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9816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著名中医专家高辉远教授学术思想简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41期
     著名老中医高辉远(1922~2002)自幼随父习医侍诊,18岁独立行医,1958年受业于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达17年之久,尽得真传。他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六十余载,擅治内、妇、儿诸疾,尤以治疗温热病与老年病见长。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三载,深感高师学术思想博大精深,临床经验至为宏富,不幸的是高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使我们的心情悲痛万分。为缅怀我们的恩师高老,特择要整理此文,以志纪念。

    强调理论 注重实践

    邓颖超同志曾经这样评价高辉远老师:“高大夫的中医学理论造诣很深,他熟读历代中医药医籍经典……”“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医疗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多年来,我和已故周恩来同志有病时请其治疗,有疗效,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邓大姐说的这番话,确非过誉。高师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之瑰宝,有其独特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是中医理论体系以辩证法为内核的结晶,是中医必读之书。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不读仲景之书则临床治无法度,依无准绳。高师主张熟读经典医籍之后,再博览群书,通读历代名著医籍及医案,研考各名家方书之理,这样不仅能开阔知识领域,且有权衡各家学说之基础。他十分重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认为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他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比较高的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有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的学习精神。
, 百拇医药
    他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反对单纯的为理论而理论。他主张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对各种急慢性疾病,特别是疑难重症进行独立思考,临证处理,以便于锻炼其辨证论治的能力。高师还结合大量的典型病例进行示教,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授中医理论和他自己的心得,使理论得到临床验证。

    审因论证 治病求本

    高师遵循《内经》“治病必求其本”之旨,诊病必以细审其因,辨明机理为要。他治病求本,尤其注重胃气。前人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故治病必以胃气为本,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杂病,莫不与脾胃关系密切。高师诊治疾病,谨守古训,临床对一些易伤脾胃之药物,总是斟酌再三,审慎应用。例如他认为表证需解表,也应注意解表不伤胃,若惑于炎症之说,滥用苦寒解毒之品,则有伤脾胃之弊。即便是实证驱邪,也应当攻中有守,维护正气。若只知病不见人,单纯以祛除病邪为务,而忽视正气,则可能导致正气大伤而病邪愈炽,以至不治。
, http://www.100md.com
     精通内科 尤谙耄耋

    高师认为,内科既是一门临床课,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师擅治内科病,尤对多种疑难疾病有其独到的经验,于理论和临床都有高深造诣,故能处变不惊,得心应手。如他治疗肿瘤,根据“瘤者留也”的观点,运用“留者引之,癌者平之”的治则,同时又十分重视调整人体的自身祛病功能,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创制8567口服液,用于肝癌、肺癌、宫颈癌、胃癌等病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他诸如对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眩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治疗,他能独辟蹊径,摸索出其治疗规律和有效方药,每于临证,恒多效验。

    高师在防治老年病方面尤有丰富的经验,认为老年人生理、病理都有其特殊性,体质有强有弱,不能笼统地概之为“老”字,而是要区别“病”与“老”的关系。他认为老年病患者的体质以虚为本,往往多脏同病。由于病变涉及的脏腑多,证候繁杂,虚实互见,从整体辨证是“虚”,从局部辨证则有“实”象,这种整体“正气虚”与局部“邪气实”的并见,正是老年病患者虚实夹杂的原因。在治疗时,高师强调祛邪慎施戕伐,扶正宜用调补,不宜漫补,脏腑多病,不任强攻,应时时顾护胃气;病多虚实夹杂,主张着眼攻补兼施;年高之人阴阳失调,又当调理阴阳,俾刚柔既济。基于这些认识,高师总结出了“辨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的治疗老年病的原则。对老年病的预防,高师则概括为“四时有序,起居有时,饮食有节,运动有法”的“十六字诀”,对于老年人养生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擅治温病 卓有发挥

    高师认为,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补“伤寒”之不足,临证时应辨明寒温之同异,认为温邪犯卫是从口鼻而入,初起在表,治宜辛凉透邪为先;伤寒初起,寒邪侵犯太阳,是由皮毛而入,其病亦在表,治宜辛温发汗为主。可见两者之始,病因各异,病证有异治则亦异,绝对不可混同。若伤寒入里,郁而化热,证属阳明,治宜白虎、承气;温病顺传,证属气分,热邪益炽,治法自然一致。至于疾病后期,伤寒以人体阳气的损伤为主,多见阳虚寒盛之厥逆、下利等,则宜回阳救逆;温病以人体精血、津液的损伤为主,多见亡阴失水、虚风内动之证,则宜滋阴增液。故两者之终,又见证治迥异,理应细加区别。温邪为病,变化最速,故他主张在温病各阶段,都应把透泄护津放在首位,此乃治疗温病第一要义也。

