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80638
非典型肺炎的针灸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48期
     目前,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许多中医药专家贡献了预防此病的方剂。我们认为非典的预防与治疗仅仅靠中药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中药资源有限,且中药对症性强,个体效用差异较大,对广大群众的普遍应用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的防治情况看,针灸疗法的防治作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此,我们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预防

    用灸法预防保健由来久矣。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著人。”就是讲要常常施灸,不要让灸疮愈合,这样瘴疠疟疾等传染病自然不能侵犯人体。现代研究表明,灸法有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如此则人体正气充沛,邪能奈何?我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灸法在预防和治疗一些传染病、急性热病(如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上大有作为。我们认为以下处方对预防非典会有确实的作用。

    中青年灸大椎穴、肺俞穴,老年灸大椎穴、足三里穴,小儿灸身柱穴。灸法有三:一为直接灸,须用极细之艾绒,制成麦粒大小之艾炷,每次灸7~9壮;二为隔姜灸,把生姜片用针扎数个小眼,将粗艾绒置于其上灸9~11壮;三为艾卷灸,每穴10分钟左右,以灸热为度。施灸时间不受限制,可每天1次,连灸7~10天,体弱者灸1个月,易病者可灸数月或更长。

    二、治疗

    笔者认为在非典型肺炎发病的各阶段中均可配合使用针法和灸法。

    早期:可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用刺络拔罐法,或在后背督脉、膀胱经走罐以疏通经络,振奋阳气,还可针合谷、曲池等穴解表退热。

    中期:可点刺少商、尺泽放血,以清解肺热;针刺大椎、陶道、肺俞、膻中、曲池、足三里等穴。针刺大椎、陶道可以退热止头痛,以上肢有放电感为度,少提插;针肺俞、膻中,可以理肺气,止咳喘;针曲池、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治周身酸痛。

    极期:出现闭症时可采用针刺人中、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开窍醒神,脱症可灸关元、神阙,以温中回阳,大补元气。

    恢复期:灸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以鼓舞全身阳气,提高抗病能力。

    以上针灸方法可每日1次,畏寒高热时应多放血。我们相信,只要辨证准确,应用得当,针灸疗法一定会收良效。, http://www.100md.com(谢晋生 谢锡亮)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