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675
中医骨伤名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8期
     中医骨伤名师

    姓名:吴定寰

    出生年月:1928年5月

    职称:主任医师

    毕业院校:师承

    从医年限:59年

    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1948年跟随岳父夏锡五学习医术,得其真传。行医近60年,对中医骨科学的满蒙正骨学造诣颇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正骨的治疗手法进行了不断改进和研究,使夏氏正骨手法更加完善和系统,尤其是对近关节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手法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在深入研究原上驷院绰班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详备细,心慈术狠”的学术思想,以及“轻、柔、透、巧”的手法特点。知详,就是在诊疗之前以手摸心会为主,结合现代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周密的了解病情,明确诊断,对损伤局部的情况要认真地进行望、摸、比、对,做到心中有数。手法治疗前,对拟施手法的力度、方向要胸有成竹,拟用的药物、器具要仔细准备,放在手边。心慈,就是充分估计到患者对所施手法的各种反应,施术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使患者少受或不受痛苦。术狠,就是在知详备细和心慈的基础上,一旦施术,要大胆,准确,迅速,彻底。

    轻,主要讲动作要轻,不用暴力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宜于接受。柔,是手法用力柔和,强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手法的力量要根据病人病情,并结合医生自身功力运用。透,就是在“心”的指导下施治,手法自然就会刚柔相济,和缓深透,力量直达病处,并能达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巧,就是主张用“巧劲”进行骨折的整复和脱位的复位,并巧妙利用患者的心理。

    吴老将清末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的传统元书纸排子加以改进,既保留了传统的固定方法优点,使之更适合临床应用。改进后的元书纸排子固定法纸排子纸轻且柔,有一定弹性、韧性,与人体表面情况较为接近,很少发生压伤;纸排子对肌肉有益的收缩活动影响较少,便于把造成骨折再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因素;大小纸排子分两层使用,既能保持固定的强度,又因其小纸排子数目,所留的空隙较多,对肢体血循环影响较小;纸排子的轻柔和弹性,可随骨折后肢体粗细的变化而自动塑型,即随骨随形;可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随时增减纸排子的层数和应用纸排子的数目,即可“随松随紧”。

    在学术上古而不泥古,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完成了《夏锡伍治疗骨折特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医按摩》(法文版)等著作。还参与和指导完成了《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正骨手法传人夏锡五脉系源流的文献研究》,的学术论文及《夏氏宫廷正骨手法荟萃》(录像),分别获得1992年、1993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D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