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520976
补血方药治疗血虛证机理获确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66期
     本报讯 (记者高新军)在日前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主任高月等人研究的课题“补血方药对血虛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血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各类贫血性疾病、放化损伤和战伤失血等均可有血虚证表现。但长期以来,对血虚证本质及中医药干预机制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在此背景下,高月等人从1992年就开始着手研究血虚证和补血方药。该项目以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特别是基因、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放化疗损伤和综合放血所致血虚证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分子基础,确定相关的客观评价指标,并通过四物汤和红益胶囊等相关补血药物进行确证,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三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四个药理水平,从证、方的不同角度进行互补性和互动性观察,旨在揭示血虚证本质,探讨四物汤的作用机理、配伍规律和物质基础,建立方证结合的方法学研究模式,重构新的有效活性成分组方,为相关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

    该项目隶属于中药药理应用基础领域,以四物汤为主要模式药物,历经15年研究,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研究不仅揭示了补血方药对血虚证的干预作用机制,而且基本阐明了补血名方四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首次发现了果糖和芍药苷的补血活性;其次是创建了基于基因和蛋白组学的中药复方差异活性筛选的技术平台,为中药现代化、特别是复方配伍规律、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筛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还建立了方证结合的研究模式,揭示了血虚证发生、演变的细胞分子学机制。将血虚证与四物汤、红益胶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方证到理法的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另外首次发现了红景天的补血活性,阐明了红景天促进血虚证动物骨髓造血的作用机制,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据了解,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单位合作进行了补血方药与血虚证方证结合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四物汤为主的补血方药用于治疗贫血性疾病、放化疗所致血虚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