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5524
天门山下看杏花——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剪影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61期
     万里长江在安徽境内折向东北。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看滔滔江水破天门山浩荡东去,“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快感油然而生。这种对“瓶颈”制约的突破不但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法则。在改革大潮中发展、诞生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

    “蓬莱三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建校已42年的安徽省中医药学校,先后被卫生部、教育部确定为重点中医药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十多年来,已为省内外培养了一万多名合格的中医药中等专业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中医药中专层次的人才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仍然按照旧中专模式办学显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校领导果断对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知识够用、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高级中医药应用人才。定位一明确,学校就千方百计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首先实现中专升格。200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该校为“高等职业学院”,当年即招收了中医中药高职学生。同时,学校又允许、鼓励在读的中专层次学生,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前提下参加大专层次的自学考试。此外,该校还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办起“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学院安徽教育中心”,拓宽学生深造的渠道。而对某些基层需要、仍有少量生源的中专专业继续招生。今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该校为大专,参加今年的高考招生,还试招了“3+2”生,即三年中专加两年大专连读生280名。这样,原来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被突破,学校形成了以大专为主体,大专、高职、中专并存的办学模式,校园成了备受学子欢迎的“蓬莱三岛”。记者在该校分别采访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求学选择的余地和后续空间非常满意。一个来自大别山金寨老区的学生满怀信心地表示,他高职毕业后要力争报考研究生。
, 百拇医药
    三大“内功”

    办学层次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对原有中专办学模式带来冲击,改善办学条件迫在眉捷。以吴恒亚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抓主抓重,把师资队伍建设、适宜教学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列为重点,花大力气苦练这三大“内功”。

    学校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在岗深造。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办起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勤奋“充电”。许多老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学习深造,往往是才放下教鞭,就捧起课本。老师的好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勤奋学习在该校蔚然成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是该校学风的真实写照。

    在“蓬莱三岛”求学的学子层次不同,需要的教材也不同。到目前为止,中医药大专和中医药高职都是独此一家,除了中专层次教材相对成熟外,大专、高职教材都需要重新编写。学校组织各部、系有关专家和任课教师联合攻关,根据培养中医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到专业目标、课程目标设置,再到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具体编写,全校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目前该校已作为主编单位编写,或协作单位参与编写全国中医药大专、中专统编教材共达18门。学生们对教材的反映是:“深入浅出,现在学得会;联系实际,将来用得上。”
, 百拇医药
    随着学校进入高校招生行列,学生总数已达3500多人,面积仅50亩的校园已嫌太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新的“瓶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414亩土地被划拨用于建设该校新校舍和实验、实训基地,一期工程包括前期教学实验楼及其他辅助工程,就达7万多平方米,基建总投资近1亿元。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对新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既保证质量又精打细算,消化、弥合了资金缺口。10月18日,首批1500名学生喜迁新校园。

    “一体两翼”

    作为中医药院校,不但有“校”,还要有“医”有“药”。“医、药”不但要以教、学、研基地为主体,还要有中医临床基地和中药种植、炮制、制剂基地为两翼。这就是该校“一体两翼”的构架。

    该校附属医院以特色著称,以医德见长。医院重视专科专病建设,尤以骨伤科、肛肠科和中医美容科闻名遐尔。32岁的刘宜群是我国最早从事中医美容的副主任医师,她在1995年就创办了全国首家中医美容专业,培养本专业中专毕业生320名,去年和今年又主持招收高职、高专新生120名,并帮助黑龙江、湖北、湖南、河北省等兄弟院校培养中医美容师资。2000年,学校响应政府“向下岗职工献爱心”的号召,她免费培养的60名下岗职工均获得了美容上岗证。副院长洪本才是骨伤科主治中医师,他给住院的孤身老人治病,背老人上下楼和给老人洗脚,已在附院师生中传为佳话。为加强附院建设,学校已在新校园预留30亩地,通过引资扩建附属医院。
, http://www.100md.com
    该校附属药厂1970年起步,1984年进入国家正式药厂行列。该校副校长兼附属药厂厂长马波向记者介绍,该厂已改制为“神辉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可生产27个品种准字号中成药,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为了提高科技含量并使目前的制剂品种和产值翻番,该厂已和合肥某拥有7名博士的研究所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学校用于见习的“百草园”,也将由现在的5亩扩大到130亩。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主办了在全国中医药界影响大、受欢迎的《基层中药杂志》,自1992年创办10年来已编辑出版了49期,总发行量近20万册。随着中药种养植(殖)GAP的加盟,该杂志正申报更名为《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春泥护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用人制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由从前的“两保”变成“两自”,即由国家的保分配和保干部身份,变成今天的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校长、系主任、到各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无不为学生在校学好、毕业走好而殚思竭虑。在该校校园,随处可见老师辅导学生的身影。学校对各专业的学生,在教授好本专业课程之外,有意识地让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让他们多会几招。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学校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建起局域网,购置300多台电脑,要求学生毕业前都要通过计算机二级证书考试。该校还主动和市劳动局联系,在学校设立了中医药专业的“劳动技能鉴定站”,可对推拿、美容、中药营销等专业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记者在采访中,见到很多同学同时报考二、三种劳动技能。他们告诉记者,学校给我们提供机会,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多学知识与技能,报答老师,报效祖国!, 百拇医药(李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