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34431
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71期
     福建中医学院黄永东

    中医药高等教育如何围绕创新教育的主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中医药战线每一位同志的重任。

    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站在学科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有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双主作用”,很容易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导致一种只学不创、只记不思、吞而不化、积而不用的思维模式。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有创新观念学校要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和创造学的宣传普及工作,引起全体教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并积极参与社会性的创新活动。同时要建立创造学研究机构,开设创造教育课程,尤其对中青年教师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造学培训,寓知识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于知识传授的过程之中,要培养造就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 百拇医药
    (二)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教师是教育的载体,是教育人格化的表现,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在教师。21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要积极吸收并融会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中医药学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这要求我们教师掌握的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教师要对基础性、前沿性、现实性的医学理论知识给以关注并深入研究,尽快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创新的人才。

    (三)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

    今天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衡量不能仅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标准,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多地启发、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健。中医院校学习的课程多,中西课程都要学,所以要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要改变大而统一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从创造学角度来看,面向过程的学习才具有更高价值,只有重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创新精神。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靠得是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因此教师在教育观念、思想和业务上的精益求精,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将教与学统一起来,已成为一个称职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进行教学计划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中医本科总学时从3514学时压缩到3325学时,在校四年课堂理论教学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左右,减少必修课学时数,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为学生自学提供时间和空间。

    (二)将中医、针灸、公共管理专业明确划分为7个学科群如培养社会服务型的中医医疗、骨伤外科、针推康复人才;培养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能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外向型人才;培养与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型人才;为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医药卫生水平,培养中西医全科人才。要拟定学科群内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
, 百拇医药
    (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

    基础上,设置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具有“宽口径”

    特点。

    (四)强化实践教学,向实验教学要质量在课程开设之前或教学过程中,安排较短时间让学生到医院去观察、感受,增加学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感性认识,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增加实验课总学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切实可行、一职多能的校内摸拟临床教学设施,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五)大力提倡学生跨学科选修,攻读双学位等。

    三、吸收先进文化成果,编写新教材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人才培养,在教学上要配备最优秀的教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材上也应适应教学改革。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行业主管部门应大胆启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来编写新教材。高等中医药院校应通过强化学科建设,促进教材的更新换代,将当今医学最前沿、最新成果融入教材,学习并利用其他学科成果和技术,吸收新思想,有意识地、启发性地反映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热点及争论的问题。此外,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也要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使中医药的教材能适应新世纪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的要求。一部好的教材,无论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将产生重要作用,使之在进一步的学习中,碰到问题时能拓宽思路,向其它学科渗透,获得新的灵感或创造性思维。

    四、实行因材施教,尊重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素质与能力的学生各扬其长

    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理念,教学要因人施教,育人也要因人而异。现代教育一再强调关注个人,尊重个人的发展需要和自我价值的挖掘。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之所以不能培养出较多的杰出人才,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培养出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 百拇医药
    大学阶段是个性完成的最后时期,在大学进行个性培养具有显著成效。一般而言,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本人认为在本科第二学年,从学生中选拔15%-20%的本科优秀生,每1~2名学生配一位导师(副教授以上),并制订培养目标和计划,让学生参与导师临床、科研,导师指导学生朝着学科研究方向努力,为培养新世纪名医名家打基础。优秀生可申请免修部分课程,可以跨校选修课程,可被推荐为保送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将结论教学改变为过程教学和方法教学, 让学生学会思考,创新学习手段,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要求本科生除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学分外,还必须获取6学分课外实践创新学分,方能授予学位。课外实践创新的6学分,可以替代校内选修课学分,活动范围包括科研活动、设计创新、学术论文、社会实践、体育艺术等方面内容。“

    因材施教”不求学生统一模式,只求学生个性发展,实现由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由共性培养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培养方向转变。

, 百拇医药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注意“怪才”

    个性化培养。公开特殊培养对象的条件,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导师以外的两名专家推荐,认为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特殊才能的研究生为特殊人才,由系(部)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交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其培养不受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科有关培养工作、学位授予管理规定的限制。在研究生培养中,还可以确定导师指导下的合作关系,研究生和导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达到研究生的个性和导师的研究特色有机结合。对博士研究生,应参照国际流行做法,用学术论文发表的档次和数量,来衡量人才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中医药高等教育在近一段时期没能很好地遵循中医自身规律来培养人才,多年来的毕业生走上社会不能令人满意,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向新世纪,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