁堂制订的海外“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同仁堂投资境外终端网点将达到100家,将在日本、欧美、中东等市场实现新的突破;同时扩大投资领域,在医疗服务、养生保健、学术教育、药膳餐饮等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力争到2015年实现在境外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同仁堂文化博物馆,尝试开展同仁堂系列中医药文化流动展,定期组织专家讲师团环球宣讲,借助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动同仁堂历史文化与海外文化的有机融合。深化推进海外师承教育项目,未来几年以“师带徒”的方式,聘请中医药专家、大师以及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海外经理人为传承师,培养海外技能与文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同仁堂还将尝试在世界范围内广收不论国籍、不论肤色的徒弟,积极推进本土化人才战略,支持同仁堂海外事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