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1121
探索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36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这一卫生工作方针,是当前我国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明智抉择。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医药高峰论坛”上,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局长董明培作了重要发言,他指出,坚持中西医并存并重,共同走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之路,这既是国情需要,同时也是对世界医疗保健模式的创造性贡献。

    中医药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

    董明培说,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难度不言而喻。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医学,能够为群众提供简验便廉和“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学优势。因此,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董明培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约占卫生总费用的90%,如果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费用是医疗费用的50%,也要为每个城乡居民负担近300元的医疗费用,而目前国家能为每个农民仅仅负担40元左右。因此,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卫生事业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共存和互补的特殊性,中西医共同发展,取长补短,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体两翼是必然选择。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坚持中西医并重是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最佳选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运用“一根针、一把草”等低成本、广覆盖的医疗服务,保证城乡居民享有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创造了“中国模式”。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市场经济和卫生经济政策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低成本迅速移向“高科技-高成本-高收益”转移,“看病贵、看病难”在所难免。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模式

    董明培说,当今,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特征,恰恰与这种转变的要求相吻合,其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特点,更加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突出。
, 百拇医药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医学逐渐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以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的目标一致,是这一医学核心价值的体现。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养生、房事养生和娱乐养生等多样化的养生保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享誉海内外。中医药在治疗非典、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之处,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肯定和关注。

    据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中医院门诊平均诊疗人次费用为82.97元,比西医综合性医院费用低29%;中医院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3125.18元,比西医综合医院费用低27%。按照2005年统计数据测算,安徽省中医药服务占医疗保健服务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将直接减少2.4亿元。因此,发展中医药是缓解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有效举措之一,特别适合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运用。

    发挥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中作用的对策
, 百拇医药
    董明培说,立法保护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刻不容缓。建议加快传统医药法制化进程,通过立法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改变头重脚轻、高位截瘫的现行中医药管理体制,使各项中医政策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建立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时不我待。现行卫生经济政策的宏观导向不利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少,技术服务定价水平低,加之政府职能缺位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当普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少、欠账多,中医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压力大。建议探索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使中医院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推进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中广泛运用。鉴于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弱、发展不平衡等现状,建议各级政府要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与整个民生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验收,为在广大农村和社区推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提供能力保障。

    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要在全面系统地继承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挖掘和发展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完善中医药技术标准,从医学整体发展的角度,开发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药品监管制度应该从实际出发,规范和促进中药的发展。要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中的整体性,注重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研究,促进中医中药的协调发展。, 百拇医药(周 颖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