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1818
不断挖掘藏医药科研潜力——记青海省藏医院副院长昂青才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0期
     由于藏医药的现代发展起步较晚,前几年藏医药的科研工作多停留在古籍整理、临床观察、处方搜集、病例调查等较低层面上。1995年,从青海藏医学院首届藏医班毕业的昂青才旦来到了青海省藏医院,开始了藏医药的科研工作。

    临床研究是医院科研工作重点

    昂青才旦来到医院后,先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为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院内开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的基础上,设立院级科研课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和组织、实施科研工作的能力。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始从被动安排申报科研项目向主动申请科研项目的方向转变,在院内形成大家关注科研、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为开发更多的藏药,从2001年开始,由昂青才旦牵头申请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他带领同事们加班加点,刻苦钻研GCP相关知识,多次赴北京等地参加GCP培训,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了数百万字的操作规程标准(SOP)和临床研究制度,亲自培训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经过3年多的大量工作,通过了青海省卫生厅、省药监局的初审和复核,于2004年10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验收,成为青海省第一家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的医院。临床基地的建成标志着青海省藏医药的临床研究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之路。目前已完成“然降多吉胶囊Ⅱ、Ⅲ期临床试验”、“骨痛宁膏Ⅲ期临床试验”、“夏枯草胶囊Ⅱ、Ⅲ期临床试验”、“肝脉通胶囊Ⅲ期临床试验”、“三七总皂苷氯化钠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等10余项临床研究项目。
, 百拇医药
    特色疗法是藏医学精髓

    近年来,医院挖掘和整理了多项藏医传统诊疗方法。例如脉诊、尿诊、药物诊断等诊病方法;火灸、放血、金针、缚术、铜烙、铁烙、角罐、涂搽等治疗方法,向省卫生厅申报了藏药消痞散加卡查尔治疗囊型肝包虫的疗效研究、五味甘露浴药材炮制工艺改进技术研究及应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藏药“德君倩毛”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藏药“朗徐秀曼涂剂”软膏的二次研发及应用、藏医艾灸治疗慢性胃炎、藏医火灸疗法+藏药外敷治疗颈椎病等三新项目,其中藏医铜烙疗法、敷缚疗法、藏药“德君倩毛”、藏药“朗徐秀曼涂剂”软膏等20余项取得国内和省内先进的证书,目前这些项目通过临床验证,收到了良好疗效。在特色疗法的挖掘和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藏医医疗行业科研的前列。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差异和物种分布的多样性,导致了各地区在藏药品种鉴别和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习惯性和经验性,藏药领域内,混乱品种鉴别至今无统一的标准规范,严重地影响着藏药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昂青才旦主要参与完成的关于开展“藏药混乱品种鉴定审核”的科研课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为民族医药类课题。课题历时三年,搜集各地藏药混乱品种标本,组织各省区藏医药专家研讨,对400多种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对不同地区间的一物多名、一名多物等混乱品种共80多种进行了统一,并达成共识,列出了部分药材的伪品、次品,确定了真品及代用品。藏药混乱品种鉴别和统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2006年该院再次向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该项课题。
, 百拇医药
    规范藏药标准化建设

    2000年,受青海省卫生厅委托,由昂青才旦主持编写了《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藏医病历书写规范》两个藏医行业技术标准,其中《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是我国藏医药临床方面的第一个行业标准,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和判定疗效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历代藏医界无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的空白,已由卫生厅颁布在全省藏医医疗机构广泛普及试用。《藏医病历书写规范》也是目前藏医医疗机构使用最广泛的规范性文件,除在该省颁布执行外,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区的藏医医疗机构也参照执行,为规范藏医医疗文书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由昂青才旦牵头申报了国家西部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藏药学”的学科建设工作,该项目是该省卫生行业惟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全面系统地整理历代藏药文献古籍,建立藏药学文献数据库和藏药药材及成方数据库,规范藏药学学科名称和名词术语、藏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藏药名词及标准规范化方案,明确常用药材的炮制及理化性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阐明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及形成规律,建立健全藏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藏药的新药开发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逐步实现依据藏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来控制与保障藏药材质量。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藏药学的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