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248457
中医对非典重新命名百害而无益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0期
     目前,不少人提议对非典进行重新命名,表面看来这是在维护、促进中医的发展,推动中医防治非典的深入,然而,实事并非如此,对非典进行中医重新命名是百害而无益。

    有不少中医学家在引经据典,博览群书之后,提议把非典命名为“肺湿疫”、“肺毒疫”等,认为这些命名更有中医特色,也许更能反映中医对非典的认识。然而,一旦这一所谓的新命名的名词要引入中医界,其负面影响就非同小可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事物(包括疾病)的命名,大多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结果,而是否是对事物本质的全面正确的反映并不十分重要,也不是几位专家学者的呼吁和倡议就可以解决的。我们中医界对此已有不少教训了。如牛皮癣这个中西医都有的病名,就不是“癣”病的命名,但这并不妨碍对此病的认识和研究。相反,对乙肝,中医界专家要重新命名为“肝病”,结果却没得到大家的响应;对失眠,中医命名为“不寐”也没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这无疑是在做无用功。对非典这一烈性传染病的命名,刚一开始,不少医学专家也颇有微辞,但一时又没找到更好的命名,这样,大家约定俗成,“非典”就被西医、中医,东方人、西方人乃至世界卫生组织普遍接受了。而今天,中医对其进行重新命名,这实属不明智之作法。这犹如一个年过半百之人要重改名一样,除了满足一下心理需求外,纯属自寻麻烦。

    试想,如果中医界不再应用非典这个命名,而应用了什么“肺毒疫”、“肺湿疫”等名称,那么,首先,在中医内部要来个重新改名的学习和认识。其次,对将来不了解这是由于命名而造成的“一病”变“二病”的人来说,对改名前的文献的学习,就需要考证和重新对译。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快就把命名前的中医防治“非典”的学术成果封进了需要“考古”的文献堆里了。第三,对西医乃至全世界医务人员来讲,新命名是何物必须要通过翻译才能查明白;而对于中西医结合来讲就会有新的困惑,是选用“非典”或“肺毒疫”呢?还是自己重新命名一个什么“非典肺毒疫”这一混合新名词呢?第四,对于全国人民来讲,非典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病名,而所谓的新命名却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不是我们中医“自绝”于人民吗?第五,对于管理者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既已将“非典”纳入了作为传染病管理病种,就不可能再纳入所谓的“肺毒疫”或“肺湿疫”。不难看出,中医对非典重新命名是百害而无益,是自寻麻烦,自设门坝,这将十分不利于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百拇医药(杨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