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0142
妙手仁心谱春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19期
     ——记云南大理州中药厂厂长朱兆康

    6月24日中午,朱兆康下班回到家时,已有50多名病人在他家院中静静等候。他微笑着与大家打过招呼,匆匆赶到里院吃早饭,10多分钟后,他已经坐在病人中间为他们把脉开方了。对于这一切,朱兆康已经习以为常。是啊,20多年来,哪一天不是如此呢?

    朱兆康家住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目前任大理州中药制药厂厂长,是闻名滇西的朱氏“慎德堂”

    医寓的第五代传人,今年58岁,有着20多年党龄。他是制药高级工程师、职业药师、职业中医师。他继承了祖先之精髓,又通过刻苦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曾几次被评为云南省特级劳动模范,1990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被国家医药局授予“中国中医药优秀企业家”

    称号。
, 百拇医药
    朱兆康对诊治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和医治方法,20多年来他医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每天中午,都有来自各地的病人等候在他家中看病。

    在他家中的药房旁,贴着一张药价表:3岁以下小孩1.5元/服,儿童2元/服,成人3元/服,针灸免费,孤寡老人免费赠药。“这么低的药费,是在义诊吗?”我不禁起了疑问,朱兆康一边诊断一边回答“开这个中药堂,完全是为病人服务,病人找上门来,再累再忙也一定要为他们解除痛苦。”

    他平均每天要开近百个方子,仅收一点中药成本费。每年到朱兆康家中看病的患者不下3万,朱兆康只要向每个人收取几元的诊疗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他一分也没多收。朱兆康说:“身体有病是一种痛苦,只有花最少的钱或不花钱把病治好,那才是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

    中午2点,朱兆康才把58名患者诊治完毕。病人走后,他稍作休息,又急匆匆往厂里赶,朱兆康是大理州中药制药厂的创始人,1969年他以两口大锅起家创办药厂,经过32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大理州中药制药厂已发展为年产值1200多万元,年创利税150万元的大型中药制药企业。1996年,中药厂由原来的国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按理朱兆康的股份可占到50%,可他坚持不把无形资产算入自己的股份中,只要2%的股份。在厂里他担子最重,责任最大,事情最多,可股红却很少,云南省有关部门领导曾称赞他为“雷锋式的董事长”。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让职工多占一些股份,多分一些红利,大家都以厂为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厂里搞得更好,我们厂里有200名职工,就维系着200个家庭,让这些家庭过得好,我也感到十分幸福。”朱兆康常说,国家发给他的工资已经够花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为他们积累金钱,只有让儿孙成才,才是真正的财富。
, 百拇医药
    别看朱兆康年纪大了,可他学习的劲头比谁都强。他在厂里带头学习电脑,学外语,学现代管理知识。目前全厂已实现了电脑管理。厂里职工们自豪地称自己为“边远山区的深圳人”。他早已十分熟练地掌握了电脑知识,每天早晨6点起床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花1小时浏览当天的重要信息。

    在厂里,朱兆康照样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开董事会,又是研究市场动向及新产品的开发。今年以来,大理州中药厂投资500万元,进行GMP技术改造,以达到国际标准,应对入关的挑战。憧憬未来,朱厂长十分坚定地说,明年技术改造一旦完成,他们的产品将打入国际市场,产值可望翻两番。

    晚饭后,朱兆康书房的灯经常亮到深夜,他根据自己平时的诊疗经验,总结了十多万字的临床资料,这些对药厂的新产品开发,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另外,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日语、英语,每天晚上,都要翻阅一些关于制药的外文资料,不断给自己充电。

    这天夜里11点,急促的敲门声和小孩的哭喊声打断了朱兆康的思路,一名农村妇女抱着一个被火烧伤的小男孩专程找到朱家,求朱大夫诊治。面对大哭不止的孩子,朱大夫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一面给小孩讲故事,一面轻轻地给他涂上自家研制的偏方,半小时后,孩子在妈妈的怀里鼾然入梦。朱大夫配好药,仔细叮嘱了用量和敷法,并再三交待3天后来复诊。

    送走了感激不尽的村妇,已是第二天凌晨,短暂的休息过后,朱兆康又该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柳艳梅

    李舒), 百拇医药