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93031
上半年部分中药材品种销势点评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95期
     今年上半年大宗家种药材表现较好的品种首数浙贝,从1999年产新走向高价后,今年已是第4个年头,产新前90余元(kg,下同),产新后不降反升至120元,并带动其它贝母类药材品种价格q求平衡,价格坚挺。西洋参虽销量大,但仍供过于求,价格偏低。黄连与200~280元的天价相比,100~120元的市价虽低,但处于高价位,尚未形成产大于销,辉煌并未结束。天麻与黄连类似,价格大幅度下滑,但百元以上仍属高价,预计今年产新后产大于销的矛盾将突出,价格必将回落。

    银花已供过于求,价下滑;山药于中价位运行。但一些前几年大红大紫的品种今年上半年却辉煌尽失。如山萸肉,去年产大于销,价格暴跌至30元左右,近几个月继续下滑,现已降至20元左右,走滞,即将回落至1997年前的价位,萸农已无利可图,商家亏多赚少。佛手经过5年辉煌,去年产新后一路下滑至10元左右,经营者大多亏损,今年产新后将落至10元以下。八角去年已产大于销,价暴跌,中期曾因炒作价升,但今年春八角产新后市价走低,接近1999年产新前价位。益智仁涨涨落落,虽产量没有大的增长,库存降至最低,但众商不敢炒作,产新前尚能维持在25元以上,产新后海南产地价落至11~15元,其后市走势还需时间证明。
, 百拇医药
    大批家种大宗药材由于连年产大于销导致价格一跌再跌。用量最大的甘草由于家种大规模发展,货源不断流入市场,价不升反降。枸杞子大规模发展生产,虽价廉用量增加,但供过于求矛盾突出,价落低谷,药农收益微薄,药商经营困难。当归用量大但产量也大,农民处于保本微利状态。黄芪自1998年产新以来连年产大于销,价格一路下滑,经营者亏多赚少,必须大力调减生产才能再现辉煌。党参与黄芪相似。白芍已经烂市,芍农越种越穷,前途茫茫。白术去年产大于销,价落至7~8元的成本价,今年将处于产大于销之势,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谷,但因其用量大,不会烂市。元胡连续6年产大于销,总供给量超过3年用量,但市价仍保持在8~10元,必须大力调减生产,5~6年后有可能走出低谷。随着鲜桔梗出口量的增大和库存的减少,桔梗后势看好。麦冬连年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矛盾仍严重,虽今年减产价略升,但后市难现辉煌。川芎供求比例约为3:1,5年内难有好的商机,必须调减生产。黄芩野生变家种成功,目前产大于销,药农已开始调减生产。白芷药食两用量大,去年价略升,供求基本平衡,生产有所发展。板蓝根虽用量大,但生产周期短,3元左右的价格农民收益尚可。北沙参近3年价虽低,但仍高于种粮收益,今年的减产将缓和供过于求的矛盾,但庞大的库存会抑制价格攀高。玄参去年产大于销,足够全国两年之用,产地价落至1.4~2元,今年种植面积虽下降,但难走出低谷。太子参严重供过于求,仍将在低价运行。丹参、三七连年产大于销,价格低行。生地用量大但产量也大,供求基本平衡,中低价运行。白前仍供过于求,低价运行;川牛膝、怀牛膝供应充裕,价格稳定。泽泻1997年的高价刺激生产发展,现价落至2.5~3元低谷,且库存仍丰;水半夏生产发展过猛,价落至2~2.8元的低位,需要2~3年的调减生产才能消化多余库存。独活产地价跌至1元以下,知母价落至2元以下,虽有人逢低囤积,但短期内难走出低谷。射干前几年产大于销价落低谷,今年上半年因炒作使价上升,但供过于求,出手难。, http://www.100md.com(吴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