    高师早年终日跟随蒲老侍诊,临床诊治了大量患有如流脑、腺病毒肺炎等温热病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他整理总结出蒲老的“乙脑辨证论治八法”(即辛凉透邪法、逐秽通里法、清热解毒法、开窍豁痰法、镇肝熄风法、通阳利湿法、生津益胃法、清燥养阴法)和“腺病毒肺炎辨证论治四法”(即宣透法、表里两解法、清热救阴法、生津固脱法),大大地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这些独到的见解,在其所著《医门新录》“温病述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 百拇医药
    兼长妇儿 独具特点

    女子之病,血气为要,冲任为本。血足气旺,任脉通,冲脉盛,经带胎产孕自然正常。所以,历代医家论妇人疾病之治,首重血分,采用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高师认为治血必理气,主张妇科以调理气血为主。又妇人血脉,贵乎温通,血得温则行,血得寒则凝,若寒邪凝聚,闭塞胞门,导致月经失调者,当温经散寒,他常以仲景温经汤加味主之。妇人以肝为先天,因女性患者多愁善感,情志不畅,肝气常郁,气郁则血滞而常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痒等病,于此,他又侧重在调肝,以逍遥散增减,灵活运用,俾木郁解而诸郁皆解。

    儿科又曰哑科。由于儿科的生理、病理特性,除有麻、痘、惊、疳等病外,其余疾病常与内科相同。高师认为,治小儿疾病,强调体质特点,急性病主张当机立断,用药必须及时,以免猝变;慢性杂病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临床不可不辨虚实寒热,谓体质属纯阳,恣用苦寒或温燥之品,克伐生机。
, http://www.100md.com
    不泥古方 灵活变通

    高师认为经方时方,均是前人的经验结晶,方之所贵,不是拿古人成方原封不动地去治病,而是主张因时、因地、因证、因人随机而变。正如他在《医门新录》中所说,“既不失古人立方本意,又不拘执于某一成方,避免机械搬用古人用方,失于灵活。”通过数十年的实践,他借鉴经方之精炼,时方之轻灵,机圆法活,通常达变,每于临床皆有心得和发挥,如逍遥散、越鞠丸本为理气解郁之剂,推广治疗发热、咳嗽等症,皆有显著疗效;仲景麻黄汤本为辛温解表之方,经随症加味应用治疗结节性红斑而获奇效;参苏饮(人参、苏木)本是治产后血晕的,推广治疗脑外伤术后肺部又有感染、高烧不退者;封髓丹本为治相火旺之遗精、失眠症,推广运用于顽固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而其效甚良。

    高师见识广,思想新,善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撷采众长。强调临证时,成方不在多而在损益,灵活变通。因此,他效仿古人法而不泥其方,巧思妙悟,理法严谨,经损益而创拟了十多个有效新方,如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蒺藜、菊花、荷叶等名曰蒺藜定眩汤,治疗眩晕证;以黄芪赤风汤合补阳还五汤加络石藤、鸡血藤、石菖蒲、胆南星等名曰复脑愈风汤,治疗中风证;以理中汤加官桂、乌贼骨、白芍、延胡索等名曰变通理中汤,治疗消化性溃汤;以异功散加丹参、三棱、莪术、茵陈等名曰健脾护肝汤,治疗肝硬化;以春泽汤加黄芪、山药、附子、熟地黄等名曰新加春泽汤,治疗慢性肾病;以定志丸、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加丹参、川芎、延胡索名曰养心定志汤,治疗冠心病等等,形成了自己治病的一套成方,验之临床,每多卓效。如治疗糖尿病的“滋膵降糖饮”,方取《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玉液汤”、《千金方》中“黄连生地黄汤”,《沈氏尊生书》中“玉泉丸”之意合三方为一体,大胆化裁而成,用之临床,颇有效验。

    高师临证,遣方用药,注意分寸,方小药精,而且处方用量极轻,每于轻灵之处见神奇,精简之中收效果。他说,古人治脱证,阳脱者参附汤,阴脱者生脉散,气脱者独参汤,血脱者当归补血汤,少仅一味,多则不过三味,大凡用药如用兵,药不在多,而贵在约,处方精要则药力专一,突出重点,击中要害。高师临证“药味少,用量少、价格廉、疗效好”,继承了蒲氏医学的风格,诚不愧为当代之名医。(王发渭 于有山 薛长连 吴登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